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端新聞首席記者 吳軍/文 劉娜/圖、視頻
有人視設計師為畫家,能生動描繪筆下萬物;有人視其為魔法師,可將平凡化為非凡;更有人直言,設計師為美的締造者。
而在劉麗眼中,設計師應如醫生一般,不僅要治愈患者的當前疾病,還需兼顧并發癥的消除,同時力求費用最低。
那么,作為筑詳設計機構的創始人兼創作總監,劉麗對于設計還有哪些獨到的見解呢?

設計師應像醫生一樣,解決問題是首要任務
劉麗對繪畫的熱愛,深受父母影響。
她出生于周口市鹿邑縣,自幼父親便在部隊,難得歸家。但每次探親,他總會在地上或墻上,用粉筆勾勒出栩栩如生的小動物,這讓劉麗心生向往,躍躍欲試。
母親在家鄉一邊工作,一邊撫養三個孩子,為劉麗報了美術班。當然,劉麗對繪畫也是由衷熱愛。
熱愛,是最好的老師。出于對繪畫的癡迷,劉麗傾注了無盡心血,也因此收獲了諸多贊譽。
求學之路,劉麗與眾不同。她選擇邊學邊工作,感到需要提升時,便再次求學。
她先考入鄭州的一所中專院校,專攻家具設計。1995年畢業后,工作了兩年,覺得所學尚淺,1997年又考入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后并入清華大學,更名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在北京求學期間,她隨老師涉足三四五星級酒店的設計領域,為她日后在酒店、商業、地產界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學習與工作的交替,讓劉麗在實踐中不斷成長。
二十余年來,劉麗深刻體會到,設計師的每一份作品,都應以解決難題為初衷。設計師如同醫生,開出的“藥方”,不僅要治愈患者當前的病痛,還要根治潛在的并發癥,同時讓患者承擔最小的經濟負擔。

設計源自生活,米蘭之行汲取靈思
設計,源于生活。
劉麗的這一理念,貫穿于她的每一件作品。
無論是酒店、商業項目,還是地產產品的研發,劉麗始終堅持,設計作品在解決功能問題的同時,還需營造出最適宜的空間氛圍。這種氛圍的營造,應自然而然,而非刻意為之,要讓設計“隱形”。
它雖不可見,但身處其中,卻能感受到那份舒適與格調,這便是氛圍的魅力。
因此,在設計時,劉麗具備全局意識。
當同行仍停留在效果圖階段時,劉麗已開始運用全局建模進行推導。從基地到空間環境的全局把控,為劉麗及筑詳設計帶來了更多機遇。在中國設計界,室內設計與建筑規劃分離,但劉麗的全局思維與建議,讓客戶對她刮目相看,并帶來更多合作。
隨著項目的增多,劉麗愈發感到自身的不足。
于是,她開啟新一輪的學習:前往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高研班、米蘭理工大學等學府深造。
2024年11月下旬,頂端新聞采訪劉麗時,她剛從米蘭學習歸來。
作為設計之都,米蘭擁有豐富的設計資源與多樣的活動。這里不僅是意大利設計的核心,也是全球設計界的焦點。這里獨特的生活方式與文化氛圍,對設計師產生了深遠影響。
米蘭也是全球設計界的矚目焦點。其獨特的生活方式與文化氛圍,對設計師產生了深遠影響。
“知不足而后進,望山遠而力行”,這或許正是劉麗在國內外屢獲殊榮的動力源泉。

以結果為導向,設計師與客戶同頻共振才能長久合作
設計師與客戶,究竟應是何種關系?
有人認為是對立的;有人認為是友好的;有人認為是合作的。
而在劉麗看來,雙方應是同頻共振、相互成就、相互啟發的關系。
2014年,劉麗的筑詳設計與重慶龍湖地產攜手合作。龍湖的服務管理理念令人印象深刻。有一次,萬科高管參觀龍湖樣板間,臨行時發現鞋頭朝向門外,極為方便。這種細節處理,令萬科高管贊嘆不已:“龍湖這家公司,實在令人敬畏。”
無論是建筑、設計,還是施工單位,龍湖都強調“同頻者協同發展”,追求結果導向與高效協同。
良好的關系,總能激發彼此的成長。
在與龍湖地產合作后,也給劉麗帶來很多啟發,讓筑詳設計每一個設計作品,都能精準響應期望,實現完美交付。
墨子文化中的“有能則舉之,無能則下之”,深受劉麗推崇。
她認為,設計行業作為社會發展的引領者,應秉持“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則,無需過多曲折。

無論曾拿多少獎,當下的行為就代表了你此時的實力
“我希望每次都能拿出最好的狀態和結果去和客戶進行深入合作。”
以最少的動作和語言去呈現空間的品質和氛圍,是劉麗一直持續深耕的方向和目標。2012年至今,若干大大小小的國際設計獎項都是最有力的證明。河南的地產企業如康橋、亞新、正商、新田、建業、永威等,80%也都成了劉麗的客戶。
憑借認真負責的原創設計,劉麗及筑詳設計機構,也開始被一線城市的開發商看到。她的客戶由此開始遍及全國,其中,尤以上海、蘇州,以及西安、鄭州為主,這兩個片區的訂單占比達50%。
如今,除了鄭州,她的公司還開到了上海和香港。
而劉麗始終認為,無論你曾經得了多少獎,和企業合作時,當下的行為就代表了你此時的實力。
這幾年,地產行業下行,地產企業都趨向求穩與保守,產品更新迭代都變得極為謹慎與反復,有時,明明設計研發產品可以到10,決策實施時又被拉回到5。這種情況下,如何突圍?
在米蘭的研學之旅,讓劉麗深切地感受到了意大利人用講故事的形式,將文化遺產巧妙地傳承下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她觀察到國內家居市場的現狀卻令人擔憂:原創研發力量稀缺,市場上充斥著大量的意式復刻產品,部分電商平臺也成了惡性競爭與粗制濫造產品的溫床。即便是那些致力于研發產品的廠商,也往往局限于產品本身,與消費者的實際需求及生活方式相去甚遠,導致消費者難以找到真正符合自身需求的家居產品,更不必說那些能夠引領并提升生活方式的產品了。
自踏入地產設計領域以來,劉麗始終專注于研究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近三年來,她不斷探索如何將中國幾千年來的文化精髓與傳統工藝融入家居產品的創新研發之中,從生活方式的角度出發,以全新的思維重新包裝與設計,為家居產品設計注入新的靈感與活力,好讓更多的家庭能夠享受到更具創意與設計感的家居產品。

“可能這條路會很坎坷,但我想試著把它走通,這于我而言,也是個機會。”
憑借在地產、酒店以及私宅設計領域積累的豐富經驗,劉麗能否在家居設計方面也能一鳴驚人?令人期待。
有人視設計師為畫家,能生動描繪筆下萬物;有人視其為魔法師,可將平凡化為非凡;更有人直言,設計師為美的締造者。
而在劉麗眼中,設計師應如醫生一般,不僅要治愈患者的當前疾病,還需兼顧并發癥的消除,同時力求費用最低。
那么,作為筑詳設計機構的創始人兼創作總監,劉麗對于設計還有哪些獨到的見解呢?

設計師應像醫生一樣,解決問題是首要任務
劉麗對繪畫的熱愛,深受父母影響。
她出生于周口市鹿邑縣,自幼父親便在部隊,難得歸家。但每次探親,他總會在地上或墻上,用粉筆勾勒出栩栩如生的小動物,這讓劉麗心生向往,躍躍欲試。
母親在家鄉一邊工作,一邊撫養三個孩子,為劉麗報了美術班。當然,劉麗對繪畫也是由衷熱愛。
熱愛,是最好的老師。出于對繪畫的癡迷,劉麗傾注了無盡心血,也因此收獲了諸多贊譽。
求學之路,劉麗與眾不同。她選擇邊學邊工作,感到需要提升時,便再次求學。
她先考入鄭州的一所中專院校,專攻家具設計。1995年畢業后,工作了兩年,覺得所學尚淺,1997年又考入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后并入清華大學,更名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在北京求學期間,她隨老師涉足三四五星級酒店的設計領域,為她日后在酒店、商業、地產界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學習與工作的交替,讓劉麗在實踐中不斷成長。
二十余年來,劉麗深刻體會到,設計師的每一份作品,都應以解決難題為初衷。設計師如同醫生,開出的“藥方”,不僅要治愈患者當前的病痛,還要根治潛在的并發癥,同時讓患者承擔最小的經濟負擔。

設計源自生活,米蘭之行汲取靈思
設計,源于生活。
劉麗的這一理念,貫穿于她的每一件作品。
無論是酒店、商業項目,還是地產產品的研發,劉麗始終堅持,設計作品在解決功能問題的同時,還需營造出最適宜的空間氛圍。這種氛圍的營造,應自然而然,而非刻意為之,要讓設計“隱形”。
它雖不可見,但身處其中,卻能感受到那份舒適與格調,這便是氛圍的魅力。
因此,在設計時,劉麗具備全局意識。
當同行仍停留在效果圖階段時,劉麗已開始運用全局建模進行推導。從基地到空間環境的全局把控,為劉麗及筑詳設計帶來了更多機遇。在中國設計界,室內設計與建筑規劃分離,但劉麗的全局思維與建議,讓客戶對她刮目相看,并帶來更多合作。
隨著項目的增多,劉麗愈發感到自身的不足。
于是,她開啟新一輪的學習:前往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高研班、米蘭理工大學等學府深造。
2024年11月下旬,頂端新聞采訪劉麗時,她剛從米蘭學習歸來。
作為設計之都,米蘭擁有豐富的設計資源與多樣的活動。這里不僅是意大利設計的核心,也是全球設計界的焦點。這里獨特的生活方式與文化氛圍,對設計師產生了深遠影響。
米蘭也是全球設計界的矚目焦點。其獨特的生活方式與文化氛圍,對設計師產生了深遠影響。
“知不足而后進,望山遠而力行”,這或許正是劉麗在國內外屢獲殊榮的動力源泉。

以結果為導向,設計師與客戶同頻共振才能長久合作
設計師與客戶,究竟應是何種關系?
有人認為是對立的;有人認為是友好的;有人認為是合作的。
而在劉麗看來,雙方應是同頻共振、相互成就、相互啟發的關系。
2014年,劉麗的筑詳設計與重慶龍湖地產攜手合作。龍湖的服務管理理念令人印象深刻。有一次,萬科高管參觀龍湖樣板間,臨行時發現鞋頭朝向門外,極為方便。這種細節處理,令萬科高管贊嘆不已:“龍湖這家公司,實在令人敬畏。”
無論是建筑、設計,還是施工單位,龍湖都強調“同頻者協同發展”,追求結果導向與高效協同。
良好的關系,總能激發彼此的成長。
在與龍湖地產合作后,也給劉麗帶來很多啟發,讓筑詳設計每一個設計作品,都能精準響應期望,實現完美交付。
墨子文化中的“有能則舉之,無能則下之”,深受劉麗推崇。
她認為,設計行業作為社會發展的引領者,應秉持“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則,無需過多曲折。

無論曾拿多少獎,當下的行為就代表了你此時的實力
“我希望每次都能拿出最好的狀態和結果去和客戶進行深入合作。”
以最少的動作和語言去呈現空間的品質和氛圍,是劉麗一直持續深耕的方向和目標。2012年至今,若干大大小小的國際設計獎項都是最有力的證明。河南的地產企業如康橋、亞新、正商、新田、建業、永威等,80%也都成了劉麗的客戶。
憑借認真負責的原創設計,劉麗及筑詳設計機構,也開始被一線城市的開發商看到。她的客戶由此開始遍及全國,其中,尤以上海、蘇州,以及西安、鄭州為主,這兩個片區的訂單占比達50%。
如今,除了鄭州,她的公司還開到了上海和香港。
而劉麗始終認為,無論你曾經得了多少獎,和企業合作時,當下的行為就代表了你此時的實力。
這幾年,地產行業下行,地產企業都趨向求穩與保守,產品更新迭代都變得極為謹慎與反復,有時,明明設計研發產品可以到10,決策實施時又被拉回到5。這種情況下,如何突圍?
在米蘭的研學之旅,讓劉麗深切地感受到了意大利人用講故事的形式,將文化遺產巧妙地傳承下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她觀察到國內家居市場的現狀卻令人擔憂:原創研發力量稀缺,市場上充斥著大量的意式復刻產品,部分電商平臺也成了惡性競爭與粗制濫造產品的溫床。即便是那些致力于研發產品的廠商,也往往局限于產品本身,與消費者的實際需求及生活方式相去甚遠,導致消費者難以找到真正符合自身需求的家居產品,更不必說那些能夠引領并提升生活方式的產品了。
自踏入地產設計領域以來,劉麗始終專注于研究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近三年來,她不斷探索如何將中國幾千年來的文化精髓與傳統工藝融入家居產品的創新研發之中,從生活方式的角度出發,以全新的思維重新包裝與設計,為家居產品設計注入新的靈感與活力,好讓更多的家庭能夠享受到更具創意與設計感的家居產品。

“可能這條路會很坎坷,但我想試著把它走通,這于我而言,也是個機會。”
憑借在地產、酒店以及私宅設計領域積累的豐富經驗,劉麗能否在家居設計方面也能一鳴驚人?令人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