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濟源市區到承留鎮衛福安村,直線距離不過20公里。但就是這20公里山路,曾經是當地村民難以跨越的“天塹”。村里產的瓜果蔬菜格外香甜,但由于四面環山,種啥都運不出去,老百姓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好東西爛在地里。
從上世紀90年代起,當地連續掀起三輪農村公路建設高潮,一條平坦寬闊的柏油路終于將衛福安村與山外連接起來,村民的生產生活發生了大變化。村里產的無公害瓜果蔬菜一車車運出了大山,換回了大把的鈔票,還有比鈔票更值錢的新技術、新信息和新觀念。
“要想富,先修路。”衛福安村黨支部書記周備武說,時至今日,瓜果蔬菜已經成為村里的一塊金字招牌,客商直接把車開到地頭收購,僅西瓜一項每年人均增收3000元。
“四好農村路”不僅讓鄉村的人和物產“走得出去”,而且讓新項目“引得進來”,打通了鄉村振興進出的“雙向道”。因為修好了公路,新安縣南李村鎮江村引來了外地企業進村辦廠。“不耽誤照看家庭,每天還能在家門口掙到100多元錢,太方便了。”江村村民宋桂珍上班的地方離家步行不過10分鐘。而在以前,村民想掙錢,一過正月十五就得外出找活干。
農村邁進電商時代,貨運物流能否跟上步伐?記者了解到,配合“四好農村路”建設,全省已建設并運營縣級物流中心50多家,從事農村貨運的車輛約36.5萬輛。
在新安縣,依托良好的公路網絡,已建成了縣、鄉、村三級物流運營體系和電商服務網絡,推動了農產品上行和工業品下行。2017年,該縣各電商企業通過線上交易平臺發貨130余萬單,交易額達8339萬元,其中農產品80余萬單,交易額2589萬元。
在鄢陵縣,通過“區域特色農產品集散地+生產專業戶”模式,當地的花卉配送直達北京、天津、上海、云南及港澳臺等地,年均花卉運輸量在20萬噸以上。
在衛輝市,“縣級貨運站+鄉村站點”通過物流貨車、農村客運班車將城里的商品送至村民手中,還可以免費幫村民售賣土特產,實現了“網貨下村”和“土貨進城”的購銷雙向流通。
貨運提運力,客運提品質。為解決農村客運末端“最后一公里”問題,我省通過農村客運繞行、延伸,新開農村客運環線等形式進行兜底保障,通過開通趕集班車、學生班車等形式解決了周期性出行需求。在客流較少、開通班線較為困難的地區,開通了電話預約班車,讓車輛上門服務。截至目前,全省二級以上汽車客運站達141個,農村客運站1740個,實現了“市有一級站、縣有二級站、鄉有等級站”的網絡布局;全省農村客車達2.3萬輛,開通班線4237條,鄉鎮通客車率100%,建制村通客車率97.1%。
農村公路把農民增收的路子鋪到家門口,把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的路子修到家門口,把推進城鎮化進程的路子通到家門口。有了路,城鄉互動日趨頻繁,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始體驗現代化農業新生活。
“河南交通事業正在經歷從‘有沒有’‘足不足’向‘好不好’的轉型升級,‘四好農村路’為全面提高農村地區交通基礎設施的通達性提供了有力抓手。”省交通運輸廳廳長張瓊說,“四好農村路”建設已被省政府列入2018年民生實事,我們將繼續把農村公路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讓廣大農村地區的群眾擁有更多的獲得感。
作者:河南日報記者宋敏
編輯:河南商報趙琦
來源:河南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