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下碧水池,引來白天鵝。這兩天,對一些鄭州市民來說,可有了眼福。數百只天鵝在北龍湖濕地公園水域飛翔、戲水、覓食,碧水、白羽、藍天、蘆葦,畫面優美。
“隨著鄭州生態環境越來越好,會有更多的珍稀鳥類落戶或者造訪。”鄭州市野生動物救助站站長董朝偉說,雖然這群“貴客”只是短暫逗留,但我們看到這些好朋友的機會將越來越多。
【眼福】鄭州來了幾百只天鵝,讓市民過了把眼癮
“北龍湖濕地公園里有天鵝,可好看了。”近日,市民李先生在他的朋友圈曬圖,還附上了一段視頻。李先生和妻子都已經退休,一大愛好就是早起晨練。2月27日早上,夫妻倆剛到北龍湖就被一陣“咕咕”的叫聲吸引。放眼望去,湖面上一排排的白色大鳥在悠然游弋,“就像一條條帆船,別提多好看了。”李先生的妻子驚嘆,“目測有三四百只。”看過視頻和照片后,鄭州市野生動物救助站站長董朝偉斷定它們就是白天鵝,“但不確定是大天鵝還是小天鵝。”
昨天下午,河南商報記者輾轉找尋,也得以一睹天鵝芳容。幾經尋找,終于在愛心島的東面水域,見到了白天鵝的大部隊,估計有三四百只。它們把這里當成了天堂。一群群的天鵝,掠過傍晚的湖面,盡情嬉戲,時而舒展翅膀,時而高歌, 時而低回,時而落在湖面戲水,時而追逐飛濺的浪花,然后又重新飛起。
【添福】北遷的白天鵝,要在鄭州待上幾天
談及天鵝,董朝偉打開了話匣子:天鵝是一種冬候鳥,喜歡群棲在湖泊和沼澤地帶,主要以水生植物為食。每年三四月間,它們大群地從南方飛向北方,在我國北部或者西伯利亞地區產卵繁殖。一過10月份,它們就會結隊南遷。在南方氣候較溫暖的地方越冬,棲息。
而這些落腳北龍湖的天鵝就是在從南方遷往北方的路途中,短暫在鄭州覓食休整,“少則兩三天,多則一星期,它們就會再次踏上北飛的路途。”
董朝偉也介紹說,天鵝保持著一種稀有的“終身伴侶制”,在南方越冬時不論是取食或休息都成雙成對,雌天鵝在產卵時,雄天鵝在旁邊守衛著。遇到敵害時,它拍打翅膀上前迎敵,勇敢地與對方搏斗。它們不僅在繁殖期彼此互相幫助,平時也是成雙成對,如果一只死亡,另一只也確能為之“守節”,終身單獨生活。
《詩經》中有“白鳥潔白肥澤”的記載,天鵝一詞最早出現于唐朝李商隱的詩句“撥弦警火鳳,交扇拂天鵝”。由于天鵝的羽色潔白,體態優美,叫聲動人,行為忠誠,在歐亞大陸發展的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不約而同地把白色的天鵝作為純潔、忠誠、高貴的象征。
另外,董朝偉也提醒,天鵝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市民在觀賞時盡量不要驚動或者打擾它們,“可遠觀而不可褻玩”,尤其不要擅自喂食,“作為野生動物,只要在健康的狀態下,它們完全具有自我覓食的技能。”
【幸福】鄭州生態環境越來越好
作為一個攝影鐵粉,張先生早就把北龍湖濕地公園作為自己拍照的一個基地,“不光是我,好多朋友也經常在這里拍照游玩。”在他看來,雖然這里并沒有完全建設好,但已經有了生態美景的模樣,碧水、藍天、綠植、各種鳥類,有著拍不完的素材。“你就想這次來這么多的天鵝,那不是由于環境好的緣故嗎?”張先生認為,鄭州生態環境越來越好,也會有越來越多的珍稀鳥類愛上大鄭州。
對于如此大規模的天鵝憩息北龍湖,董朝偉也覺得很稀奇,“要找原因,只能說是北龍湖現在的水域面積大,更利于它們覓食。”
作為龍湖生態水系的開發建設者之一,杜軍虎更有發言權。他說,龍湖水域總面積有5.6平方公里,引黃河水經東風渠、老魏河進入龍湖,規劃蓄水庫容2680萬立方米,從2012年10月份起,陸續投放白鰱等各種魚類30多萬尾,加上綠植的逐步布局完善,一個生態宜居的水系環境漸漸成型。
未來,鄭州的生態環境也將有更大改善。鄭州市前印發文件,爭取通過兩年努力,使各項生態建設指標達到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標準要求,進入國家生態園林城市行列。
“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綠地率和人均公園綠地面積要分別高于40%、35%和12平方米,打造微公園、小游園400個,水域面積增至92.13平方公里,新增生態濕地5萬畝,城區優良天數達200天以上……”按照部署,鄭州市將建設“三圈、一帶、九水、三十一廊”網絡化生態空間總格局。
作者:河南商報記者 周坤鋒 王訪賢/攝
編輯:實習生 魏瑩瑩
來源:河南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