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好的景點因為游客眾多且源源不絕,導致景區不注重提高服務質量只知道不斷漲價,旅游管理部門對其通報批評或降級已不是新聞,而對不再經營旅游項目的濮陽世錦園景區、已關門的焦作市穆家寨景區和已改為駕校的鶴壁市康樂村景區,采取“取消A級資質”的處罰,則是一個新的看點。
不少人大都有這樣的體驗:開車路過某個不太熟悉的地區時,發現路邊的深紅色廣告牌上醒目寫著一個或幾個從沒聽說的旅游景點。如果找個比較近的去看一看,多半都會“后悔八百年”,雖然門票收得不少,但卻沒有值得一看的自然景色,而且各種基礎設施破破爛爛,冷冷清清的沒有幾個人。更糟糕的是,有的景點只存在于路邊的廣告牌子上,你開車滿懷期望跑去后,發現景點的大門已被鎖死,早就關閉了——原來是一個“僵尸景區”。
“僵尸景區”是怎樣煉成的呢?首先源于某些地方的“跟風沖動”。看人家其他地方的景區紅火了,自己就去模仿,某個地方“能人”一旦發現一個“潛在景點”,就千方百計游說有關部門批準其上馬,不管有沒有旅游觀光價值。由于景區太差拉不來大資金進入,于是在論證、設計、基礎設施建造等環節都是草率湊合,往往沒有完工就做廣告匆匆開業。游客都有“嘗鮮”的習慣,故開始時景點也能熱鬧一陣子,并借此加入“A級景區”的行列。但是,由于口碑不好,游客越來越少,當景區入不敷出盈利無望后,就逐漸墮入“破罐子破摔”的自殺模式,一分錢不投入,減少管理人員,最終導致“零游客”困境,成為一具“僵尸”。
旅游景點,尤其是自然風光類景點,只能是大自然所賜,靠拍腦袋無中生有或濫竽充數的,絕不能成為一本萬利的搖錢樹。因此,對于正在運營中的景區,有關部門要實現動態管理,那些已成為“僵尸”的景區,要堅決取消其A級資質;對于新上馬的景點,地方政府和旅游管理部門一定要協助其嚴肅論證,如果沒有旅游價值,就要阻止其上馬,更不能盲目賦予其A級資質,免得勞民傷財,免得讓游客上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