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啟朝通訊員王松林
核心提示|一向以月季著稱于世的南陽市臥龍區,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可不是一花獨放。他們緊緊盯著轄區內的產業優勢和“一帶一路”帶來的機遇,快速建成了臥龍綜合保稅區,快速發展南陽光電產業集聚區,帶來了臥龍經濟的跨越式發展。
在此基礎上,臥龍區委、區政府領導,同心同德,凝神聚力,下大力氣搞基礎建設,下大功夫搞惠民工程,精準扶貧、教育事業等惠民工程均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形成了可供探索可供研究的“臥龍現象”。
光電產業大發展,今日臥龍更耀眼
南陽光電產業集聚區近日簽約投資10億元的威華環保型瓦楞紙彩印包裝項目,年產值可達40億元,稅收可達3000萬元。
作為臥龍區產業集聚的主陣地,該園區逐步形成了以光電為主的裝備制造業和以專業市場為主的商貿物流業兩大主導產業,依托臥龍綜合保稅區這個南陽經濟接軌世界的平臺,加快實現轉型大發展。預計全年產值可達百億,實現稅收5億元。園區連續兩年被評為全省先進產業集聚區。
裝備制造業成為主力軍。目前,集聚區初步打造了榮陽產業園、?龍光電園等4個“園中園”,入駐“四上”工業企業43家,從業人員達2.5萬人,實現產值80.3億元。光電產業集群發展方面,以高端智能終端的消費類電子產品為主線,形成了以榮陽實業、中富康等上市企業為龍頭的光電產業集群。南陽榮陽高端電子產品項目總投資30億元、產品包括蘋果手機后殼、電腦鋁制機殼以及各類散熱器、高端鋁合金產品、電子產品鋁配件等,全部建成投產后,預計年產值可達65億元;河南中富康數顯有限公司具備年產百萬臺投影機的生產能力,產品主要以外銷為主,出口到歐美等地區。
商貿物流業成為主動力。提升鋼鐵商貿物流。引進了海南京都匯銀有限公司投資4.2億元、年銷售收入達50億元、發運量達200萬噸的銀海鋼材物流市場項目,可同時容納200余家鋼材商戶駐場經營。培育醫藥物流。引進國藥集團投資4.5億元醫藥配送項目。同時,“臥龍電子商務平臺”項目正式投入運營,入駐企業和商戶206家。今年將實現電子商務交易額60億元。
臥龍綜保區成為增長極。南陽臥龍綜合保稅區2016年12月30日正式封關運行。標志著南陽在中原崛起進程中站在了新的制高點上。封關運行以來,臥龍綜合保稅區依托光電、裝備制造等優勢產業,功能定位以口岸、保稅加工、貨物貿易、保稅物流四大功能為主,致力于建設成為河南省高端開放平臺。目前,綜保區共引進企業21家,正在洽談并有望入駐的項目有5家,投資總計超過10億元。
夯實基礎搞城建,臥龍城鄉換新顏
兩年來,臥龍區以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全國文明城市為抓手,大力推進城鄉建設,提升全民健康衛生水平,提高街道社區綜合文明程度,在艱難中起步,在探索中前行,在執著中奮進,推動建設大提速、管理大提效、作風大改進、素質大提高、形象大提升,取得了階段性重大成果。
生活環境更宜居。該區加強市容環境常態化管理,在環境衛生方面,實施環境衛生承包作業,進一步完善目標責任制,層層分解,落實到人。完善精細化管理長效機制,進一步完善網格化管理措施。在市容秩序方面,嚴格落實路段承包管理責任制,在重點、難點部位設立崗點,將每條道路承包責任到人,并將責任人和聯系電話上墻公示,把精細化管理落到實處。
在社會綠化建設上,新建華盛、建業、香頌灣等5處游園,總面積47.37畝,對22家單位屋頂庭院完成了綠化提升。申報創建了省級園林單位(小區)3個,市級4個。在提升公廁管護水平上,投入資金提升改造公廁6座,對4座公廁進行大修,維修公廁內外設施900余次,使公廁面貌煥然一新。在推進數字城管運行規范高效上,強化了城市管理的宏觀指揮、協調、監督和“牽頭、抓總、考核”職能,加快推進了城市管理“大城管”格局的形成。
文明創建溫馨和諧。深化社區精神文明創建。該區投資2000多萬元,不斷加大社區基礎設施建設,全區55個社區均高標準打造了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社區教育、醫療、文化、便民服務等各類設施配套齊全。打造了臥龍崗街道中達社區、潘莊村社區等一批社區建設示范點,起到了典型引路、示范帶動的效果。建設公益廣告示范街6條,新增LED電子屏320塊,新增公益廣告1.3萬塊,新增公益噴繪1.6萬平方米,高標準打造新G312(雪楓橋至王村鄉界)等6條文明廊道。各街道社區共組建志愿者服務隊160多支,共有5400余名志愿者,每個街道社區都建立了志愿者服務站,為居民提供全天候、全方位服務。
整合資源辦教育,解決孩子入學難
臥龍區把破解適齡兒童“入園難”“入學難”“大班額”問題,作為提升百姓幸福指數的民生工程,積極整合教育資源,利用優質學校嘗試集團化辦學,先后組建了南陽市實驗幼兒園幼教集團及南陽市第九中學校等7個優質教育集團,實現教育資源均衡化發展。
農村娃兒在家門口上優質幼兒園。2011年開始,臥龍區教體局以南陽實驗幼兒園和向陽幼兒園為龍頭,組建了兩大幼教集團,將全區14個鄉鎮和新建社區的18所幼兒園并入旗下,實行一體化管理。六年來,“品牌之花”遍地盛開,5500名農村娃兒在家門口上了優質幼兒園,這一招兒促使幼兒園管理水平、辦園理念和保教質量迅速提高。
以強帶弱讓更多學生沐浴教育陽光。南陽市九中北校區4年前曾是一所提起來讓群眾頭疼的學校,為了盡快實現北校區“脫貧”,學校選派人員組建管理團隊,大膽實施教育改革,短短3年多時間,該校教學質量從臥龍區的后進校躍升為臥龍區鄉鎮第一名。南陽市十二中教育集團新校區處于臥龍區產業集聚區,九年一貫制,2015年9月投入使用,完全“植入”總校管理理念和辦學經驗,與總校構成學習共同體。該校區在當地迅速成為名校,不到兩年時間,在校生就已近2000人。
依托名校辦附中贏得社會贊譽。新成立八中教育集團,將原八中臥龍校區改辦為南陽市八中附中,不僅能夠依托八中的優勢資源和良好社會聲譽,在城區西南片打造一張新的教育名片,而且能夠大幅度擴充學位,使城區初中布局更趨合理。南陽市八中附中將在現在23個教學班的基礎上,兩年內達到30個教學班的規模,解決1000余個學位。
臥龍區教體局局長王連照說,優質學校集團化發展是惠及千家萬戶的民生工程,下步將對現有優質教育資源進一步整合,堅定不移地推進教育集團改革向縱深發展。特別是今年新開建了南陽第一所完全學校,項目投資4.77億元,實現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學習一貫制,使全區在教育資源上更具創新優勢。
凝心聚力搞扶貧,共同富裕做貢獻
當前脫貧攻堅進入關鍵期,臥龍區緊盯今年8324名貧困群眾、13個貧困村退出的目標,全區上下凝心聚力,聚焦精準,下足“繡花功夫”,做好脫貧攻堅這篇民生大文章。
抓實增收性措施落實。堅持治標與治本結合、輸血與造血并舉、脫貧與發展統籌推進,堅持“一戶一策、一戶多方、多措并舉、戶戶精準”,切實讓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確保貧困戶脫貧“有保障”。
擴大到戶增收項目規模。在今年已發展的345戶到戶增收項目保質保量完成任務基礎上,安排2018年到戶增收項目。對2016年、2017年已經實施到戶增收的691戶貧困戶,根據項目發展情況,列入2018年到戶增收項目。探索鼓勵無法實施到戶增收項目的貧困戶加入有良好發展前景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或企業,用到戶增收項目資金入股,貧困戶、合作社或企業、鄉鎮簽訂三方協議,入股貧困戶享受每年分紅,到期返給貧困戶5000元本金。
做實“千企幫千村”活動。該區由原來的19家企業,擴充到159家,在全區鼓勵引導骨干企業、優秀企業積極參與脫貧攻堅工作,實現20戶貧困戶以上的村幫扶全覆蓋。在積極引導和企業自愿的基礎上,原則上按照每個企業購置2-8個公益崗位,每個崗位6000元,由企業進行購置。資金交給慈善總會,專款專用,由區人社局在各村統籌設置公益性崗位。
大力發展產業扶貧。一是發展新興產業。光伏發電區里投資310萬元,率先在貧困人口較多的31個村建設光伏發電站,有效解決村無產業、無收入問題。二是發展農村電商。引導各鄉鎮建立農村電商基地,優先在貧困人口較多的31個村建設電商服務站,解決貧困人口特色產品銷售、就業等問題。三是大力發展特色產業。依托月季花卉產業和艾草加工產業帶動扶貧,通過增加就業崗位,采取工廠來料入戶加工模式,解決不出家門就業,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四是做大做強傳統產業。養殖產業引導牧原養殖、豐園禽業等區內優質養殖企業參與扶貧,采提供就業崗位,公司+貧困戶家庭養殖等方式增加貧困戶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