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上午,陽光有些炙熱。初次見到張延伸時,他高高的身材,戴著一副眼鏡,穿著一雙黑白相間的運動鞋,一件白色T恤衫,正拿著水管往小院旁邊的菜地里澆水,細密的汗珠順著他的臉頰淌下來。
張延伸,男,現年19歲,孤兒,家住南陽市鎮平縣張林鎮黑張村,2022年高考分數500多分,遠遠超出河南理科本科一批分數線,被武漢紡織大學自動化類專業錄取。
“7月20號那天上午,當我得知錄取結果的那一刻,心里很高興,三年的辛苦沒有白費,我終于可以上大學了。”張延伸有些激動。“但一想著大學開學時的學費和生活費,我就想趁著暑假去打份工,但是現在趕上了疫情,只能暫時呆在家里。”張延伸放下水管,一邊擦汗一邊說。
出生于2003年的張延伸是一個可憐的孩子,2歲多的時候母親去世,10歲那年父親也去世了,接連失去親人,讓張延伸成了孤兒。伯伯張立永1954年生,未婚,膝下無兒無女,于是將張延伸接過來一起生活。張延伸在黑張村讀完小學,又在張林鎮第二初級中學讀完初中,16歲那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鎮平縣一高。
能考入鎮平縣一高,在黑張村可是了不起的事情,這也意味著伯伯的負擔更重了。為了張延伸上學,伯伯的日子過得十分拮據。因為家庭困難,在鎮平縣開展的脫貧攻堅工作中,伯伯家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享受了低保,村里還給伯伯提供了公益性崗位,一個月710塊錢。張延伸在鎮平縣一高上學期間,每學期都免除學費790元、住宿費260元、享受國家助學金1200元,這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張延伸的上學難問題。
然而不幸卻再一次降臨在張延伸身上。高三上半學期的一天,他正在教室上晚自習,班主任突然過來說,姑姑在學校門口等他,張延伸急匆匆趕到校門口,原來伯伯病重了。“我的心咯噔了一下,趕緊跟學校請假,回家以后,伯伯已經過世了。”張延伸的聲音嗚咽,淚水在眼眶里打轉。
“我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就一直跟伯伯相依為命,如今伯伯也不在了。”回顧自己的成長經歷,張延伸感觸頗多。“我的伯伯張立永,多年來用他微薄的收入撫養我長大成人,伯伯說人要有志氣,不要向困難低頭,要走出去、闖出去,這對我鼓勵很大。”
“他知道只有讀書才能改變命運,所以學習一直非常努力。為了給伯伯減輕負擔,讀高中期間,他每個月的生活費只有500多元。”在張延伸家里,姑姑接著說。
“我的高三班主任郭林棟老師,他時刻陪伴著我們,有時一起熬到深夜,為我們學生提供輔導,我很感動。”回憶自己在學校求學的場景,張延伸對老師心懷感激。
由于家庭的不幸,張延伸過早地品嘗了生活的艱辛,但他并沒有被生活的磨難所打倒,而是以樂觀開朗、勤奮刻苦的態度和做法去改寫人生的命運。
談及未來,張延伸說,“一路走來,所有關心我的親人、老師都跟我說要好好讀書,我也銘記于心,只有讀書,才能改變命運,才能不辜負親人、老師、鄉鄰們的期望。大學四年我一定要把書讀好,未來為家鄉的建設出自己的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