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肖風偉
老趙叫趙凡國,信陽市商城縣人。
老趙是我老鄉,很多人不喜歡老趙這個人,說實話我也不喜歡。他說話太沖,情商太低,基本的人情世故都不懂,很多人都喊他“趙神經”。
然而,他于信陽毛尖的撥亂反正,是引起燎原之勢的那枚星火。正如河南日報報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頂端傳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董事長關國鋒所說,作為一個熱愛家鄉的信陽人,而且還是媒體人,我有必要摒棄心底的偏見,致敬這個有著匠心精神、勇于揭開皇帝新裝的“小孩”。
通過斗茶方式,他叩開了媒體大門
認識老趙有十年了。那時我們單位在鄭州市經北三路辦公,有一天下午,一位中年男子來找我,說是某某媒體一位老鄉讓他找我的。
他掏出一個本子,說這是他寫的《解讀信陽毛尖》300句,是針對當前市場上盛行的“小渾淡”,而專門創作的糾偏打油詩,“很多人認為信陽毛尖就是‘小渾淡’,實際上‘小渾淡’(備注:小渾淡指芽小、湯渾、味淡)是劣質的信陽毛尖,是制作工藝出了問題!”
他就是老趙。我以為他想讓我給他寫篇報道,可他卻說希望我幫忙將這些詩發在報紙上。
“開什么玩笑!這又不是新聞,怎么給你發?按廣告發的話,得一兩個版,一個版就得好幾萬。”我一口回絕了。
老趙并不死心,他問報社總編是誰,希望找他當面溝通一下。我說,找總編可以通過辦公室聯系。
辦公室王主任是個女同志,辦事比較細心。來人想見總編,她肯定要了解一下訴求。
老趙也不多說,掏出了準備好的兩袋信陽毛尖,各泡了一杯給王主任,請王主任對比嘗一下,看哪一杯口感更好。
通過這種“斗茶”方式,老趙獲得了王主任的認可,并在王主任的指點下,經過兩晚蹲守,等到了值夜班的時任總編輯孟磊。
恰好孟總喜歡品茶,對茶葉很有研究,也喜歡喝信陽毛尖。老趙又用征服王主任的方式,征服了孟總。
一場新聞發布會,開啟長達8年的論戰
“喝了這么多年的信陽毛尖,都不如你這個好。”孟總的話語里,有自嘲也有遺憾。
孟總,是一個很有情懷的媒體人。老趙對茶葉近乎偏執的執著,以及他的茶葉品質,打動了孟總,他決心幫一幫素不相識的老趙。
2015年6月13日,在孟總的幫助下,一場以趙凡國為主角的新聞發布會,就此展開。出于小商人的狡黠,老趙想借這個新聞發布會,推廣自己的“黃柏山高山茶”品牌,被我否決了。
原因很簡單,這個發布會舉行的目的,就是為了給信陽毛尖撥亂反正,不是為了某個品牌背書。我提議以“茶癡趙凡國”,作為這場新聞發布會的主角。
“茶癡”的稱謂,來源于孟總。因為孟總曾對我說,“趙凡國這貨,要么是個大仙級的茶癡,要么是個神經病!”
孟總對趙凡國的評價毒辣且到位。新聞發布會非常成功,除了茶葉界的專家,在孟總的邀請下,省會鄭州幾家媒體的總編輯齊聚這場新聞發布會,十多家商會到場旁聽,300人的會議廳幾乎坐滿,各主流媒體也都進行了新聞報道。
對一個茶農而言,這可謂殊榮至極。一直以來,信陽毛尖的話語權被企業所壟斷,而這場新聞發布會,讓一個茶農的微弱聲音通過媒體廣泛傳播開來,就此開啟了信陽毛尖是“小渾淡”還是“大清香”(備注:大清香指葉大、湯清、高香)長達8年的爭論。
這種爭論,也是對信陽毛尖知識的普及,很多人也都是通過這些爭論,知道原來“小渾淡”不是正宗的信陽毛尖,原來價格親民的“大清香”更好喝……
老趙劍挑“小渾淡”,得到了廣大的茶農、茶企支持。當初,個別茶企為了提升茶葉利潤,利用人們物以稀為貴的心理,生產價高質劣的“小渾淡”,雖然賺取了高額利潤,卻給信陽毛尖帶來近乎滅頂之災。
因為追求單芽,導致茶葉采摘周期減少,茶葉利用率降低,損害了廣大茶農的利益。而消費者花了高價錢,卻喝不到好的信陽毛尖,也影響了信陽毛尖的市場占有率。
盡管孤單,但方向決定了這將是一場必勝之仗!
批判“小渾淡”,孤單且執著
然而,改變一個人已有的認知何其難也,更何況是改變茶葉界、改變公眾對信陽毛尖固有認知!
但老趙就是有股鉆勁兒!在任何公眾場合,都不放棄自己的宣講,他對自己的茶葉觀點奉若圣經,誰要有不同的言論,他就會厲聲斥責,直到對方舉手投降。就像堂吉訶德式的人物,孤單且執著!
在茶葉節上,瞅見參觀的市縣領導,老趙都會將他們拉過去批判“小渾淡”,這讓領導很是尷尬,只能敷衍訕笑,畢竟彼時在信陽某些知名茶企還是主打“小渾淡”,否定小渾淡,某種程度上無異于否定信陽的茶產業。這也導致很多領導看見老趙都要繞道走。
老趙像極了那個揭穿皇帝新裝的孩子。很多人對老趙很不忿:“就你能,知道‘大清香’是好的信陽毛尖,別人都不懂?!”“如果你收斂一下好斗的性格,專心賣茶,以你的茶葉品質和生產技術,你會走的更遠!”
信陽茶葉界并非眾人皆醉老趙獨醒。也有很多茶企在默默堅守著原則,拒絕順應市場生產“小渾淡”,并且也都有著穩定增長的銷售市場和良好的口碑,比如商城縣的其鵬茶葉等。
經常有一些茶葉界同行勸老趙:“你認為信陽毛尖是‘大清香’,你就低頭生產‘大清香’好了,別人的‘小渾淡’也有他們的市場,就讓他們生產‘小渾淡’好了。何必攻擊性這么強呢,這讓外面感覺我們信陽茶太亂,我們太不團結。”
但老趙總是脖子一硬:“信陽毛尖該是什么樣子就是什么樣子,誰要是把信陽毛尖帶到溝里,我就跟他斗到底!”
他對信陽毛尖品牌的維護,就像維護自己孩子的聲譽一樣,堅決、強硬。
趙凡國對信陽毛尖達到癡迷程度。有一次,我和同事跟他從信陽市區去他的茶山,在高速上,他邊開車邊滔滔不絕地批判“小渾淡”,我們都聽煩了,說你能不能換個話題。然后,他就開始打瞌睡,開車險象環生,我們無奈地說,那你還是說說信陽毛尖吧!
老趙也是一個“狠人”。家里500畝石頭林立、樹木都難有立錐之地的荒山,他就地取材,用石頭堆砌成一排排梯田,并肩挑擔扛挑來土壤填滿,在上面種滿茶葉苗。為解決茶園澆水問題,他又安裝了水塔、水管,在他的改造下,曾經的荒山已變成滿目翠綠的茶山。
好茶葉叩不開鄭州市場,激起他死磕決心
老趙為什么要死磕“小渾淡”呢?
這不得不提起一段往事。以前,他的信陽毛尖一直在商城銷售,在本地得到認可后,他開始了北上之路,準備拓展鄭州市場。
老趙對自己的茶葉品質充滿了信心。他十幾歲開始學習炒茶,半輩子都是在跟茶葉打交道。
在茶葉生產方面,老趙研發改進了炒茶設備;在生產方面,他制定了一套標準化的制度和流程。在他的茶葉車間,甚至還設置了幾間類似醫院無菌實驗室的茶葉檢測實驗室,進入后都穿上白大褂、戴頭套,測量茶葉時還用天平……
然而,他精心炒制的信陽毛尖,卻扣不開鄭州茶葉市場的門。彼時,鄭州茶葉市場的信陽毛尖全是“小渾淡”,他的“大清香”被視為另類,這讓他大病一場,同時,也激起了他為信陽毛尖撥亂反正的決心。
老趙就像那個引起燎原之勢的星火。但老趙卻不是一個人在戰斗,來自茶葉屆及媒體人出自本心的支持,讓他堅持到了今天,為信陽毛尖的撥亂反正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2018年10月26日,河南省茶葉協會、河南商報社和中國品牌與防偽雜志社共同授予趙凡國“茶癡”稱號。為一個茶農做信用背書,這在河南商報歷史上是第一例。
作為孟總的繼任者,時任河南商報社長的關國鋒延續了對老趙的支持。關國鋒坦言,匠人精神是大國制造的希望所在,支持老趙就是支持匠人精神。
告別“小渾淡”,信陽已邁出關鍵性一步
讓人欣慰的是,對于信陽毛尖的標準形態,官方和民間也在悄然改變。
記得2018年底,我剛派駐信陽工作時,提到信陽毛尖的形態,知名專家、主管部門官員還表示“‘小渾淡’是信陽毛尖的一個種類。”而時隔一年,信陽茶葉節期間,我再次就信陽毛尖的形態進行采訪時,茶葉專家、主管官員都明確表示“湯渾不是好茶。茶葉評比中,湯渾是扣分項”。
而在今年茶葉節期間,信陽茶葉界、官方都旗幟鮮明地與“小渾淡”劃清了界限。
今年3月8日,信陽市農業農村局在發布的《關于做好2023年春茶生產工作的通知》中提出要優化產品結構,提倡“一芽一葉”“一芽二葉”生產。相關負責人表示,“不僅是今年,我們往年就一直在提倡‘一芽一葉’‘一芽二葉’生產。”
4月2日,信陽毛尖茶開采儀式上,信陽市茶產業協會會長劉文新發布了致全市茶界同仁的倡議書。劉文新在倡議書中說:“過去,我們過分注重外形好看,讓外界誤解信陽毛尖以早為貴、以小為優、以渾為真、以淡為常,影響了茶葉品質這個立足之本。因此,要嚴格按標準生產、嚴守質量關,倡導‘一芽一葉’‘一芽二葉’的生產,轉變傳統觀念,引導市場消費。”
老趙這場與“小渾淡”的8年對決,終于以勝利結束。但是已經被帶偏的市場和茶友,會跟著一起回歸嗎?
就在前幾天,老趙看見網上有一個賣茶葉的,將他介紹信陽毛尖的視頻與賣“小渾淡”的鏈接放在一起,引起他勃然大怒:“我與小渾淡勢不兩立,居然將我和小渾淡放在一起,豈能容忍?!我要告他!”
戰斗,似乎還沒有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