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 馬千惠 通訊員 劉楚楚
北下街街道辦事處星月社區成立于2002年4月,十年來,在日復一日的歲月輪轉中,百姓身邊最普通的小小社區,已經在近十年間發生了巨變。星月社區黨組織從“軟弱渙散”煉成“堅強堡壘”,社區從“老舊破小”變身“幸福之家”,社區面貌煥然一新,帶給每個人更踏實的幸福感。
打造標準化社區,為居民提供便捷服務
十年來,星月社區辦公場地從不足50平方,沒有固定居民活動的文化場地和各種功能室,到現在的標準化社區,面積擴大到200平方米,再加上日間照料中心、綠城媽媽、兒童之家社區總面積約1000平方。
星月社區不僅有為居民提供服務的一站式辦事大廳,還有文體活動室、智慧書屋等更集中力量建成的星月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
2021年星月社區借助老舊小區改造在星月小區建成了總面積近500平方的日間照料中心,其中設置了舞蹈室、棋牌室、保健室、圖書閱覽室、餐廳等便民功能室,不僅能為老人們解決餐食,還可以提供醫療康復、文體娛樂、心理疏導、教育培訓等養老服務。
探索黨建管理方式,注重黨建引領作用
十年來,星月社區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引領作用,不斷探索管理方式。特別是在今年突出的黨建引領網格化管理工作中,社區不斷優化3個網格,由社區工作人員、小區物業、離退休黨員、樓長、巡防組成,對星月社區起到了很好的“減負”作用。
社區工作人員與網格員們不僅承擔“信息傳遞員”的職責,也發揮著“矛盾調解員”的作用,平時鄰里有糾紛、家庭有矛盾,他們都會用“百姓嗑”嘮鄰里事,有效化解矛盾糾紛,做到了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難事不出辦事處。同時,這些網格員們還肩負著“志愿服務員”的職責,特別是在疫情防控和服務老人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十年來,星月社區突出黨建引領社區治理的核心地位,以問題為導向,整合各類資源建立多元聯席機制,著力提升社區治理整體效應。星月社區黨總支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一核多元”推進社區治理“大集聚”,以抓黨建抓服務抓治理為主線,創設多維載體,不斷提升黨建引領社區服務治理水平,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厘米”。
整街坊靚化+片區改造,實現從“臟、亂、差”到“亮、凈、美”的轉變
從2017年3月開始,星月社區在北下街街道黨工委的帶領下開始了整街坊靚化和片區改造,聯合區房管局對星月小區進行重點改造:從拆除違建和地鎖開始,到環境衛生治理,再到小區整體品質綜合提升,實現從“臟、亂、差”到“亮、凈、美”的轉變。
環境的改變,提升了大家的幸福指數,老元素的保留,延續著居民們的美好回憶。
通過整街坊靚化,清真寺街街區舊貌換新顏,整個街區道路平整了,下水管網通暢了,線纜入地上墻了,街景綠化變美了,曾經灰黑的圍墻,變成了青磚仿古墻,變成為美麗的樓院微公園。
如今的清真寺街上,有很多“老物件”被巧妙地點綴在街道的兩邊,成為獨特的景觀。如老舊的二八自行車,舊時的對開木門,還有一些石磙石磨和窗花,無不讓這條古老的街道更加有韻味,成了鄭州市新的打卡網紅地。
2020年開始的老舊小區改造,讓轄區內所有近三四十年的“高齡”的樓房穿上了新衣,院內增加了綠化,干凈整潔的環境讓人眼前一亮。水泥硬化的地面、重新粉刷的樓體,完全看不到老舊小區的影子,樓體安裝外墻保溫材料,換上嶄新的塑鋼窗,小區里安裝了路燈、攝像頭、健身器材,這些老舊小區經過一系列的“換裝”,不僅美了小區的“容顏”,更暖了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