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目失明幾十年,感謝你們的照顧。”2017年12月26日,在滎陽市的一家老年公寓,八旬孤寡老人盧義勇拉著周樹枝和盛臘華等人的手說。在他的腦海里,只能想到他們20多歲的樣子,那是“老媽媽”最美麗的芳華時代,他們帶給他的是人間大愛。
【服務隊成立】
一句玩笑話
這群“老媽媽”奉獻20多年
說起周樹枝,在鄭州市金水區(qū)南陽新村辦事處榮華社區(qū)住的人幾乎都知道。1995年肉聯(lián)廠居委會改革,退休在家的周樹枝被選為居委會主任。當時樓院環(huán)境臟亂差,治安混亂,面對著這種狀況,1996年10月份,周樹枝跟時任居委會書記朱玉聰溝通,“居委會管不了大事可以管小事”。他們召集黨員開支部會議,決定成立志愿者服務隊,從小事做起。在周樹枝的號召下,立即有十幾位退休老黨員加入服務隊。大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發(fā)動群眾改善小區(qū)環(huán)境,整治私搭亂建。腿跑斷,嘴磨破,挨家挨戶做工作。通過大量努力,昔日的“貧民區(qū)”變成了美麗的小花園,燈明路平,最差樓院被評為區(qū)級文明樓院。
這一結(jié)果得到所有人的認可,更多的黨員和群眾參與進來。1997年,這個黨員服務隊達40人。隨后成立了義務巡邏隊、秧歌隊等隊伍,居委會辦公室成了名副其實的居民之家。
1998年“八一”前夕,居委會給駐地部隊制作鞋墊。這家抬來縫紉機,那家拿來幾匹布,一幫人干得熱火朝天。“咱們是不是得有個名字啊?”周樹枝回憶著說,一位老媽媽一邊蹬著縫紉機,一邊問大家。正當大家討論的時候,一個路過的人說:“你們這幫老媽媽真厲害,干脆叫老媽媽服務隊吧。”于是,一句玩笑話成為黨員老媽媽服務隊的名字。
【一個電話】
除夕夜去疏通下水道
只為他能過好年
1998年除夕夜,正在家里包餃子的周樹枝接到一個求助電話:家里的下水道堵塞了,能幫忙疏通下嗎?
求助人叫盧義勇,以前在肉聯(lián)廠上班。他20多歲的時候,工作中被火堿水燒傷了眼睛,視力衰退,30多歲就看不見了。這么一個無妻無孩的人,除夕該怎么度過?
想到這些,周樹枝當即聯(lián)系孔秀花等姐妹們趕到盧義勇家。從未通過下水道的她們輪番上陣,用鐵絲等工具,最后直接下手挖,折騰了兩個小時,下水道終于疏通,屋內(nèi)的冷水逐漸排出后,她們才放心離去。
大年初一早上,周樹枝端著餃子來到盧義勇家里,“我從來沒吃過這么好吃的餃子。”盧義勇告訴河南商報記者,他是武漢人,本來就不會做面食。
看著狼吞虎咽的盧義勇,周樹枝的眼淚撲簌撲簌往下掉。她暗自下決心,一定要幫幫他。
【七年的拐杖】
“男人照顧男人更方便”
就這樣,黨員老媽媽服務隊開始負責盧義勇的日常生活。只要他有需要,這些隊員隨叫隨到。
60歲的盛臘華退休后,看到周樹枝等人為大家盡心盡力,很感動,“很多事情,沒有男的咋會行呢?”就這樣,盛臘華動員了幾位好朋友一起加入黨員老媽媽服務隊。隨后,他主動提出照顧盧義勇,“男人照顧男人更方便”。
從2010年到現(xiàn)在,7年里盛臘華成了盧義勇的拐杖,盧義勇想去哪里,盛臘華就帶他到哪里。到附近的小吃店買點飯,到市里的醫(yī)院看過病,陪著他坐長途汽車,還去漯河看望過殘疾朋友。
盧義勇喜歡唱歌,2014年,市里舉辦歌唱比賽,盛臘華陪著他坐著公交車到鄭東新區(qū)參加比賽。在盛臘華陪伴下,盧義勇獲得了這次唱歌比賽老年組第一名。
隨著年齡越來越大,盧義勇住進了滎陽市一家老年公寓,2017年12月底,河南商報記者見到這位雙目失明的老人,他感慨地說,這些年幸虧盛臘華他們的照顧。20多年的關心和幫助使得盧義勇發(fā)自內(nèi)心地感動,他在寫給服務隊的詩中這樣說:“我雖然看不見五彩繽紛的世界,但大家對我的關愛照顧,就像那流淌的小溪,滋潤著我的心底。”
【感動】
兩老人騎自行車20多公里
為另一老人剪頭發(fā)
52歲的王鳳云當了志愿者后,自己學習理發(fā),并組織了剪發(fā)小分隊,專門幫人免費剪頭發(fā)。“這些年來,都是她幫我剪發(fā)的。”盧義勇說。
有段時間,盧義勇在鄭州東郊的一家老年公寓暫住,他打電話給王鳳云,想讓她來給他剪頭發(fā)。75歲的隊員李秀云說,約定當天下了雨,因為王鳳云腿腳殘疾,出行不便,大家都不贊成她當天去。最終,大家拗不過王鳳云,她的愛人只好陪著她,兩口子騎自行車跑了20多公里給老人剪頭發(fā)。
天空下著雨,路程那么遠,腿腳不方便,為什么不能找輛車呢?
“做這些事情,本身就是靠大家獻愛心的。”周樹枝說,“大家湊的錢都用在了刀刃上。”汶川地震、雅安地震……遇到這樣的事情,大家會排著隊捐款。但平時去看望孤寡老人、幫助困難家庭等,大家都是帶著老年公交卡。
“有幾次,我提議打車,立刻遭到否決。”周樹枝說,“有時候,大家忙活了一天,我說‘咱們一起吃個飯吧’,又是一致否決。”因為沒有經(jīng)費,全憑著大家的熱心支撐著黨員老媽媽服務隊的工作。
【無私的愛】
閑不住的“老媽媽”
平均年齡62歲
只要到了盧義勇生日,大家都會聚在一起。2017年大家在盧義勇家里高高興興為他過生日,服務隊隊員李建功站在門口流眼淚:很多人為社區(qū)大家庭付出了很多,自己的生日都忽略了。“從2018年開始,我們也要給隊員過生日,我們是一群閑不住的‘老媽媽’。”周樹枝說,都是一些鄰里街坊小事,但大家相信“群眾利益無小事”。
如今,黨員老媽媽服務隊已擁有210多名隊員,其中年齡最大的86歲,最小的也有50多歲,平均年齡62歲,下轄文藝隊、縫紉隊、剪發(fā)隊等8個小分隊。22年來,黨員老媽媽服務隊共幫助過9萬多人,為困難群眾募集善款超過35萬元。
夕陽手挽青春,小巷揮灑真情。這群閑不住的老人在他們的夕陽歲月中,展現(xiàn)了人生最美的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