7月29日上午,在鄧州市人民法院構林法庭“金穗工作站”內,一邊是某村村民小組的會計忙碌地數著現金,另一邊是幾個當事人忙著協商土地的后續租賃問題,雙方最終握手言和,租金當場兌現。
早在2012年,原告鄧州市構林鎮某村民小組將該組48畝土地租賃給被告王某用于養殖,每畝租金1200元,雙方約定了租賃期限,被告按約定支付了租金。十年來,雙方均按租賃合同如約履行,未發生任何糾紛。今年以來,被告因資金周轉問題,支付租金不如以往守時。2022年其未能將租金按時支付給村民小組,且與村民小組失去聯系,這下可急壞了村民小組里租地的十幾家農戶,守著土地過日子的農民拿不到租金就意味著今年的土地沒有收益、生活沒有保障。情急之下,村民小組于7月22日一紙訴狀將王某告上了法庭。
該案件受理后,確如村民小組所訴,法庭工作人員經過線上線下多種方式都無法與被告王某取得聯系。案件事實清楚,人卻找不到,無法送達法律文書,公告送達的話既耗時又無法盡快解決糾紛,法庭秉承著切實為群眾解決“急難愁盼”的工作理念,庭長海洪澤發動王某周圍的關系網,多方聯系與其熟識的親戚、朋友,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在立案后的第三天聯系到了被告。圍繞解除合同還是繼續租賃,繼續租賃的話租金如何支付等問題,法庭組織雙方當事人多次進行調解,耐心的釋法析理和中肯的意見建議最終促使雙方達成一致意見,王某感動于法庭耐心細致的工作和嚴謹公正的工作態度, 7月29日,無法親自到庭的他特意委托幾個朋友帶著57600元的租金來到構林法庭,這才有了開頭的這一幕。
構林法庭自“金穗工作站”成立以來,充分發揮人民法庭面向群眾的優勢,緊扣農業、農村、農民三農問題,堅持因地制宜,善用多元解紛,為解決“涉農”問題及時提供公正、精準、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