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工智能已探索四十余年,產業發展如火如荼,多項技術領跑世界。面對全新的世界科技格局,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如何全面地走向世界?民進中央青工委委員、河南省政協委員、麒麟合盛集團創始人(APUS)李濤近日接受央廣網專訪,他指出,中國人工智能產業需遵循助力效率提升、改造現有場景、豐富場景創新、全產業革新“四步走”扎實推進。“我們需要認識到,以ChatGPT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也是‘硬科技’,必須在國家層面上升到和芯片產業同等重要的地位和高度。”李濤說。
民進中央青工委委員、河南省政協委員、麒麟合盛集團創始人(APUS)李濤
探索路徑:AI落地“四步走”
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紛紛把AI上升為國家戰略,全球人工智能企業數量也超過了23000家。在全球范圍內,越來越多的企業利用AI優化制造流程,降低運營成本……而伴隨自主智能、群體智能、決策智能等一批人工技術的逐漸成熟和落地,AI也將從人工替代、生產智能自動化、科技成果轉化以及商業模式變革等方面全面滲透。專業機構此前預測,到2035年人工智能將推動12個國家16個產業的GDP增長14萬億美元,生產力將提高40%。
近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科技部高新技術司司長陳家昌稱,人工智能作為一個戰略性新興技術,日益成為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和生產力提升的重要驅動力量。下一步,科技部將把人工智能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新增長引擎,繼續給予大力支持,在重大應用場景中錘煉技術,升級迭代,培育市場。
作為全球化移動互聯網從業者,李濤更深切地感受到了人工智能發展浪潮的蓬勃力量:“我認為第四次人工智能發展浪潮將以‘內部提效工具、現有產品進化,AI+場景重塑、構建新產業引擎’四大步驟進行顛覆性的社會變革。”
“近日引發公眾熱議的人工智能應用,雖然已經展示了其巨大的潛力,但公眾目前還是對其處于‘好奇’的階段,且較高的技術門檻讓大眾望而卻步。”李濤指出,在人工智能作為“內部提效工具”的第一階段,真正體會到人工智能價值的是在產業界,越來越多公司都將人工智能作為日常工作中的效率工具,進行更有價值的業務創新,從而帶動社會生產力的顯著提升。
中國信通院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增加值)達到5080億元,同比增長18%,人工智能不斷賦能經濟社會各領域,成為科技跨越發展、產業優化升級、生產力整體躍升的重要驅動力,為新舊動能轉換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李濤將這一過程,定義為人工智能發展浪潮的第二階段——現有產品進化的普及期。
在下一個“AI場景重塑”階段,市場中的企業將不僅對現有產品和場景用人工智能技術加以改造和賦能,而且還會創新出新的場景。“我們相信,市場上的千萬家企業將發揮出智慧,找出千萬種人工智能為人類服務的新場景。”
行業內已經公認人工智能技術是互聯網技術出現以來最具有影響力和沖擊力的一次技術浪潮,而人工智能發展的最后一公里,也一定如網絡一樣惠及千行百業和萬千家庭。這就是李濤設想的人工智能發展最后一個階段——“構建新產業引擎”。
占領科技制高點是大國博弈的關鍵所在。當下,既是一場全球范圍的人工智能大比拼,也是全球合作共同探索未知領域的合作賽,李濤表示,對于中國AI產業而言,經過“助力效率提升、攻克深度學習、豐富場景創新”三個步驟的錘煉和沉淀,集成更多功能的更智能、更強大的中國版AI引擎將有望重塑全球產業。
中國可能:打造為全球用戶服務的AI引擎
自1978年,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吳文俊提出“利用機器證明幾何定理”獲全國科學大會重大科技成果獎以來,中國人工智能已探索四十余年。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一批新的增長引擎”。
放眼國內,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勢如破竹。報告顯示,近年來,我國人工智能進入與經濟深度融合應用新階段,智能化轉型全面推進,人工智能產業在全球的影響力不斷增強。2017年至2021年,我國人工智能產業規模增長了2.6倍,占全球比重提升到16.8%。同時,一些科創企業已經具備跨模態、跨語言的深度語義理解與生成的能力,擁有產業級知識增強大模型,在聊天機器人、智能搜索、智能地圖、智能云、自動駕駛、內容創作、智能零售、供應鏈管理等方面均有數年深耕與布局。
在這個人工智能產業差距加速縮小的關鍵期,李濤作為河南省政協委員,在其《關于ChatGPT發展應用面臨的困境及對策建議的提案》中指出,國內人工智能數據分散、算法不足、算力薄弱、成本昂貴等問題不容忽視。“我們需要認識到以ChatGPT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也是‘硬科技’,必須在國家層面上升到和芯片產業同等重要的地位和高度。”李濤強調。目前,該技術還依賴高性能的GPU芯片所建成的GPU服務器集群,“但在可預見的將來,人工智能和芯片設計會形成軟硬件相互促進的合力,一旦這種能力爆發出來,中國可能需要十至二十年的時間才能追趕上。針對目前中國人工智能領域與ChatGPT的差距,建議發揮我國舉國體制優勢,積極彌補短板,加快追趕世界先進水平。”
李濤在其提案中提到,要制定國家戰略和路線圖,加強頂層規劃設計;重視人工智能基礎技術和創新研究,加快核心人才培養;扶持建設ChatGPT替代產品所需的“算力”“算法”“數據”等新型基礎設施;優化政府集中采購制度,支持科技創新型企業發展。
據統計,我國現存人工智能相關企業超109萬家,產業發展勢如破竹,在資金、人才、底層技術等關鍵環節上,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已經補齊了短板。李濤認為,當下既是一場全球范圍的人工智能大比拼,也是全球合作共同探索未知領域的合作賽,“世界需要一個能夠為全球用戶服務的人工智能引擎”,這是中國機會,也是所有中國企業的發展朝向。尊重規律,持續積累,放眼全球,是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完成關鍵躍升的必經之路,也是人工智能落地四步走的最后步驟。(來源: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