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又是一年春草綠,又是一年兩會時。在過去的2023年,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圓滿完成,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社會大局保持穩定,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邁出堅實步伐。2024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讀報告河南怎么干?頂端新聞中原策特邀多位專家學者深入解讀政府工作報告,集納成“全國兩會學習筆記”,踏上春天的節拍,奏響春天的“合唱”。
頂端新聞記者 郭丁然
數字技術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主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發展數字經濟,將其上升為國家戰略。
根據建設數字中國的戰略,強調要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國務院總理李強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深入推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積極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數字經濟從多個維度對社會的生產生活方式進行了升級和重塑,躍然成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驅動力。
頂端新聞記者就如何利用產教融合創新思路培養數字產業人才問題,與鄭州西亞斯學院數字技術產業學院教學院長樊樂進行了對話。
頂端新聞:在數字經濟產業蓬勃發展的態勢下,人才是產業的動力來源。西亞斯數字技術產業學院在推動河南新質生產力發展、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方面能提供哪些支持?
樊樂:數字技術和數字產業關系緊密,相互依存,相互促進,都是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關鍵要素,數字技術為推動數字產業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支撐作用。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數字技術的應用,傳統產業能夠實現生產效率的提升、成本的降低、服務質量的改進等方面的優化。河南是農業大省,利用數字技術就能推動智慧農業發展,包括更精準管理農業生產,提高收成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同時,河南又是智能制造業大省,數字技術的應用可以實現智能制造、柔性生產等,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此外,數字技術和產業發展的深度融合,也能催生更多新的產業形態和商業模式。通過數字技術和傳統產業的深度融合,可以創造出新的產品和服務,推動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例如在共享經濟領域,數字技術使得資源的共享和再利用成為可能,推動了共享經濟的發展。
鄭州西亞斯學院數字技術產業學院面對數字經濟時代的挑戰和機遇,圍繞區域經濟發展,采取了一系列創新和有效的措施,以滿足各大企業對數字人才的需求。
學院依托軟通動力深厚的數字技術行業積累和研發實力,并與軟通教育合作組成強大的師資和教研團隊,多方共建教學及產業技術研究院。一方面,學院可為企業輸送具備數字技能和創新能力的人才,推動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和升級;另一方面,學院可以通過與企業的合作,共同開展技術研發和創新活動,推動數字經濟產業的創新和發展;此外,學院還可以為政府和社會提供數字經濟相關的咨詢和服務,推動數字經濟產業的健康發展。
頂端新聞:鄭州西亞斯學院數字技術產業學院在河南的產教融合方面有哪些成功案例和實踐經驗?具體如何與企業、科研機構、政府等合作,共同推動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
樊樂:鄭州西亞斯學院數字技術產業學院是由鄭州西亞斯學院、西亞斯集團、軟通動力和軟通教育聯合舉辦的河南省首家混合所有制高水平示范性產業學院和省級重點現代產業學院,在產教融合方面有很多創新之處,在教學中通過完全學分制、導師組制、項目師徒制,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
首先是“知行合一掌技能”,學院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在課程設置上,既涵蓋了數字技術的基礎理論,也包括了豐富的實踐環節。在教學中,我們引入數字產業企業的真實項目,由企業的工程師帶著學生進行真實的案例操作,學生可以通過參與實際項目,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中,學中做、做中學,學做一體,從而更好地掌握數字技術的核心技能。
第二是“設置畫像育人才”,學院與產業界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通過與企業和行業的合作,學院可以及時了解產業的最新動態和需求,我們的人才培養方案是根據企業的用人需求、技術能力要求,設置崗位畫像,進而反推出我們的培養體系,從而調整和優化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
第三是“雙師團隊促實操”,我們的老師和企業工程師聯合組成了“雙師團隊”,共同教研開發課程和實踐案例。一方面能推動學院老師實操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推動了企業的工程師能夠更加了解教學,共促雙方合作,讓教學與產業深度緊密銜接。
第四是“科研合作深教學”,我們和河南本地的一些科研院所也在緊密合作,例如數字鄭東、豫信電科、大數據創新中心等。通過與科研機構的聯動,他們的研究項目能夠和我們的教學有更多深度的合作空間。
第五是“創新創業孵項目”我們注重學生創新創業思維能力的提升。學生畢業后,不止進入企業一條出路,很可能自己創業。我們在學校為他們提供了免費創業實踐的場地,他們可以充分發揮聰明才智,孵化自己的創業項目,對于優秀的項目我們還將進行真金白銀的扶持。
我們還開創性發起了“企業導師計劃”,由軟通動力董事長帶領40余名中高級管理人員作為學生的校外導師,每名管理人員與3-5名能力突出的學生結為師徒,現場拜師。導師不僅會定期來到學院為學生授課,還與徒弟互加微信,全方位輔導“徒弟”成長。
此外,我們還與鄭州市金水區人才辦進行合作,建立青年人才聯絡點,宣傳人才政策,評定“金標準”人才,開展聯誼活動,為當地青年人才做好各項服務。
鄭州西亞斯學院數字技術產業學院采用的產教融合模式可以說是獨創性的4.0版本。經過驗證,這種模式也獲得了學生和家長的認可。目前,我們已經有近1500名在校學生,錄取學生報到率高達98%,這都是未來數字產業人才的儲備,我們將繼續發揮政校企多方協調合作的優勢,形成產教融合的“河南模式”,為社會經濟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又是一年春草綠,又是一年兩會時。在過去的2023年,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圓滿完成,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社會大局保持穩定,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邁出堅實步伐。2024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讀報告河南怎么干?頂端新聞中原策特邀多位專家學者深入解讀政府工作報告,集納成“全國兩會學習筆記”,踏上春天的節拍,奏響春天的“合唱”。
頂端新聞記者 郭丁然
數字技術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主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發展數字經濟,將其上升為國家戰略。
根據建設數字中國的戰略,強調要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國務院總理李強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深入推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積極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數字經濟從多個維度對社會的生產生活方式進行了升級和重塑,躍然成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驅動力。
頂端新聞記者就如何利用產教融合創新思路培養數字產業人才問題,與鄭州西亞斯學院數字技術產業學院教學院長樊樂進行了對話。
頂端新聞:在數字經濟產業蓬勃發展的態勢下,人才是產業的動力來源。西亞斯數字技術產業學院在推動河南新質生產力發展、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方面能提供哪些支持?
樊樂:數字技術和數字產業關系緊密,相互依存,相互促進,都是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關鍵要素,數字技術為推動數字產業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支撐作用。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數字技術的應用,傳統產業能夠實現生產效率的提升、成本的降低、服務質量的改進等方面的優化。河南是農業大省,利用數字技術就能推動智慧農業發展,包括更精準管理農業生產,提高收成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同時,河南又是智能制造業大省,數字技術的應用可以實現智能制造、柔性生產等,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此外,數字技術和產業發展的深度融合,也能催生更多新的產業形態和商業模式。通過數字技術和傳統產業的深度融合,可以創造出新的產品和服務,推動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例如在共享經濟領域,數字技術使得資源的共享和再利用成為可能,推動了共享經濟的發展。
鄭州西亞斯學院數字技術產業學院面對數字經濟時代的挑戰和機遇,圍繞區域經濟發展,采取了一系列創新和有效的措施,以滿足各大企業對數字人才的需求。
學院依托軟通動力深厚的數字技術行業積累和研發實力,并與軟通教育合作組成強大的師資和教研團隊,多方共建教學及產業技術研究院。一方面,學院可為企業輸送具備數字技能和創新能力的人才,推動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和升級;另一方面,學院可以通過與企業的合作,共同開展技術研發和創新活動,推動數字經濟產業的創新和發展;此外,學院還可以為政府和社會提供數字經濟相關的咨詢和服務,推動數字經濟產業的健康發展。
頂端新聞:鄭州西亞斯學院數字技術產業學院在河南的產教融合方面有哪些成功案例和實踐經驗?具體如何與企業、科研機構、政府等合作,共同推動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
樊樂:鄭州西亞斯學院數字技術產業學院是由鄭州西亞斯學院、西亞斯集團、軟通動力和軟通教育聯合舉辦的河南省首家混合所有制高水平示范性產業學院和省級重點現代產業學院,在產教融合方面有很多創新之處,在教學中通過完全學分制、導師組制、項目師徒制,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
首先是“知行合一掌技能”,學院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在課程設置上,既涵蓋了數字技術的基礎理論,也包括了豐富的實踐環節。在教學中,我們引入數字產業企業的真實項目,由企業的工程師帶著學生進行真實的案例操作,學生可以通過參與實際項目,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中,學中做、做中學,學做一體,從而更好地掌握數字技術的核心技能。
第二是“設置畫像育人才”,學院與產業界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通過與企業和行業的合作,學院可以及時了解產業的最新動態和需求,我們的人才培養方案是根據企業的用人需求、技術能力要求,設置崗位畫像,進而反推出我們的培養體系,從而調整和優化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
第三是“雙師團隊促實操”,我們的老師和企業工程師聯合組成了“雙師團隊”,共同教研開發課程和實踐案例。一方面能推動學院老師實操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推動了企業的工程師能夠更加了解教學,共促雙方合作,讓教學與產業深度緊密銜接。
第四是“科研合作深教學”,我們和河南本地的一些科研院所也在緊密合作,例如數字鄭東、豫信電科、大數據創新中心等。通過與科研機構的聯動,他們的研究項目能夠和我們的教學有更多深度的合作空間。
第五是“創新創業孵項目”我們注重學生創新創業思維能力的提升。學生畢業后,不止進入企業一條出路,很可能自己創業。我們在學校為他們提供了免費創業實踐的場地,他們可以充分發揮聰明才智,孵化自己的創業項目,對于優秀的項目我們還將進行真金白銀的扶持。
我們還開創性發起了“企業導師計劃”,由軟通動力董事長帶領40余名中高級管理人員作為學生的校外導師,每名管理人員與3-5名能力突出的學生結為師徒,現場拜師。導師不僅會定期來到學院為學生授課,還與徒弟互加微信,全方位輔導“徒弟”成長。
此外,我們還與鄭州市金水區人才辦進行合作,建立青年人才聯絡點,宣傳人才政策,評定“金標準”人才,開展聯誼活動,為當地青年人才做好各項服務。
鄭州西亞斯學院數字技術產業學院采用的產教融合模式可以說是獨創性的4.0版本。經過驗證,這種模式也獲得了學生和家長的認可。目前,我們已經有近1500名在校學生,錄取學生報到率高達98%,這都是未來數字產業人才的儲備,我們將繼續發揮政校企多方協調合作的優勢,形成產教融合的“河南模式”,為社會經濟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