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
十大“科學”流言榜發布 院士和專家揭開真相
本次發布的2017年度十大“科學”流言,是在百度搜索數據量的基礎上,從2017年發布的94條“科學”流言中由專家評委根據其傳播廣度和危害性投票選出,均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其中既有與食品安全相關的“紫菜粉絲大米都是塑料做的”“西瓜400天不腐爛是因為噴了防腐劑”;也有事關人體健康的“一滴血就能測癌”“狂犬病疫苗無效”“受凍會導致關節炎”“坐月子決不能吹風”;還有與熱點新聞緊密相關的“左腦負責語言右腦負責圖像”“月球背面有外星人”“需穿‘防引力波輻射服’”“浙大已研制出‘量子隱身衣’”。
中國科學院院士、量子信息學家郭光燦,中國工程院院士、食品安全專家陳君石,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授沈政,人民醫院骨關節科主任醫師孫鐵錚,北京安貞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張軍等十位院士和專家,通過講道理、擺數據、做實驗的方式對十大“科學”流言一一進行批駁和解讀,不僅向公眾傳播了科學知識,同時也踐行了科學精神。
真相
引力波新聞刷屏
需要穿“防引力波輻射服”進行特殊防護?
流言:
自從引力波被發現以來,網上許多商戶迅速推出了“全球首發!由高科技纖維制成的防引力波輻射吊帶背心,專為孕婦打造……”“珍藏限量版,高科技銀纖維背心,能防引力波重力波……”等“防引力波輻射服”。
真相:
在引力波被發現的報道廣泛傳播之后,網上出現了眾多的相關產品,其中大部分都是用于防引力波輻射的,因為大家只要看到“輻射”這兩個字就會“恐慌”——既然引力波已經到達地球了,當然要想辦法防引力波輻射!而專門為孕婦做的“防引力波輻射服”最暢銷。
任何物體的溫度只要高于絕對零度(-273.15℃),就會向外輻射能量,比如玻璃杯里的熱水早晚都會變得和室溫相同。但只有能量高的電離輻射才有破壞人體的能力,如α射線、x射線等。即便是電磁波,如果不是長時間曝光在強電磁波下,對人體的影響也是微弱的。引力波作為一種攜帶能量的時空波動,一直存在于宇宙中,對人體產生的影響微乎其微,根本不需要防護。
癌癥篩查獲重大突破
一滴血就能“測癌”?
流言:
一篇題為《重大突破!一滴血可測癌癥,已被批準臨床使用》的文章火遍網絡,文中提到2016年10月的一則“舊聞”:“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羅永章團隊自主研發出了一種專門檢測熱休克蛋白90α的試劑盒。患者只需取一滴血,即可用于癌癥病情監測和治療效果評價。”
真相:
早在2013年,媒體對“腫瘤標記物熱休克蛋白90α(Hsp90α)”的研究成果進行第一次報道時,面對當時同樣被稱為“滴血測癌”的說法,羅永章就曾辟謠過:“‘滴血檢測腫瘤’的說法很不準確,確切地講,應該叫‘監測腫瘤’。癌癥病人在治療前檢測一次,在治療后再采血檢測,通過比較Hsp90α含量的變化,來輔助醫生對治療效果進行評價,并可以持續監測。”
而當標題被誤讀的文章在網上引起了廣泛關注后,羅永章在自己的朋友圈里也迅速地作出了回應:腫標(腫瘤標記物)最大的好處是快速、方便、便宜,可能篩查出許多危險人群。一滴血可對癌癥病情檢測和療效評價并沒有錯,并沒有說百分之百能檢測出癌癥(這也是我們目前努力的方向)。
像Hsp90α這樣針對肺癌和肝癌的監測標記物,面對術后的患者從監測病情和治療效果來看可能更具參考價值。如果用于篩查,一定要有其他手段輔助,而且面對的應是高危人群而非普通大眾。
寒冷削弱免疫能力
受凍會導致關節炎?
流言:
長期或嚴重的寒冷刺激可削弱關節軟骨的新陳代謝及免疫防御能力,使軟骨面潰爛、破損而發生炎癥,患上關節炎。
真相:
大多數骨關節炎都與關節達到使用壽命有關,一些自身免疫性關節炎則是由于免疫系統紊亂而攻擊自身關節組織所致。此外也有微生物感染所導致的化膿性關節炎,但沒有因為寒冷直接導致的關節炎。關節炎患者在受涼后可能會出現關節疼痛的癥狀,讓人誤以為寒冷是導致關節炎的罪魁禍首。
幾乎所有的人到40歲時,負重關節都會有一些病理改變。
目前已知的骨關節炎發病的危險因素包括高齡、肥胖、雌激素缺乏、骨密度異常(骨質疏松與骨硬化)、過度運動、吸煙、維生素D缺乏,以及創傷、關節形態異常、關節周圍肌肉無力、反復的應力負荷等。
受涼后腿痛確實是關節炎的表現之一,但寒冷并非是導致關節炎的直接原因。雖然不會因為受凍直接患上關節炎,但關節受凍會導致關節周圍肌肉收縮、關節僵硬、血液循環和滑液分泌減少,也可能導致免疫力下降,這就增加了關節的負擔和受傷的可能性,如果已患有關節炎還會加重相關癥狀,因此寒冷天氣下重視保暖關節并沒有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