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輪滑項目各項比賽之外,第一次小浪底文化研討會的舉辦和隨后即將舉行的小浪底品牌發展論壇暨合作簽約儀式,也進一步提升了“小浪底”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為探索“賽事搭臺,文化唱戲,產業增勢”的體育文化產業融合發展給出了小浪底答案。
賽事搭臺:飛躍“龍門”的輪滑少年
“黃河三尺鯉,本在孟津居。點額不成龍,歸來伴凡魚。”早在一千多年前,在唐朝大詩人李白的筆下,“鯉魚躍龍門”的神話傳說就與歷史文化厚重的孟津深深聯系在了一起。
在賽事籌辦初,主辦方在敲定“輪滑”這一風靡大江南北的運動項目為本次文化節的主題賽事時,就考慮到了輪滑項目所能表達出的沖刺、飛躍、向未來等特點正好與“鯉魚躍龍門”這一神話傳說的高度契合。發布的“小浪底躍龍門”賽事LOGO、小選手們藍色鯉魚形象的防護頭盔、輪滑馬拉松和速度輪滑終點的“龍門”設計,讓“輪滑少年躍龍門”這一賽事主旨惟妙惟肖地呈現在大家面前。
正如河南省洛陽市副市長任麗君在歡迎辭中倡議的,本屆文化節中各項輪滑比賽的精彩角逐,讓兩千多名飛躍“龍門”的輪滑少年與“小浪底”這一聞名世界的地標碰撞出了青春和希望的火花。
文化唱戲:讓世界級IP“火”出圈兒
“中國小浪底,世界大品牌”,這一宣傳標語在本屆賽事現場分外耀眼。千百年來,奔騰激蕩的黃河孕育出了燦若星漢的黃河文化:周武王會盟伐紂、光武帝漢室中興、曹子建平樂飲宴等歷史事件發生在黃河岸邊的孟津;詩仙李白、詩佛王維伴著大河濤聲也寫出了“與君相見即相親,聞道君家在孟津。為見行舟試借問,客中時有洛陽人”等千古詩篇;而近年來因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形成的上游“北方千島湖”,更是呈現出了“萬里黃河孟津藍”的壯麗奇觀。
如何在弘揚黃河文化,講好黃河故事的同時,喚醒沉睡的“小浪底”地標品牌,持續帶動當地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成了賽事舉辦地——孟津區小浪底鎮的頭等大事。
2021年底開始,小浪底鎮積極注冊了涵蓋38大類、287小類的“小浪底”商標。2022年,中國“小浪底”品牌發展國際研討會成功舉辦。2022年底,“中國小浪底文化研究中心”緊張籌建……在深度挖掘小浪底鎮蘊含的品牌文化、移民文化、地質文化、鯉魚文化等方面,小浪底鎮近年來大動作接連不斷。
2023年伊始,乘著洛陽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推進小浪底國家‘特色文化游’試點工作”這一春風,小浪底鎮率先提出了建設“小浪底國家特色文化游試點示范區”,并決定舉辦“中國小浪底輪滑文化節”活動。作為文化節的重頭戲——成立中國小浪底文化研究中心并舉辦第一次小浪底文化研討會也為深入貫徹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提供了重要抓手。幾十名與會專家教授以腳步丈量小浪底的厚重文化,在小浪底移民新村、廟湖古村落、明達村、班溝歷史名村等村實地開展了參觀調研活動;采用唐三彩工藝制作的“鯉魚躍龍門”、小浪底龍魚公仔等文創產品更是讓“小浪底”IP“火”出圈兒,進一步讓黃河文化IP在小浪底落地生根。
“充分挖掘‘小浪底’所蘊含的黃河文化、部族文化、紅色文化、地質文化,是我們認真貫徹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打造黃河文化精品旅游帶,講好‘黃河文化’故事的重要抓手。”河南省委黨校省直分校教授楊群紅在第一次小浪底文化研討會中指出。
產業增勢:讓品牌“點亮”鄉村振興之路
“我們要通過中國小浪底輪滑文化節的成功舉辦,全面探索‘賽事搭臺,文化唱戲,產業增勢’的融合發展新模式,從而讓‘小浪底’這一區域公共品牌真正發揮其巨大的帶動作用,為鄉村振興積蓄動能。”孟津區委常委、小浪底鎮黨委書記李欣表示,要牢牢聚焦鄉村振興主責主業,樹立“換道領跑”思維和“品牌點亮鄉村”理念,持續放大“小浪底”品牌賦能鄉村振興的疊加效應,從而推動小浪底鎮農文旅融合發展邁上新臺階。
近年來,該鎮貫徹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按照“打造黃河文化精品旅游帶,傳承弘揚河洛文化,講好‘黃河文化’故事”的重要要求,提出了“品牌文化—品牌產業—品牌產品”這一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發展路徑:加速對全省農產品“輸標賦牌”,連續推出了小浪底月富硒生態月餅、小浪底黃金晴稻鰍米等一大批爆火農產品;籌建“中國小浪底文化研究中心”為打造黃河文化精品旅游帶,傳承弘揚河洛文化,講好“黃河文化”故事尋找文化符號;按照“建設科創街區,賦能總部經濟,引領人才聚集,打造區域平臺”的發展思路,對接建設院士工作站,在小浪底村全力打造“小浪底科創街區”,招引了河南小浪底防水防腐工程有限公司總部等多家以小浪底品牌冠名的企業落地,初步形成了能夠持續“造血供血”的總部經濟模式。
“作為中國小浪底輪滑文化節的重要內容,在隨后舉行的小浪底品牌發展論壇暨合作簽約儀式上,我們還將簽約落戶一大批產業項目、打造一大批鄉村振興新業態,真正讓產業發展成為鄉村振興的源頭活水,讓‘小浪底’品牌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指路明燈。”孟津區委常委、小浪底鎮黨委書記李欣說。
(張傲 侯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