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的紅葉點綴京城,收獲的喜悅溢滿神州。層林盡染間,紅葉如赤橙黃紫的染料潑灑在連綿山川,斑駁絢爛。
遼闊天地,風景多錦繡。登高望遠,乘勢而上開山河。
我國有哪些賞“紅”好去處?頂端新聞·河南商報精選了全國10處最佳觀賞紅葉景點,一起跟著這份“全國紅葉地圖”打卡秋日美景吧!
北京香山公園
談起紅葉,北京香山公園是絕佳代表。北京香山公園位于北京西郊,曾與頤和園、圓明園同為皇家園林,有香山寺、香爐峰、洪光寺、雙清別墅等著名旅游景點。
(圖片來源:香山公園微信公眾號)
地點:海淀區買賣街40號
預計觀賞期:10月中旬——11月上旬
新疆輪臺
塔里木胡楊林國家森林公園
塔里木胡楊林國家森林公園是世界上最古老、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最原始的胡楊林保護區。“活著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朽”是對胡楊生命力的贊美。
(圖片來源:輪臺塔里木胡楊林景區微信公眾號)
地點:新疆輪臺縣城南沙漠公路70公里處
預計觀賞期:10月中下旬——11月初
河南濟源
濟源文旅集團·王屋山景區
王屋山景區的紅葉是央視“認證”的推薦打卡地!
“當代徐霞客”北京大學謝凝高教授曾說過:“如果王屋山紅葉是一個大花園的話,那么香山紅葉只能算是一個盆景了”。相比北京香山公園,王屋山景區的紅葉遍布整個山野,深山嶺、淺山地區、平原區的紅葉由于海拔高度和氣溫差異而層次變化分明,色彩斑斕,紅得各不相同。公路沿著山體盤旋,在漫山紅葉中穿過。在這里你也許會偶遇太行獼猴,看它們在斑駁樹影里嬉戲。
(圖片來源:濟源文旅集團)
紅葉映盛會,王屋遍地映山紅。頗具層次感的紅葉與山巒相互映襯,王屋山的任何一處剪影都猶如一幅生動的油畫,“王屋十月時,霜葉紅離離”難怪詩人白居易也流連于此。
地點:河南省濟源市(西北40公里處)王屋鎮愚公村
預計觀賞期:10月中旬——11月中旬
四川米亞羅自然保護區
在藏語中,米亞羅譯為“好玩的壩子”。背靠雪山,面對盆地,四川米亞羅自然保護區位于美麗的鷓鴣山南麓。“三千里紅葉,三千里江山”,米亞羅是中國發現并開放的面積最大、景色最為壯觀的紅葉風景區之一。
(圖片來源:理縣文旅微博)
地點: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理縣亞羅鎮317國道米亞羅風景區
預計觀賞期:10月下旬——11月中旬
江蘇蘇州天平山
蘇州天平山與北京香山、南京棲霞山、長沙岳麓山并稱為中國四大賞楓勝地,以怪石、清泉、紅楓“三絕”著稱。“望楓臺”、“古楓林”、“楓林間亭閣”都是楓葉的絕佳觀賞點。
(圖片來源:蘇州市天平山風景名勝區官方微博)
由于地勢與樹齡的不同,天平山的楓葉色彩層次豐富,青橙黃紅紫,被稱為“五色楓”,有“天平紅楓甲天下”之譽。
地點: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靈天路
預計觀賞期:11月下旬——12月中旬
吉林長白山紅葉谷
紅葉谷是長白山余脈老爺嶺的一條山谷,谷中景點眾多,有“紅葉溪”、“南湖瀑布”、“愛林林場”、“林蛙溝”等。每年10月,這里紅葉滿山,如同落霞,非常壯觀。
(圖片來源:文旅吉林微博)
緯度高、霜期長,處在松花江流域的紅葉谷,各種樹的生長是其他地方不可比擬的,霜期較長的天然優勢也讓它的觀賞期拉長。
地點:吉林省蛟河市拉法山國家森林公園慶嶺風景區內
預計觀賞期:10月中旬之前
湖南長沙岳麓山
你知道杜牧的“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和毛澤東的“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描寫的是哪里的詩句嗎?是的,就是岳麓山的楓林紅葉。
(圖片來源:岳麓山風景名勝區微博)
一年不同景,岳麓山是一日景不同。在岳麓山賞楓,早晨是清澈透亮的,午間是鮮紅嬌艷的,到了傍晚便是沐浴著夕陽的柔和。
地點:湖南省長沙市岳麓區湘江西岸
預計觀賞期:11月下旬——12月初
廣東廣州石門國家森林公園
北有北京香山公園,南有廣州石門國家森林公園。
石門國家森林公園素有“廣州香山”之稱,園內紅葉共有3000多畝,主要分布在白茫潭休閑區、石灶風光區和蓮花湖休閑區,樹種以楓樹、山烏桕和槭樹為主。
(圖片來源:石門國家森林公園微博)
地點:廣州市從化區桃園鎮大嶺山林場
預計觀賞期:11月中旬——次年1月下旬
遼寧本溪老邊溝風景區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一場秋雨,老邊溝的紅葉便大面積鋪紅。遼寧本溪被稱為中國“楓葉之都”,森林資源豐富,楓葉是本溪市的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由于地理位置原因,全省乃至全國的楓葉,都從這里先紅。
(圖片來源:遼寧大石湖風景區有限責任公司)
地點:遼寧省本溪市本溪滿族自治縣東營坊鄉
預計觀賞期:9月中旬——10月中旬
安徽黃山塔川國家森林公園
塔川秋色被列為中國最美四大紅葉觀賞拍攝地之一,范圍包括塔川國家森林公園內面積約100公頃。塔川的主要樹種烏桕樹,楓樹紅的要早,其中百年以上的烏桕古樹就有300株。
(圖片來源:塔川景區官方微博)
塔川國家森林公園內“山、林、水、徽派建筑、古村落、古樹”等多樣元素聚集,成為攝影愛好者的“靈感天堂”。
地點:安徽省黃山市黟縣宏村鎮
預計觀賞期:10月下旬——12月初
(頂端新聞•河南商報 張若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