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張力高,恐怕是眾多媽媽在給孩子體檢時最不愿聽到的詞了。因為這是患腦癱、腦出血等疾病的孩子常常會有的表現,媽媽們聽到肌張力高這個詞時,都會被嚇得不輕。
最近,“家有小寶”的一位寶媽就碰到了這樣的情況。得知孩子肌張力可能有異常的她,一下子六神無主,甚至跑了鄭州多家醫院來求證。
【求助】
3個月大的女嬰肌張力高
家長困惑能否做肌電圖
上周五下午,河南商報寶舅接到了一通求助電話。電話那頭是咱們“家有小寶”的一名粉絲。當時,她剛剛走出醫院。
“寶舅,在社區醫院體檢醫生說我家寶寶肌張力高,來大醫院檢查醫生讓做肌電圖,但有的醫生說這個對孩子有傷害。我到底該聽誰的啊?”在電話里,寶舅能聽出來這名媽媽的緊張和茫然。
幾天前,她帶著3個月大的寶寶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體檢,醫生告訴她孩子可能肌張力有些高,建議她再去上級醫院檢查一下。還沒從社區醫院出來,她就拿出手機在網上查找關于肌張力的信息,結果越查越害怕!
緊接著幾天,這位媽媽一連跑了鄭州多家醫院,在進行常規體檢的同時,醫生讓寶寶做一次肌電圖。也就是這個肌電圖,讓她的疑問更深了,“有醫生建議給寶寶做肌電圖,有的醫生卻說肌電圖對女寶寶有傷害!到底該咋辦啊?”
【看法】
肌電圖與心電圖類似
對寶寶沒有影響
針對這名寶媽的問題,河南商報寶舅先后咨詢了多家醫院的神經科和康復科,得到的答案是:肌電圖確實對寶寶沒有影響。
河南省兒童醫院康復科主任耿菊香解釋說,現在醫院里做的一般是“表面肌電圖”,其原理與我們做心電圖類似,在檢查過程中寶寶不會有任何感覺。
“一般在詢問病史后,會先做體格檢查,查肌張力,醫生通常是通過活動寶寶的四肢和關節,感受寶寶在肢體放松的情況下,做被動的屈伸及旋轉等運動時的阻力。”耿菊香說。
這一階段的檢查完畢后,就需要進行表面肌電圖的測定。“這是查肌肉和神經的損傷,如果有異常情況,會提示波形不一樣,表面肌電圖會具體測出肌張力的數值。”耿菊香說,寶寶在做表面肌電圖時不會有任何痛感,寶寶肌張力高具體原因有很多,只不過多數情況下是由腦損傷引起的。這是因為人體在進行肌肉收縮、舒展等動作時,會受神經支配,而神經則由大腦來控制。
【建議】
關于寶寶肌張力的問題
家長應弄清楚概念
“寶舅,我家孩子走路時,為什么總愛踮著腳?”“寶舅,我家孩子肌張力高,別的醫院讓我們做康復呢,你有推薦的沒?”
由于肌張力和神經以及大腦之間的關系,讓很多媽媽一聽到肌張力高就過分緊張,甚至孩子一些不尋常的表現也會引起家長的擔憂。
對此,鄭州市骨科醫院小兒骨科主任程富禮解釋說,“很多家長都在說肌張力高,但還有不少人不知道肌張力的概念。”程富禮提醒家長,遇到這樣的問題,請家長先不要著急,弄清楚概念,肌張力與肌力不是一回事:肌張力就是“肌肉的緊張度,即肌緊”,肌力就是“肌肉的力量,即肌勁”。
“正常新生兒由于神經功能發育不完善,尚處于生長發育期,肌肉活動及神經反射檢查中可能會出現一些病理性表現,但這在一定的年齡階段都屬于正常現象。”程富禮說,在給寶寶做體檢時,嬰幼兒由于恐懼、不配合等情況出現雙腿繃直、雙拳緊握、肌肉強直等表現,也會造成一定的誤判,仍然需要進一步鑒別。
【鏈接】
孩子出現這幾種情況
家長要重視起來
程富禮表示,對于肌張力的診斷有著嚴格的標準,但需要提醒的是,孩子如果有以下幾條重要指標,就應該引起家長重視。
姿勢異常
嬰幼兒身體平衡控制得不夠好,剛開始學步時都會出現異常,這是寶寶為了達到自身平衡導致的。家長們可以在孩子平躺時觀察其腿和腳的發育情況、活動范圍、骨骼情況、自然姿勢等。
行走異常
走路為“八字”形姿勢,且雙足不穩,如果在排除X形腿、O形腿及髖關節、踝關節問題后,孩子仍然持續踮腳走路,就要往肌張力方面考慮了。
行為異常
患兒容易激惹,聞聲驚嚇,持續哭叫,入睡困難,全身處于僵硬狀態,特別是出現下肢伸直、內收交叉呈剪刀狀時,應高度懷疑肌張力高。
作者:河南商報記者 吳濤 王苗苗
來源:河南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