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向好,全局主動。在輝縣市,村村都有好“風景”:高莊鄉蘇村的多彩鮮切菊迎來豐收,肆意綻放;孟莊鎮南陳馬村富有古樸韻味,洋溢著“玩景文化”氣息;常村鎮百間寺村的車間里傳出悅耳的織布聲,20多位困難群眾有了致富途徑……
近年來,輝縣市按照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以產業興旺為支撐,以星級示范村創建為引領,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為基礎,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富民產業發展壯大,一幅“農業興、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新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一村一品”扮靚七彩田園】
“地黃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平時售價在每斤2元,去年每斤賣到8元呢!”在輝縣市高莊鄉史村地黃產業園區,工作人員郭振杰臉上滿是豐收的喜悅。
目前該村地黃種植面積達80畝,畝產5000至7000斤,每畝利潤近萬元,并帶動了周圍50戶困難群眾就業。

干地黃便于運輸和儲存,于是該村引入了專業的烘干設備,日烘干地黃3000余斤,市場售價達到15元每斤,常常供不應求。為了產業發展、群眾增收,該村合作社下一步計劃繼續擴大種植規模,進一步延長產業鏈,提高地黃產品的附加值。

“高莊鄉南北橫跨山地、丘陵和平原,土地資源豐富;多條公路穿境而過,交通位置優越。”高莊鄉黨委書記何公安說,該鄉培育了以史村的地黃、山藥,北新莊的肉兔,蘇村的鮮切菊,西池頭的“農電互補”金銀花,土樓的香菇,盤底莊的小米、芝麻等為代表的特色農產品,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的產業發展新格局,并以此為基礎全力建設“七彩田園·美麗高莊”田園綜合體。

同時,該鄉瞄準全域旅游、綠色食品產業、自動裝備制造等領域,實現三產聯動發展;探索運用“政府+公司”“政府+合作社”等多種經營方式,整合特色產業資源,打造“可游玩、能發展、叫得響”的鄉村旅游品牌。
【“玩景文化”重塑村莊盛名】
走進南陳馬村,瀝青道路穿村而過,古樸的民居鱗次櫛比,文化廣場、綠地草坪星羅點綴,處處是嶄新喜人的面貌。

“真是做夢也想不到,才幾年的光景,以前破破爛爛的村莊能建得這么漂亮。”南陳馬村村民范傳錄說,2018年以前,村里吃水難、行路難、澆地難、用氣難,基層黨組織渙散,這“四難”遲遲未能解決,村民的日常生活都受到了影響。
2018年2月,退休干部王政仁被選舉為南陳馬村黨支部書記。為了破解因拖欠水費而導致的用水難題,他在個人墊資的基礎上重新制定管理辦法,打機井、通燃氣、打通斷頭路……一件件群眾的急難愁盼都得到了解決,南陳馬村也開始了蛻變之路。
“南陳馬村歷史悠久、文化厚重,自古就是豫北地區旅游勝地,素有‘豫北玩景第一村’的美譽,發展文旅產業獨具優勢。”王政仁說,當下,南陳馬村美麗鄉村建設方興未艾,綠化帶、國儲林、小游園、大型綜合游覽采摘園競相落地;村內的古寺、古樓、古碑、古井修繕一新;軟硬件設施不斷完善,展現了獨特的鄉村歷史風貌。
“我們將著力打造鄉村旅游,進一步提升村容村貌,吸引更多游客來到南陳馬村。”王政仁表示,該村正大力推廣“玩景文化”,重塑“豫北玩景第一村”盛名,打造文創產品。
【易地搬遷走上致富“坦途”】
位置偏僻、交通閉塞……這曾是百間寺村繞不開的“代名詞”。這樣的貧困村、落后村應該如何振興?
多年來,百間寺村緊抓新農村建設機遇,大力發展產業項目,依托緊鄰五龍山景區的區位優勢,努力做大做強旅游相關產業,走出旅游業帶動鄉村振興的特色道路。
“2010年,我們完成了整村搬遷,為‘拔掉窮根’奠定了基礎。”據百間寺村駐村第一書記王延輝介紹,該村由百間寺、望遠溝、龍王廟三個自然村組成。百間寺、望遠溝兩個自然村的多數村民居住在窯洞里,村里沒有一口機井,出行沒有正規道路,雨天泥濘不堪,晴天塵土飛揚。
為了寫好易地搬遷的“后半篇文章”,該村大力實施基礎設施建設,對村內道路進行硬化,修建機井、下水道,進行旱廁革命,集體出資進行舊房改造,接通天然氣、暖氣,村民的生活條件有了顯著提高。
2018年,百間寺村成立了輝縣市龍醒農牧開發有限公司,全村每戶以2萬元入股,目前建成4個經濟實體。該村依托五龍山景區,建成占地60畝,可容納上千輛汽車的停車場,旺季時每天收入5萬余元;村集體出資100余萬元,建成占地20余畝的草莓大棚,吸引不少游客來游玩;購買26臺織布設備,建成老粗布車間,解決了20多個貧困群眾就業;建成占地40余畝,最大存欄400余頭的生態養牛場。

“現在的百間寺村,產業強了、人氣旺了,老百姓腰包更鼓了、精氣神更足了。”王延輝說,該村正謀劃投資7000萬元的輝縣市康養中心項目。該項目集醫療、康復、護理、養老等多種功能,規劃建成一個能滿足低、中、高不同層次需求的新型康養機構。
【精準發力“動力足”,走好特色“振興路”】
“輝縣市依托特色資源稟賦,統籌做好種植、全域旅游等工作,逐步形成一批鄉村振興亮點村、明星村。”據輝縣市鄉村振興局局長梁海濤介紹,近年來,該市統籌“三個解決好”,推進“五個振興”,探索走好具有輝縣特色的鄉村振興道路。
產業興——該市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全域旅游、中藥材、農業龍頭企業等緊密結合,鼓勵引導一鄉一業、一村一品,探索“紅色山楂、綠色旅游、黃色連翹”等多彩產業之路;謀劃“旅游+”項目,積極探索旅游幫扶新模式;依托養殖業優勢,先后實施高莊鄉肉兔養殖等項目,構建雙贏幫扶模式;發揮農特產品深加工、電商和消費幫扶作用,謀劃實施南村中草藥倉庫、南寨冷庫等項目。
農村美——輝縣市開展了“城鄉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年”活動,有效改善村容村貌;以國家森林城市創建為引領,累計投入資金5.8億元,完成鄉村綠化6.2萬畝,山區鄉村綠化覆蓋率平均達到76%;將鄉村振興“五個振興”具體細化為46項考核指標,累計投入資金5.06億元,以星級示范村引領帶動一般村、脫貧村整體提升。目前,125個村全面動工,123個村完成污水管網鋪設,戶廁改造完成4.95萬戶,建成村內游園120余處。
農民富——輝縣堅持以產業為支撐,以收入為保障,以穩定脫貧不返貧為目標。2021年,79個脫貧村集體經濟收入共927萬元,脫貧戶人均純收入由2020年的12945元增加到2021年的14989元,增幅15.79%;14個村實現從貧困村到鄉村振興示范村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