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地鐵的發展,也印證了4年前的今日、大河報地下鐵時光里的這些預言:地鐵把航空港的云圖、高鐵站的縱深“秒連”到中心城區;把城市人的腳步“公里里程”變成了“分鐘里程”。從此,人們開始感知學會彼此的存在,他們不再害怕城市的距離,也不再畏懼心理的距離。
串聯交通
地鐵線路逐漸完善,人們坐地鐵上班的需求超過休閑娛樂需求
2013年12月28日,鄭州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開通試運營;今年1月1日,1號線二期開通運營。截至今天,1號線開通已整整4年時間。
隨著地鐵列車的不斷增開,1號線早晚高峰期間地鐵列車間隔時間也在不斷縮短。從最初的5分多鐘,壓縮到了如今的2分56秒。無論是運行圖兌現率,還是準點率,均遠優于國家標準。這也成為不少上班族上下班的第一選擇。家在西區安置,人在東區上班,早晚的潮汐客流,成為地鐵1號線非常顯著的特征之一。
有一個細節,可以看出地鐵對城市居民生活工作的影響。鄭州市軌道交通有限公司運營分公司調度票務中心相關人士分析說,在2號線和城郊線開通之前,1號線的單日客運量峰值集中出現在周六或周日,周末客流量高于工作日。而如今,包括1號線在內的線網客流峰值幾乎都出現在每周五,周日客流量則呈現明顯下降特征。
“隨著地鐵線路的逐漸完善,人們乘坐地鐵上下班的需求,已經逐漸大過乘坐地鐵休閑娛樂的需求,上班族更依賴地鐵出行。”上述人士說,為此1號線由原來的工作日和周末執行兩種不同時刻表,逐漸調整為周一至周四、周五和周末分別執行三種不同時刻表。之所以周五單獨執行一個時刻表,是因為在周五地鐵運能達到最大,高峰期持續時間最長。
如今,鄭州地鐵全線網最熱門的OD(OD是英文Origin起點、Destina-tion終點兩個單詞的縮寫,用于表示乘客出行軌跡)車站是鄭州東站——鄭州火車站。這也就意味著,每天從鄭州東站進站、從鄭州火車站出站的乘客最多,地鐵1號線對東西兩大交通樞紐發揮著重要的串聯作用。
承載思念
東、西大學城不再“割裂”,地鐵1號線是她和他的“鵲橋”
地鐵1號線,兩端始發站均以高校命名,西端起點“河南工業大學”,帶動了包括鄭州大學、河南工業大學等在內的高新區大學城,東端起點“河南大學新區校區”,帶動了包括河南財經、華北水利水電、河南警察學院等龍子湖高校園區,一條地鐵線,串聯起散落在鄭州城區的璀璨高校明珠,方便了大學生們的出行,打通了兩座大學城之間的“鄭州擁堵”。
“去了別的城市,感覺我們的地鐵真的很干凈,很舒適。”鄭州師范學院大三學生劉瑞琪介紹,他的學校位于城北,不論是去鄭州大學還是龍子湖校區的學校進行交流、聯誼,2號線轉1號線,就是這么方便。
女孩在龍子湖高校園區上學,男孩在河南工業大學上學,地鐵1號線就是她和他的“鵲橋”。這一坐就是4年。女孩網名“微微”,男孩“辰辰”,他們是高中同學,彼此愛慕。大學考在了同一座城市,但最初兩人想見一面,卻比某些“異地戀”還難。
“從最西邊跑到最東邊,穿越鄭州最繁華也是最擁堵的城區,公交車晃晃悠悠承載的,是我們對彼此的思念吧。”“微微”回憶說,地鐵1號線剛開通時,最初的站點并沒有深入到兩個大學城,西端起點是西流湖,東端起點是市體育中心站,“辰辰”從河南工業大學來龍子湖校區看她,需要先坐B35路公交車,再坐1號線地鐵到終點站,之后再坐一段公交,前后需要花費兩個多小時。“早上出發,到達目的地也快中午了,有時候他吃個飯就得趕回去。很幸福也很辛苦,但他心疼我暈車,大部分情況都是他跑。”
不過,隨著地鐵1號線延長線的開通,地鐵線幾乎延展到了校門口,1號線這個“鵲橋”服務更到位了,男孩跑一趟的時間縮減了至少一個小時。今年7月,“微微”大學畢業了,她和“辰辰”不再需要兩頭跑,但那些年1號線上承載的思念、幸福、甜蜜,或許會一直留在心上。
網名為“SvenLi”的同學說,他在哈爾濱讀大學,女朋友在鄭州讀大學。都說異地戀很難熬,但他們“熬”出了不一樣的精彩與幸福。一年間,他們或乘飛機,或乘火車見了5次。男孩覺得,每次去鄭州,最幸福的事就是地鐵上女朋友靠在他肩膀上睡覺,“地鐵陪我駛過最美的風景,從我的心里,駛向她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