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 王銀萍/文 劉鴻翔 劉娜/圖
數智、創新、人才,是當下各大產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8月10日,第五屆海峽兩岸暨港澳物流業創新大會在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隆重舉行。
如何助推物流業數智供應鏈創新發展?如何在實戰中培養物流數字化人才?當天下午,在主題為“供應鏈物流創新發展與數字化人才培養”分論壇上,物流各界專家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講解。
河南物流職業學院校長陶海東擔任本次分論壇主持。
吳志華:繼續整合、完善“一帶一路”糧食供應鏈
論壇上,江蘇一帶一路研究院院長、南京財經大學營銷與物流管理學院教授吳志華就《“一帶一路”糧食供應鏈創新》進行了詳細解讀。
他表示,隨著“一帶一路”倡議成為國家一大發展議題以來,糧食物流未來發展問題成了大家非常關心的話題。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糧食事關國運民生,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我們必須正視國內外糧食物流與糧食安全發展態勢。長期以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糧食供需矛盾比較突出,這為中國糧食企業主導沿線糧食供應鏈流程的整合帶來契機。
作為物流企業,應積極探索國家“一帶一路”發展倡議的具體內容,并將其融入自身的發展過程中,形成特色優勢,高質量完成供應鏈整合,持續提升我國國際物流業的發展水平。

江蘇一帶一路研究院院長、南京財經大學營銷與物流管理學院教授吳志華
師唯偉:用崗位“倒推法”為企業適配人才
作為國家首批產教融合型企業,京東物流在人才培養上有一套自己的玩法。分論壇上,京東物流教育副總經理師唯偉就《產教融合助推數智供應鏈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進行了主題演講。
如果說職業學校的教學是一畝“方塘”,那么企業的參與就是“活水”。
他介紹,隨著智能供應鏈產業逐步成為未來經濟的核心,京東從2007年開始自建物流體系,用十六年時間,完成了從物流部門到科技驅動的一體化供應鏈行業引領者,并通過如今的貨網、倉網、云網“三網”融合,成功打造了京東“新三十六行”。
有了新崗位,就需要培養人才,而京東物流也在探索一種全新的產教融合玩法。
在人才培養和儲備上,京東一直堅持崗位“倒推法”,先看崗位需要什么類型人才,再通過培訓賦予員工什么樣的技能。

京東物流教育副總經理師唯偉
蔡英強:以人為本,打造企業人才梯隊管理機制
有著多年民營企業管理經驗的河南黑豹物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蔡英強,在分論壇主題為《以擔當挖掘人才,用實戰培養人才》分享中,根據自己的實操管理經驗跟大家進行了深入交流。
他認為,民營企業在面對市場化競爭的時候,人才庫建設尤為重要。
“都說一個崗位一個‘坑’,用人企業在挖‘坑’的同時,一定要看這個‘坑’里能養出多大的蘿卜。”
每個人的優點都應該被發現,也都應該被放在最適合的崗位上。對企業來說,人的思想很難統一,但目標可以統一,通過輪崗訓練、掛職鍛煉等方式,以擔當挖掘人才,用實戰培養人才,完成進一步完善人才進出庫機制、庫中人才管理等體系的搭建。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梯隊建設打造,靠系統化人才管理機制建立各級人才續任計劃,同時設計基于崗位勝任力的多層次、全方位的人才梯隊,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河南黑豹物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蔡英強
付永軍:供應鏈人才能力急需融入數字化技能
河南物流職業學院物流與電商學院院長付永軍在主題為《一體化供應鏈物流背景下物流數字化人才培養》主題分享中表示,隨著科技發展,未來人工崗位會越來越少,這也讓數字化浪潮下,供應鏈人才能力急需融入數字化技能。
企業的數字化、業務數字化轉型,對職業高校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時促使學校面對人機協同、跨界融合的數字化、智能化新業態時,專業上也面臨新需求。
職業院校不能只談理論,更應該通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為未來就業提供保障。
新產業、新崗位、新技術,是未來數智供應鏈的新特點,如何培養適合行業新特點的技術人才,如何不斷提升學生的技術能力,是物流職業學校未來探索方向。

河南物流職業學院物流與電商學院院長付永軍
許軍:深化“雙創”改革,創業引領促就業
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主力軍,是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的橋頭堡。
河南科技大學市場營銷系主任許軍在《基于“雙創”背景下高校就業創業指導工作的探索與實踐》主題報道中,對高校促就業的一系列舉措進行了闡述。
他表示,高校應進一步深化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把“雙創”教育貫穿于人才培養全過程。
“想要以創業引領促就業,高校要不斷進行教學革新,通過出境參與學科競賽交流等一系列活動,把握學術前沿研究動態,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開闊辦學視野。”
無論是雙創人才培養,還是教學改革,其落腳點無非是學生就業。
為全方位提升學生就業能力水平,高校還應全面重構基于創新創業教育的“雙創版”人才培養方案。同時,不斷完善產教融合的就業創業實習實訓體系,推動優秀創業項目成長發展、落地見效,帶動更多畢業生實現就業。

河南科技大學市場營銷系主任許軍
數智、創新、人才,是當下各大產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8月10日,第五屆海峽兩岸暨港澳物流業創新大會在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隆重舉行。
如何助推物流業數智供應鏈創新發展?如何在實戰中培養物流數字化人才?當天下午,在主題為“供應鏈物流創新發展與數字化人才培養”分論壇上,物流各界專家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講解。
河南物流職業學院校長陶海東擔任本次分論壇主持。
吳志華:繼續整合、完善“一帶一路”糧食供應鏈
論壇上,江蘇一帶一路研究院院長、南京財經大學營銷與物流管理學院教授吳志華就《“一帶一路”糧食供應鏈創新》進行了詳細解讀。
他表示,隨著“一帶一路”倡議成為國家一大發展議題以來,糧食物流未來發展問題成了大家非常關心的話題。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糧食事關國運民生,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我們必須正視國內外糧食物流與糧食安全發展態勢。長期以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糧食供需矛盾比較突出,這為中國糧食企業主導沿線糧食供應鏈流程的整合帶來契機。
作為物流企業,應積極探索國家“一帶一路”發展倡議的具體內容,并將其融入自身的發展過程中,形成特色優勢,高質量完成供應鏈整合,持續提升我國國際物流業的發展水平。

江蘇一帶一路研究院院長、南京財經大學營銷與物流管理學院教授吳志華
師唯偉:用崗位“倒推法”為企業適配人才
作為國家首批產教融合型企業,京東物流在人才培養上有一套自己的玩法。分論壇上,京東物流教育副總經理師唯偉就《產教融合助推數智供應鏈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進行了主題演講。
如果說職業學校的教學是一畝“方塘”,那么企業的參與就是“活水”。
他介紹,隨著智能供應鏈產業逐步成為未來經濟的核心,京東從2007年開始自建物流體系,用十六年時間,完成了從物流部門到科技驅動的一體化供應鏈行業引領者,并通過如今的貨網、倉網、云網“三網”融合,成功打造了京東“新三十六行”。
有了新崗位,就需要培養人才,而京東物流也在探索一種全新的產教融合玩法。
在人才培養和儲備上,京東一直堅持崗位“倒推法”,先看崗位需要什么類型人才,再通過培訓賦予員工什么樣的技能。

京東物流教育副總經理師唯偉
蔡英強:以人為本,打造企業人才梯隊管理機制
有著多年民營企業管理經驗的河南黑豹物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蔡英強,在分論壇主題為《以擔當挖掘人才,用實戰培養人才》分享中,根據自己的實操管理經驗跟大家進行了深入交流。
他認為,民營企業在面對市場化競爭的時候,人才庫建設尤為重要。
“都說一個崗位一個‘坑’,用人企業在挖‘坑’的同時,一定要看這個‘坑’里能養出多大的蘿卜。”
每個人的優點都應該被發現,也都應該被放在最適合的崗位上。對企業來說,人的思想很難統一,但目標可以統一,通過輪崗訓練、掛職鍛煉等方式,以擔當挖掘人才,用實戰培養人才,完成進一步完善人才進出庫機制、庫中人才管理等體系的搭建。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梯隊建設打造,靠系統化人才管理機制建立各級人才續任計劃,同時設計基于崗位勝任力的多層次、全方位的人才梯隊,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河南黑豹物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蔡英強
付永軍:供應鏈人才能力急需融入數字化技能
河南物流職業學院物流與電商學院院長付永軍在主題為《一體化供應鏈物流背景下物流數字化人才培養》主題分享中表示,隨著科技發展,未來人工崗位會越來越少,這也讓數字化浪潮下,供應鏈人才能力急需融入數字化技能。
企業的數字化、業務數字化轉型,對職業高校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時促使學校面對人機協同、跨界融合的數字化、智能化新業態時,專業上也面臨新需求。
職業院校不能只談理論,更應該通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為未來就業提供保障。
新產業、新崗位、新技術,是未來數智供應鏈的新特點,如何培養適合行業新特點的技術人才,如何不斷提升學生的技術能力,是物流職業學校未來探索方向。

河南物流職業學院物流與電商學院院長付永軍
許軍:深化“雙創”改革,創業引領促就業
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主力軍,是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的橋頭堡。
河南科技大學市場營銷系主任許軍在《基于“雙創”背景下高校就業創業指導工作的探索與實踐》主題報道中,對高校促就業的一系列舉措進行了闡述。
他表示,高校應進一步深化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把“雙創”教育貫穿于人才培養全過程。
“想要以創業引領促就業,高校要不斷進行教學革新,通過出境參與學科競賽交流等一系列活動,把握學術前沿研究動態,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開闊辦學視野。”
無論是雙創人才培養,還是教學改革,其落腳點無非是學生就業。
為全方位提升學生就業能力水平,高校還應全面重構基于創新創業教育的“雙創版”人才培養方案。同時,不斷完善產教融合的就業創業實習實訓體系,推動優秀創業項目成長發展、落地見效,帶動更多畢業生實現就業。

河南科技大學市場營銷系主任許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