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滄州市渤海新區智能礦冶裝備產業基地和研發中心建設項目承載著成為我國大型高效節能礦冶技術裝備開發的中心試驗基地、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和產業化生產基地的重任。為了提高我國礦產品及礦冶裝備的競爭力,渤海新區實施了智能礦冶裝備產業基地和研發中心建設項目。作為承建單位,中建筑港項目部起步即沖刺,確保將項目建成精品工程。
智能礦冶項目施工帶頭人崔東寧有著13年從業經驗,先后參與國家級、省市級大型工程施工7項,包括河北井陘經濟開發區市政基礎設施項目、大唐葫蘆島熱電項目、天津兩化項目等,均保質保效完成。
“誰不想休息,可待在施工一線才能讓我放心”
早上七點,滄州的太陽剛從渤海邊上升起,崔東寧便頭戴安全帽,身著工作服,踏著輕快的步伐走向了施工現場。
正值滄州雨季,工期進度被突如其來的暴雨壓慢了一大截,崔東寧看著被雨水浸泡的鋼筋和磚塊愁容滿面。工人們陸陸續續來到現場后,解決方法已在崔東寧心中萌發。召集工人后崔東寧提出了“以疏代堵”的解決方案,并同工人一起投入工作。通過挖排水道、建蓄水池、完善抽水排水系統等措施,施工現場“水患”問題得到了解決。片刻休息后的崔東寧又奔走于食堂、宿舍、研發中心三棟樓體,不論是模板支撐、鋼筋綁扎亦或是混凝土澆筑都能見到崔東寧的身影,汗水浸透了他的衣衫,可是他的認真與專注不減。
“現場環境是我們企業形象的一塊展示牌,必須做好”
智能礦冶項目位于渤海新區港城大街,項目大門臨近主車道,揚塵處理自項目成立以來就是一個難題。項目內渣土車等機械設備的車流量高達百余數,隨之而來的揚塵不僅威脅到項目內的衛生與施工,更對港城大街的環境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但是,不論誰路過港城大街亦或智能礦冶項目都會豎起大拇指,施工現場干凈整潔、沒有遍地裸露的黃土,更沒有漫天的揚塵,這一切,都離不開崔東寧項目團隊的自我加壓與監督指揮。
自項目建設以來,崔東寧就提出“工期環境兩手抓”“現場環境是我們企業形象的一塊展示牌,必須做好,不僅要提高項目建成效率,更要保住這一方‘金山銀山’”。
“停!停!停!”看到眼前車身覆滿泥土的吊車,崔東寧立馬攔停。吊車司機以時間緊來不及清理為由想要抓緊出發。“這里的環境我們得負責,你必須得清理掉!”崔東寧義正言辭地拒絕。吊車干凈上路后,崔東寧緊鎖的眉頭終于舒展了。
“員工們需要的,就是我們該做的”
在項目部初建時,崔東寧主導完成了疫情防控措施規劃與員工后勤準備,防疫物品、勞保用品的采集與發放總是由他親自把關。在崔東寧的帶領下,智能礦冶項目部不僅出色地完成了項目內部防疫工作,更積極投身于渤海新區的防疫志愿服務,項目部榮獲渤海新區群團工作部“筑港男兒在八方,抗擊疫情顯擔當”錦旗,充分展現了央企擔當。
自七月中旬,滄州地區就進入了高溫時節,甚至日高溫達40°左右。為防止出現員工工人中暑現象,崔東寧第一時間提出了“錯峰作業”傍晚早晨施工,防暑藥品和冰糕也會及時送到工人手中,看著工人們被冰得呲牙時,崔東寧總是會開懷大笑。
中建筑港智能礦冶項目現有技術人員和勞務工人400余人,文明施工隊伍在崔東寧的帶領下,每個工人都干勁滿滿。“項目的順利建設離不開渤海新區各部門的大力支持。”崔東寧對渤海新區印象最深的是,渤海人心腸熱。“我們施工單位常常需要城市規劃局等部門配合工作,他們都會給予我們幫助,對此深表感謝!我們也一定會向渤海新區打造全省沿海經濟帶龍頭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助力區域發展。”崔東寧充滿信心地保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