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一則出現在不少寶爸寶媽群的消息讓不少人覺得心痛:一對年輕父母帶孩子,沒注意2歲的兒子掉進開水鍋,燙成重傷。
每年春節前后都是嬰幼兒燙傷的高發期,寶寶燙傷后,家長第一時間該怎么做?涂抹牙膏管用不?河南省兒童醫院燒傷整形科的醫生給大家解答。
【現狀】
冬季寶寶燙、燒傷多發 處理起來更加困難
近日,一則消息在不少寶爸寶媽群中刷了屏,不少寶親看完文章后很痛心。那究竟是啥事兒呢?
這則消息來自“東北新聞網”,1月13日,遼寧省瓦房店市一對夫妻帶著兒子在家里玩,各自玩手機,沒注意2歲的兒子跑進廚房,掉入熱水鍋,下半身被燙得皮開肉綻。經檢查,寶寶全身表皮面積46%損傷,大部分為深二度創傷,部分三度創傷。
另外,據《楚天都市報》報道,去年12月中旬,2歲的兵兵(化名)打翻了剛倒滿開水的茶杯,造成右臂燙傷。家長擔心天冷孩子感冒,于是在燙傷后并沒有及時給寶寶脫去衣服,導致開水熱量難以散發,最后寶寶被診斷為深二度燙傷。
“每年春節前后,都是嬰幼兒燙傷和燒傷的高發期。”河南省兒童醫院燒傷整形科主任靳三丁說,冬季燙傷比夏季燙傷處理起來更麻煩一些,傷害更大。因為冬天寶寶穿著厚衣服,燙傷發生后,給寶寶脫衣服較困難,但若讓寶寶繼續穿著厚衣服,那就如同在燙傷處形成一個保溫層,熱量無法散發出去,導致二次傷害。
靳三丁稱,近日,河南省兒童醫院燒傷整形科接診了幾例燙傷的寶寶,有被熱水燙傷手指的,也有被燙傷胳膊和身體的。
【提醒】
寶寶被燙傷后 要第一時間沖冷水
兵兵之所以會出現深二度燙傷,靳三丁認為,與家長在寶寶燙傷后第一時間處理不當有關。
當寶寶燙傷時,別著急送醫院,首先要做的是剪開燙傷部位的衣服,用流動的冷水沖洗創面,這樣可以降低創面的溫度,讓熱能不再向深處穿透,同時也有使毛細血管收縮、減少水皰發生的作用。如果身邊沒有剪刀,則可以將寶寶整個燙傷的部位浸入冷水中降溫,避免起皰或加重傷情。
需要注意,無論如何不能在燙傷后強行脫掉衣物,因為在脫衣服的過程中,會造成燙傷部位皮膚撕脫,創面暴露會增加感染機會。沖冷水時不要使用大力的水沖,以免造成皮膚破潰,增大恢復的難度。“只要冷水流過燙傷部位表面,能起到降溫作用就可以了。”靳三丁說。
靳三丁表示,如燙傷部位只是表面紅腫,沒有水皰,就不需要特殊處理,一般3到7天就會自然愈合;但若燙傷部位出現局部紅腫和小水皰,家長注意不要弄破,立即帶寶寶到醫院就診,避免自行處置不當帶來其他不良后果。
【辟謠】
燙傷后涂抹牙膏?專家:有感染風險
日常生活中,難免會遭遇大大小小的燙傷,比如,做飯燒菜時會被油濺到、燒水時會被水蒸氣燙到等情況,不少人會覺得不嚴重,只涂抹牙膏,可是這是安全有效的燙傷急救措施嗎?
“肯定不是。”靳三丁稱,燙傷的本質是高溫對組織造成了損傷,只有立即消除熱源,降低燙傷處的皮膚溫度,才能盡量減少高溫傷害。
雖然不少牙膏含有薄荷,涂抹到被燙傷部位后讓患者感覺疼痛減輕了,但是牙膏的降溫效果并不明顯,還存在諸多安全隱患。靳三丁表示,牙膏不是藥品,已經打開或長期使用的牙膏難免會存在細菌、病毒,用這樣的牙膏敷在創面上,無疑會增加創面感染的機會。
“牙膏有酸性的,有堿性的,可能會出現侵蝕創面、增加創面損傷的情況。”靳三丁稱,涂抹牙膏后,創面會被覆蓋,醫生需先清洗掉牙膏再施救,這一過程反而會增加患者的痛苦。
“一定要看管好孩子,多給孩子講哪些東西有危險,要樹立安全意識。”靳三丁提醒家長,當寶寶被燙傷后,用流動的冷水沖洗燙傷部位,并用干凈的布遮蓋燙傷處,同時盡快送醫,不要輕信民間土法亂敷藥。
作者:河南商報記者 王苗苗 首席記者 宗雷
編輯:河南商報趙琦
來源:河南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