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端新聞記者 梁燕/文 劉娜/圖
8月10日,第五屆海峽兩岸暨港澳物流業創新大會在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隆重開幕。
據了解,此次大會由中國科協港澳臺辦指導,由河南省科學技術協會、河南省商務廳、河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管理委員會、海峽兩岸暨港澳協同創新聯盟等共同主辦。
作為大會的重磅分論壇之一,冷鏈物流創新技術與發展論壇于當日下午同步舉辦。論壇伊始,河南省物流協會秘書長李霞作為本場論壇的主持人介紹了本場論壇召開的背景以及出席的嘉賓,并代表主辦方和論壇組委會向各位與會嘉賓和觀眾表示了熱烈歡迎。
吳典熹:預制菜以“黑馬”之姿成為新晉流量
來自臺灣冷鏈協會兩岸交流委員會的執行長吳典熹首先做了主題為《疫情過后,預制菜的發展與中央廚房的規劃》的演講。

吳典熹從兩個方面講述了后疫情時代食品行業與中央廚房的發展,首先講解了疫情對于食品餐飲行業的沖擊,然后基于中央廚房的案例講述了中央廚房在生鮮電商產業鏈中的作用,以及后疫情時代中央廚房的發展機遇。
吳典熹談到,由于疫情影響,預制菜以“黑馬”之姿成為新晉流量。近年來國家相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產業扶持政策。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提升凈菜、中央廚房等產業標準化和規范化水平”,培育發展預制菜產業。
未來預制菜行業市場規模將達5000億。后疫情時代,冷鏈物流將助力預制菜的發展,同時中央廚房在生鮮電商產業鏈中有很大的發展機遇。在中央廚房的食品安全和設計規劃方面,要注意中央廚房食品安全強調不攜帶(人、機、料、法);不滋生(機、料、法、環);要消滅、消除、殺菌等。
陳昌偉:解決農產品冷鏈“斷鏈”問題
隨后,江蘇省冷鏈學會秘書長陳昌偉做了題為《農產品冷鏈的短板及解決方案》的專題分享。

陳昌偉表示,近年來全國雖然新建的冷庫、冷藏車增量明顯,但由于預冷環節缺失、經營分散、運輸網絡落后、缺乏有效的信息管理,再加上各物流環節契合度不高,冷鏈物流各主體缺少行業規范,導致物流效率低下,無法解決冷鏈“斷鏈”問題。
據介紹,我國每年生產的水果蔬菜從田間到餐桌,損失率高達25%至30%,發達國家的果蔬損失率則普遍控制在5%以下。“我國農產品的消費量很大,但如何降低流通的損耗,減少浪費,以及對生鮮食品安全的要求,支撐了冷鏈的發展。”陳昌偉說。
馬榮科:“抗凍肽”新一代科技創新專利的生物抗凍保鮮技術
商務部兩岸冷鏈物產業合作臺灣服務中心副主任馬榮科做了《2023生物抗凍保鮮冷凍技術》主題分享。

馬榮科首先談到了行業冷凍保鮮的痛點,包括設備日常運行成本高,人力技術管理成本高,設備運行碳排放量高,冷凍物料結冰晶脫水出血,冷凍后物料解凍變質、變味或水分流失、無法還原冰鮮等。
隨后,馬榮科介紹了“抗凍肽”這個新一代科技創新專利的生物抗凍保鮮技術,該技術以“新鮮冷凍,解凍新鮮”為關鍵點,降低成本減少損失,延長了上架的時間,用食材應用科技,創造美好生活。
陳海濤:定位“中國凍品版的Sysco”
河南華鼎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海濤做了《產業變革期的冷鏈物流突圍之路》的主題分享。

陳海濤首先拋出了“冰火兩重天”的論調:首先冷鏈物流行業有國家政策支持,今年增加幾十萬家冷鏈物流企業,但同時河南冷鏈物流創新不夠,百強占比很少,行業未來發展可謂“冰火兩重天”。
作為河南華鼎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海濤認為華鼎不是物流企業,而是供應鏈企業。華鼎所做的就是回歸商業本質,了解消費市場,研究商流趨勢變化,深挖客戶痛點,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創立于2019年5月的河南華鼎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定位為“中國凍品版的Sysco”。 截至目前,華鼎供應鏈在全國已經有25個分支機構,18個省級中心倉,倉儲面積30萬平方,干支線網絡2470條,輻射全國20 多個省、243個地級市、1749個縣,通過華鼎自主研發的SAAS系 統,已連接上游工廠700余家,下游終端門店120000余家,已成為河南省冷凍食材數字化供應鏈示范平臺,并參與國家城鄉高效配送服務標準的制定。
成榮:定義新冷鏈
菜鳥集團解決方案中心總監成榮做了題為《大時代下的新冷鏈》的主題演講,全面分析了冷鏈行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

成榮認為,新冷鏈有3個標簽:基礎設施、消費升級、即時履約。
當前,國內物流企業普遍規模小,服務單一,受區域影響,沒辦法規模化和網絡化。冷鏈領域,不能“做物流的只做物流,蓋倉庫只蓋倉庫”,需要倉+加工中心+配送。
數據顯示,中國冷鏈利潤率為8%,發達國家達20%~30%,而中國的服務供給能力不足,基礎設施是硬傷。
"冷鏈物流+貿易"造就了美國食品服務業老大 SYSCO 400億美金的市值,"冷鏈倉儲+運輸"造就了冷鏈倉儲老大美冷20多億美金營業額,市值30億美金左右。事實證明,產業鏈越長,市值就越大。
陳耀文:氫能源冷鏈探索之路
河南大河四季冷鏈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耀文做了《綠色冷鏈物流發展路徑探討》的主題分享。

陳耀文談到,綠色冷鏈當前所面臨的困境:冷鏈車輛自重大、耗能大并且載貨不能失溫,而綠色冷鏈未來的兩大方向電和氫,其中純電冷鏈車也面臨著續航短、充電時間長、充電時不能制冷,夏季容易出現化貨問題,從而影響貨物交付時效。
在這樣的背景下,大河四季冷鏈開始了氫能源冷鏈探索:2022年四季度,一次性采購了100臺氫能源冷鏈車,并自建加氫站一座。目前車輛運營里程超過130萬公里,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超過600噸。
8月10日,第五屆海峽兩岸暨港澳物流業創新大會在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隆重開幕。
據了解,此次大會由中國科協港澳臺辦指導,由河南省科學技術協會、河南省商務廳、河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管理委員會、海峽兩岸暨港澳協同創新聯盟等共同主辦。
作為大會的重磅分論壇之一,冷鏈物流創新技術與發展論壇于當日下午同步舉辦。論壇伊始,河南省物流協會秘書長李霞作為本場論壇的主持人介紹了本場論壇召開的背景以及出席的嘉賓,并代表主辦方和論壇組委會向各位與會嘉賓和觀眾表示了熱烈歡迎。
吳典熹:預制菜以“黑馬”之姿成為新晉流量
來自臺灣冷鏈協會兩岸交流委員會的執行長吳典熹首先做了主題為《疫情過后,預制菜的發展與中央廚房的規劃》的演講。

吳典熹從兩個方面講述了后疫情時代食品行業與中央廚房的發展,首先講解了疫情對于食品餐飲行業的沖擊,然后基于中央廚房的案例講述了中央廚房在生鮮電商產業鏈中的作用,以及后疫情時代中央廚房的發展機遇。
吳典熹談到,由于疫情影響,預制菜以“黑馬”之姿成為新晉流量。近年來國家相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產業扶持政策。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提升凈菜、中央廚房等產業標準化和規范化水平”,培育發展預制菜產業。
未來預制菜行業市場規模將達5000億。后疫情時代,冷鏈物流將助力預制菜的發展,同時中央廚房在生鮮電商產業鏈中有很大的發展機遇。在中央廚房的食品安全和設計規劃方面,要注意中央廚房食品安全強調不攜帶(人、機、料、法);不滋生(機、料、法、環);要消滅、消除、殺菌等。
陳昌偉:解決農產品冷鏈“斷鏈”問題
隨后,江蘇省冷鏈學會秘書長陳昌偉做了題為《農產品冷鏈的短板及解決方案》的專題分享。

陳昌偉表示,近年來全國雖然新建的冷庫、冷藏車增量明顯,但由于預冷環節缺失、經營分散、運輸網絡落后、缺乏有效的信息管理,再加上各物流環節契合度不高,冷鏈物流各主體缺少行業規范,導致物流效率低下,無法解決冷鏈“斷鏈”問題。
據介紹,我國每年生產的水果蔬菜從田間到餐桌,損失率高達25%至30%,發達國家的果蔬損失率則普遍控制在5%以下。“我國農產品的消費量很大,但如何降低流通的損耗,減少浪費,以及對生鮮食品安全的要求,支撐了冷鏈的發展。”陳昌偉說。
馬榮科:“抗凍肽”新一代科技創新專利的生物抗凍保鮮技術
商務部兩岸冷鏈物產業合作臺灣服務中心副主任馬榮科做了《2023生物抗凍保鮮冷凍技術》主題分享。

馬榮科首先談到了行業冷凍保鮮的痛點,包括設備日常運行成本高,人力技術管理成本高,設備運行碳排放量高,冷凍物料結冰晶脫水出血,冷凍后物料解凍變質、變味或水分流失、無法還原冰鮮等。
隨后,馬榮科介紹了“抗凍肽”這個新一代科技創新專利的生物抗凍保鮮技術,該技術以“新鮮冷凍,解凍新鮮”為關鍵點,降低成本減少損失,延長了上架的時間,用食材應用科技,創造美好生活。
陳海濤:定位“中國凍品版的Sysco”
河南華鼎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海濤做了《產業變革期的冷鏈物流突圍之路》的主題分享。

陳海濤首先拋出了“冰火兩重天”的論調:首先冷鏈物流行業有國家政策支持,今年增加幾十萬家冷鏈物流企業,但同時河南冷鏈物流創新不夠,百強占比很少,行業未來發展可謂“冰火兩重天”。
作為河南華鼎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海濤認為華鼎不是物流企業,而是供應鏈企業。華鼎所做的就是回歸商業本質,了解消費市場,研究商流趨勢變化,深挖客戶痛點,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創立于2019年5月的河南華鼎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定位為“中國凍品版的Sysco”。 截至目前,華鼎供應鏈在全國已經有25個分支機構,18個省級中心倉,倉儲面積30萬平方,干支線網絡2470條,輻射全國20 多個省、243個地級市、1749個縣,通過華鼎自主研發的SAAS系 統,已連接上游工廠700余家,下游終端門店120000余家,已成為河南省冷凍食材數字化供應鏈示范平臺,并參與國家城鄉高效配送服務標準的制定。
成榮:定義新冷鏈
菜鳥集團解決方案中心總監成榮做了題為《大時代下的新冷鏈》的主題演講,全面分析了冷鏈行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

成榮認為,新冷鏈有3個標簽:基礎設施、消費升級、即時履約。
當前,國內物流企業普遍規模小,服務單一,受區域影響,沒辦法規模化和網絡化。冷鏈領域,不能“做物流的只做物流,蓋倉庫只蓋倉庫”,需要倉+加工中心+配送。
數據顯示,中國冷鏈利潤率為8%,發達國家達20%~30%,而中國的服務供給能力不足,基礎設施是硬傷。
"冷鏈物流+貿易"造就了美國食品服務業老大 SYSCO 400億美金的市值,"冷鏈倉儲+運輸"造就了冷鏈倉儲老大美冷20多億美金營業額,市值30億美金左右。事實證明,產業鏈越長,市值就越大。
陳耀文:氫能源冷鏈探索之路
河南大河四季冷鏈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耀文做了《綠色冷鏈物流發展路徑探討》的主題分享。

陳耀文談到,綠色冷鏈當前所面臨的困境:冷鏈車輛自重大、耗能大并且載貨不能失溫,而綠色冷鏈未來的兩大方向電和氫,其中純電冷鏈車也面臨著續航短、充電時間長、充電時不能制冷,夏季容易出現化貨問題,從而影響貨物交付時效。
在這樣的背景下,大河四季冷鏈開始了氫能源冷鏈探索:2022年四季度,一次性采購了100臺氫能源冷鏈車,并自建加氫站一座。目前車輛運營里程超過130萬公里,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超過600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