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見習記者 張傲 通訊員 郭建立
近日,在洛陽市新安縣西區的黛眉廣場南出口小廣場內,不少大人、孩子在這里健身。然而在幾個月前,這里還只是大小車輛亂停亂放,影響群眾通行的停車場。
從居民抱怨的“停車場”到居民開心的“健身場”,這里有微協商的一份功勞。今年3月,為了改變環境混亂的情況,新安縣政協委員劉心宇多次實地調研,了解前因后果,探求周邊環境整頓改造的合適方法,還聯系多位委員向新安縣政協提出意見建議。
新安縣政協高度重視,并全面深入了解了出現問題的深層次原因。“小廣場邊上有地下停車場,如果封閉了出入怎么辦?”“本來就是一片空地,管理職責不明確,車主把車開進來停車,究竟誰去管理合適?”“地磚進行整修更換需要投入,增加預算怎么辦?”“增設綠地,廣場下面是商戶,如果出現雨水滲漏怎么辦?”一個小小的廣場牽涉出一連串問題,政協委員們深入現場,聽取周邊群眾和物業的意見,與城市管理局有關部門持續溝通,不斷擴大共識,讓意見漸趨一致,最終解決了問題。
這也是新安縣政協充分發揮政協優勢為民辦實事的一個典型案例。去年以來,新安縣深入開展“有事來協商”工作,全縣開展基層“微協商”120余次,幫助解決了許多群眾的身邊事兒。通過解決小問題來造福大民生,新安進一步拓展了委員日常履職渠道和履職能力提升渠道,實現協商民主與基層治理的良性互動、效能疊加、多方共贏。
新安縣政協主席龐樹軒說,下一步,新安政協要把“微協商”工作更加深入持久地做實做細,以務求實效的工作作風和開拓創新的工作思路,推動更多民生“微實事”落地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