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5歲的趙富海,是鄭州二七紀念館的學術研究顧問,也是當年設立“鄭州日軍大轟炸死難同胞紀念碑”的參與者之一。每年的元宵節,他常會到鄭州火車站附近去看看,這已成為他多年來的一種習慣。一是緬懷80年前死于日寇轟炸的500余名同胞,二是上二七紀念塔看一看。因他長期研究鄭州抗戰歷史,對鄭州的鐵路工人有著一種特殊的感情。
“鄭州的鐵路和工人,無論是在土地革命時期,還是在抗日時期,都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和貢獻。”趙富海介紹,1938年,鄭州作為京漢鐵路、隴海鐵路的交會點,戰略位置異常重要。當時,鐵路為中國軍隊運輸抗戰人員和物資,而日寇轟炸鄭州時,也將鐵路線作為轟炸的重點。1938年2月14日,日寇的目標其實就是鄭州火車站。當天,日寇軍機撂下60余枚炸彈,平漢、隴海鐵路中斷數日。3月8日,日軍出動12架軍機,再次在鄭州城區上空投炸彈40余枚,其中平漢、隴海兩鐵路附近落彈30余枚,炸毀鐵路和車站設施及建筑物數十處,隴海鐵路線被切斷,無法運行。3月9日,兩架日軍飛機轟炸白沙車站的貨車和難民車,時間長達1個小時之久。鐵軌被炸成數段,炸死難民200多人。5月的一天,敵機再次飛至中牟火車站上空,追襲前往開封的客車,將車炸毀,死了100多人。
據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史料記載,抗日戰爭時期,平漢鐵路安陽、鄭州到武漢間橋梁先后被日本侵略者炸毀524座,機廠(機務段)、票房、行李房、轉盤(機車調頭用)、材料廠、學校、醫院等被破壞364座(所)。隴海鐵路橋梁被炸毀57座、車站15個。民國政府交通部1945年統計:1931年9月18日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軍造成鐵路財產直接損失合時幣值為平漢鐵路9348.07萬元;隴海鐵路11.73882億元;道清鐵路635.49萬元。
“鄭州當時很多鐵路工人失業,但職工和家屬提出‘寧肯失業,也不做漢奸’的口號。”他表示,這些鐵路工人失業后,寧愿流落在外,也不肯為日寇干活修鐵路。
為阻日寇南下,鄭州守軍炸黃河第一鐵路橋
“1938年2月14日,日寇轟炸鄭州,并加快了南下侵略的步伐。為了保衛鄭州和武漢,阻止日寇通過黃河鐵路大橋繼續南下,國民黨軍隊退守到黃河南岸后,決定立即炸掉這座鐵路大橋。”昨天,鄭州市委黨史研究室業務三處處長朱建新向大河報記者介紹說。
朱建新口中的黃河鐵路大橋,位于今鄭州黃河風景游覽區入口處附近,該橋由比利時人設計,1906年建成通車,總長3010.2米,共102孔,是當時京漢線上最長的橋梁,被譽為“黃河第一鐵路橋”。如今,寬闊的黃河水面,僅剩河面上幾十個鋼架橋墩,以及它旁邊另外兩座橫跨黃河的鐵路大橋。但提及這座“黃河第一鐵路橋”,朱建新說,國民黨軍隊在炸橋阻止日寇南下時,還有一個小插曲。
1938年2月14日,日寇第一輪轟炸鄭州當天,國民黨第一戰區新八師師長蔣在珍接到了要炸毀黃河鐵路橋的命令。同時隨命令而來的,還有一個執行爆破任務的工兵連、一車廂炸藥及爆破器材等。按照部署,2月15日開始,電工便上了鐵橋,開始裝電燈,以便夜間施工;有人調來了木船,搭建浮橋;工兵連在3000多米長的鐵路橋的每根橋樁腳上,安放炸藥包。
2月17日凌晨5點,炸橋令正式下達。但是,由于技術原因,102孔的大鐵橋,僅被炸壞了3孔,其余99孔雖已遍體鱗傷,但只不過是被炸藥崩掉了一層“皮肉”。當時,天還沒亮,空中黯然無光、風沙彌漫。而蔣在珍卻心急如焚,怕黃河北岸的日寇追了上來。蔣在珍命令工兵連繼續實施爆破,并命4個營的兵力火速重返北岸據守。2月18日,經過第二次爆破,才把自南而北的第39孔至82孔炸毀;直到2月19日,大橋才被徹底破壞。
“去年11月,黃河鄭州段的第五座鐵路大橋也已經開工建設。現在,鄭州高鐵四通八達,樞紐地位更加穩固了。”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1958年7月,黃河中下游發生特大洪峰,黃河第一鐵路橋不堪沖擊,遭受重創,導致京廣線斷線。同年,在舊橋約500米的距離,新的黃河鐵路大橋飛架南北。之后60年時間里,鄭州黃河上又建成投用了2座鐵路大橋。
“二七”大罷工領袖率80人破襲日寇掌握的鐵路
鄭州二七紀念館副館長鄧學青介紹,1938年,開封等城市淪陷,鄭州處境危險。1938年底,平漢鐵路沿線大部分城市淪陷,隴海鐵路東段74%的通車里程被日寇侵占。為了不讓日寇占領鄭州后利用鐵路為其侵略服務,1938年底,鄭州的守軍主動拆除了平漢、隴海鐵路的部分路軌和其他設施。
此外,中共在鄭州也組織了隊伍,專門破壞為日寇服務的鐵路和機車。在鄭州被日寇軍機轟炸后,中共在鄭州組織了一支80人的鐵路工人破壞隊。“這個隊伍中的主要領導人,大多是‘二七’大罷工的領袖,分成了三個分隊,專門扒鐵路、炸橋梁,顛覆日寇軍車,有力地配合了八路軍主力部隊共同打擊日寇。”鄧學青說,1938年1月,平漢鐵路工會主任委員劉文松在鄭州、駐馬店、信陽等站設立了分團,組織江岸機廠技術工人制造了35連發手提式沖鋒槍50支;召集鐵路工人和工人子弟,接受“爆破訓練班”的訓練,中共也派去了大批共產黨員領導了這支隊伍,這就是鐵路工人破壞隊的前身。其中,在鄭州組建的平漢鐵路工人破壞隊隊員共80人,大部分是鄭州機務段的工人,其中每人發給灰色軍服、綁腿、水壺和破壞鐵路的滑條器、炸藥。
對這一細節,政協鄭州市委員會編纂的《鄭州抗戰紀事》一書也作了記載。書中專門提到,為了扶植鄭州這支鐵路工人破壞隊,周恩來專門安排鄭州平漢鐵路工人破壞隊隊長劉松山,把在鄭州一帶組織的擁有60多名技術工人的破壞隊帶到延安,接受軍事政治訓練。據統計,平漢鐵路工人破壞隊隨著日寇侵華進程,隊伍日益壯大。1938年9月至1945年7月,平漢鐵路工人破壞隊在平漢、隴海、汴新、淮南、同蒲等7條鐵路上,不斷在“皇軍護路隊”封鎖圈內炸毀日寇鐵路和列車,共炸毀敵機車1690余輛,鐵路鋼橋110多座,鋼軌330多華里,斃傷日寇1300余人;隴海鐵路上的破壞隊先后破壞交通305次,擊斃日偽軍4000余人,俘獲1000余人,使日寇交通線時常中斷,為打敗日本侵略軍做出了重大貢獻。
如今,經歷過抗戰歲月的黃河第一鐵路橋遺址,已成為黃河風景名勝區的一部分,當游人與它拍照合影的同時,它無聲訴說著那段難忘的歷史,提醒人們:前事不忘,后事之師。
作者:記者田育臣文圖
編輯:實習生 魏瑩瑩
來源:大河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