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漯河市臨潁縣王崗鎮趙家小學校長、王崗鎮中心學校校本部團支部書記、政教處主任、副校長到常務副校長,一路走來,曹現科把青春歲月獻給了學生。
學生在他敦敦教導下躍過龍門,一所鄉鎮中學在他奮力鍛造中成為名校。
今天,頂端新聞·河南商報《出彩教育人》走進漯河市臨潁縣王崗鎮中心學校校本部,認識一位暖心教育人—曹現科。
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 李志遠 文圖
團結務實,注重學校班子建設
俗話說,獨木難成林。學校管理靠單打獨斗是不行的,有效的團隊合作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曹現科對此深表認可。
在學校管理中,他注重發揮團體的力量,通過合理放權,讓班子成員真正“動起來”“活起來”。
“一是定職責,明分工;二是勇沖鋒,當頭雁;三是善溝通,聚合力。”曹現科介紹,三條措施真正激發了班子成員的內在動力。
當然,除了明確的措施之外,激發班子成員干事熱情的因素還有曹現科的榜樣引領。
平常工作中,曹現科各方面工作都帶頭去做。如在巡查校園的時候,發現有些地方打掃的不干凈,他會拿起掃帚去清理。又如每天早上六點,曹現科總是準時出現在教學樓,查看各班情況。
對于班子成員分管的工作,曹現科從不過多地去干涉他們,即便在巡查的過程中發現一些問題,曹現科在給他們委婉指出的同時,也會充分放權給他們。
“只有充分放權,才能讓班子成員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的吸取經驗教訓,逐漸成長起來。”曹現科說道。
也正是因為如此,在曹現科的帶領下,學校班子成員團結務實,真正做到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雙路線并舉,讓教師幸福感爆棚
“教師是學校教學的核心力量。”
作為學校的“掌門人”,曹現科始終認為,抓好教師隊伍的建設是重中之重。
怎么抓?新環境下,這對于曹現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課題。
在學習優秀經驗的基礎上,曹現科結合本校實際,提出了“師德+能力”雙路線并舉的方式。即抓好教師師德師風建設,提高教師綜合素質,抓好教師教學能力建設,打造課堂高效模式。
“每周例會都會對師德師風建設進行要求,讓教師深刻認識到愛崗敬業、獻身教育是師德的基本要求。”曹現科介紹,久而久之的宣教,學校師德師風建設取得較好的成效。
在曹現科看來,正因為如此,廣大教師教書育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被充分地調動了起來。
當然,引導教師把心思放在教學上只是第一步,接下來,對于教師能力的培養才是關鍵。
“為了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學校先后推出了結對幫扶、老帶新等模式,同時,也積極開展請進來和走出去。”曹現科介紹。
曹現科說,在校內,學校還組織了一個督導團隊,每年每學期都會對新教師進行統一組考評。
“我也是督導團隊的一員,經常聽年輕教師的課,聽完課之后給他們一些反饋、指導。”曹現科表示,聽評年輕教師的課,對于年輕教師來說既是一個促進,又是一種壓力,“在壓力下產生動力,從而他們更積極地學習,更加專心教研。”
而在這些系列培訓之后,曹現科給予教師更多的是人文關懷。
曹現科認為,作為校長,不僅要在工作上給與教師指導,還要在生活上給與教師關心,只有這樣才能讓教師獲得職業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學校每一個教師的生日,都會收到校長送來蛋糕和祝福。學校每一個教師遇上難處,都會聽到校長那句“學校永遠是你們最堅強的后盾。”
學校管理,德育為先
作為初中學校,學生管理仍然是重中之重,具有多年教育經驗的曹現科深諳此道。
學生管理,包括生活、心理、安全,牽扯到方方面面。
曹現科始終堅持一個理念,就是讓學生先學會做人,再學會學習,堅決不培養那種高分低能的低素質學生。
他認為,一個學生德性不好,學習再好,肯定也是不行的。
“學校在每天上課前三分鐘,都要進行感恩勵志演講,集體朗誦感恩詞,然后要求學生都寫一段感受,在課堂上自己解說,表達感恩或者勵志方面的決心。”曹現科介紹。
曹現科也介紹說,學生每周末在家必須做一次家務勞動。
“刷碗、洗衣服,干啥都可以,但一定要干一次。”曹現科說,這樣做,讓學生認識到,家不僅僅是父母的,他也有一份責任。
而這項長期堅持的活動也在無形之中培養了孩子的責任意識和動手能力。
在曹現科看來,學生有了責任意識,在學習上自然也會更加用心。
“讓他們認識到學習是‘我自己的事兒,我就要去發奮學習’,而不是說被老師督促被動著學。”曹現科表示,學生發自內心愿意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這也是學校取得優異成績的根本原因之一。
除了注重學校整體的德育工作之外,曹現科也經常關注一些“問題學生”,用實際行動讓這些學生健康成長。
曾經學校里有一個孩子,經常偷拿別人的東西,甚至有一次還驚動了派出所民警。曹現科得知情況后,立馬介入,開始了長達三個月的跟蹤管理。
在那段時間,曹現科經常利用自己休息的時間和孩子進行溝通,每次都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久而久之,孩子變得沒有那么畏懼,開始和曹現科進行交流。
“和我說話是好事。”看到孩子的變化,曹現科很是高興。
他安慰孩子把他當做親人,想說什么就說什么,不用害怕。而孩子也變得更加樂觀,開始聽他的話。
就這樣,隨著時間的流逝,孩子已經完全摒棄掉陋習,成為一個好學懂事的好孩子。
而作為校長的曹現科看到孩子的轉變,他也非常欣慰,覺得自己不負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