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發展上演“火力全開”
鄭州在近現代被稱為"火車拉來的城市",京漢鐵路是近代鄭州漫長復興之路的開端,清末朝廷大臣盛宣懷勘察盧漢鐵路(京漢鐵路原名)時,將鄭州站辟為甲等火車站,直接影響了鄭州近現代的發展進程。隴海、京廣線的十字交會,讓鄭州一直處于全國鐵路交通樞紐地位。
不僅僅是鐵路業的發達,河南早在13年就是中國高速公路總里程最大的省份,作為省會的鄭州可想而知。除此之外,鄭州也是中國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航空港,新鄭國際機場是國內干線運輸機場和國家一類航空口岸,全國八大區域樞紐機場之一,首都國際機場備用機場之一。鄭州在中原經濟區中部崛起戰略制定后,開始真正騰飛,十六年前鄭州開始建設鄭東新區,如今成為了全河南省乃至整個中部地區的核心增長極之一。
經濟發展面臨人才稀缺
鄭州的發展速度雖說在近些年已經突破歷史新高,但在人才培養方面卻始終沒有太大進步。相比之下,年輕人往往愿意去往北上廣深這些超級大城市,因為那里有更多的資金,更多的大公司,以及更多的機會。2017年全國高校畢業生數量達795萬,隨著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對高校畢業生戶口指標的逐步收緊以及人才競爭壓力的逐步加大,一場人才爭奪戰已經在新一線及二線城市悄然打響。
鄭州在全國資源、產業、人才爭奪中,容易處于下風,致使在城市人才爭奪中并無顯著優勢。直至2017年年末,鄭州求賢若渴,在人才挽留上發力,更是出臺了“史上最強人才政策”——《關于實施“智匯鄭州”人才工程加快推進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意見》。鄭州市委、市政府進一步創新鄭州人才工作機制,到2020年,鄭州市將引進培育5~10個頂尖創新創業團隊,聚集100名國內外頂尖人才、3000名重點產業急需緊缺人才、2000名社會事業領域領軍和專業骨干人才,新增4萬名高技能人才,每年吸引20萬名高校畢業生在鄭創新創業。
打響北上廣“人才爭奪戰”
根據調研報告顯示,2017應屆畢業生簽約“新一線”城市比例與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持平,而希望在“新一線”城市就業的比例高達37.5%,高于一線城市的29.9%。從流入數據來看,一些“新一線”城市更是不遜一線。
鄭州作為“新一線”城市、“國家中心城市”,競爭優勢也在逐年加強。根據2017第二季度艾普大數據的調查,對“逃離北上廣深人群”進行分析,從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離開后,遷徙至省會城市并在該城市駐留超過兩個月的人群,鄭州進入前十,占比2.09%。
為什么他們都會選擇鄭州?也許是因為鄭州求賢若渴,早在2016年鄭州就出臺了“智匯鄭州.1125聚才計劃“;17年又正式公布了“智匯鄭州”人才工程“1+N”政策體系;18年年初,鄭州人才發展促進會在鄭成立。“智匯鄭州”人才工程建設步伐始終不斷加速,鄭州在人才發展上已下定決心,勢必在全國“人才爭奪戰”上深入開展人才引育、人才使用、人才評價、人才形勢分析,重點為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集聚人才和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