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吉林長春市委組織部,上百份報告摞成“山”。該市15個區縣級單位班子成員的工作報告都在這里,每份報告后都有組織部門給出的考核評語,其中不乏犀利之語:“某某,精神狀態滑坡,不能把心思和精力都用到工作上,建議區委書記約談”……去年以來,根據季度考核及年度考核結果,長春市先后調整干部17批次,涉及346人,其中提拔170人,調整81人,免職95人。(見1月10日《人民日報》)
要保持身體健康,定期做體檢十分重要,而體檢報告之后所附的醫囑,往往讓人極其重視。其實,針對干部德能勤績廉狀況進行的年度考核、季度考核,也是一種特殊的“健康體檢”。惜乎這種“體檢報告”后面的“醫囑”,談成績、作正面評價的多,說問題、深刻剖析提出警示的少,特別是像長春市委組織部這樣入木三分寫出“麻辣評語”的更是需要多一些、再多一些。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身上多多少少都會有缺點,如果稍不注意,一眚亦可掩大德。對于領導干部來說更是如此,放縱小缺點小問題的結果,只能是小裂縫撕成大缺口,給個人、家庭乃至黨的事業帶來巨大損失。因此,在常態化“健康體檢”中及時發現問題、對癥下藥、進行矯治,顯得十分重要。如果年度、季度考核這些“特殊體檢”不敢說、不愿說、不細說干部身上存在的缺點、不足,未能從源頭上消除問題隱患,這樣的體檢現實意義也就會大打折扣。
成績不說跑不了,問題不說不得了。干部考核評語不能只放“糖”,嘗起來甜甜蜜蜜,看起來花團錦簇,聽起來鶯歌燕舞,最終較起真來卻啥都不是。年度考核和季度考核,首先要“考”出“優”、“核”出“實”,對能干善干樂干者予以褒揚,推向更重要崗位。同時也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在考核評語中視不同情況,放“鹽”、放“辣椒”、放“苦口良藥”,幫助每個考核對象省身修己改過自新。對懈怠者、庸碌者、能力低下者、不在狀態者更要當頭棒喝,不讓尸位素餐者貽誤事業耽擱發展。
好好先生掛帥、處處抹蜜的“糖”式考核要不得,但愿更多地方能借鑒長春市在干部考核方面的做法,多下些讓人真正紅臉出汗、洗澡治病的“麻辣評語”,綜合運用考核成果,營造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導向和從政環境,讓濫竽充數的“南郭先生”們失去市場,讓真正愿干、能干、會干的干部脫穎而出。
作者:河南日報記者張培元編輯:河南商報趙琦
來源:河南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