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10月,江蘇省常州技師學院四年級學生宋彪參加世界技能大賽獲得工業機械裝調項目金牌,并獲得大賽最高獎阿爾伯特·維達爾獎。本月5日,宋彪又獲得了“江蘇大工匠”稱號,同時被認定為副高級專業技術職稱。(見1月10日《北京青年報》)
當下,一方面勞動力過剩,另一方面企業招不到需要的人才。為什么?因為結構性人才短缺比較突出。如今知識型人才嚴重飽和,而技能型人才十分難找。中國要實現經濟轉型升級,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邁進,需要培養更多“大工匠”。
但培養工匠,不只是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還要激發人才的熱情,給人才以動力,除了用好技能人才以外,還要搭建更多舞臺,讓技能人才展示技能,對優勝者頒布榮譽稱號,給予物質獎勵,提升技能人才的社會地位和社會認可度,激勵更多人去學習技能,而不是拼命擠“仕途”,以畸形的人生觀、價值觀、人才觀等誤導年輕人。開展廣泛的、經常性的、制度性的技能大賽,就能掀起技能學習追趕的熱潮,提升技能人才的價值和社會認同感,才能吸引更多人學習技能,鉆研技術,成長起無數“大工匠”,進而形成良性循環。
作者:河南日報記者李冰潔
編輯:河南商報趙琦
來源:河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