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一拖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趙剡水談農機企業的作用: |
讓農業成為有賺頭的產業 |
![]() |
趙剡水 1963年出生,現任中國一拖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歷任中國一拖技術員、工程師、副總工程師、副總經理、總經理等職,先后主持并組織了履帶拖拉機的改進變形及換代產品的設計、研制,他主持完成的東方紅-802RT型橡膠履帶推土機,填補了一項國內空白,使我國農業履帶拖拉機行走系在技術上達到國際同類產品的先進水平。 |
鄉村振興戰略中,農機企業的機會是什么?為什么農機企業要特別講究創新和智能化?針對這些問題,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一拖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一拖”)董事長、總經理趙剡水接受河南商報記者采訪時,暢談鄉村振興戰略中的農機企業機會、責任和發展思路。
對于企業的發展,他說,中國一拖采購業務的小目標是打造豫西“工業沃爾瑪”。
【觀點】
鄉村振興 農業機械大有可為
“鄉村振興,農業機械大有可為,且必須有所作為。”談及鄉村振興戰略與農機企業的關系時,趙剡水如是說。
中國一拖坐落于洛陽,是共和國農機工業“長子”,生產出了新中國第一臺拖拉機。中國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史,可以說也是一拖的發展史。
趙剡水在農機領域奮戰了35個春秋,在他看來,產業興旺擺在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位。要實現產業興旺,必須實現農業現代化,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心聲】
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
今年年初,由中國一拖牽頭組建的河南省智能農機創新中心被正式認定為我省制造業創新中心。
為何如此重視創新和智能?趙剡水說,智能化是農機發展的趨勢,體現在智能產品、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務三個方面。
中國一拖提供的智能服務中,有一個概念叫“精準農業”。
耕作時,智能化的農業機械可以因地制宜實現變量播種、施肥及澆水。通過智能服務,還能實現對用戶的遠程農機故障診斷和維修指導等。
據計算,一畝地的機械化作業綜合成本要比人工少5~15元。
“因地制宜、變量作業,可以實現降本增收增效。”他說,“要讓農業成為有奔頭有賺頭的產業,我們能起的就是這個作用。”
【暢想】
農業現代化 讓農民對著電腦“種地”
時代在進步,農業生產也早已不是過去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樣子。農業現代化到底是啥模樣?
早上打開電腦,就能看到自家地里的土壤數據,作物生長數據、病蟲害信息、氣象數據等也都會呈現在屏幕上。根據這些信息,可以有針對性地計劃當天的工作。
假如當天作物發生病蟲害,只需要把農藥加好,給農機輸入作業參數,無人駕駛的農機就開始自動干活了。
趙剡水介紹,精準農業還能大大提高農業抗自然災害能力。
“我老家在山西,見過小麥快成熟時遭遇持續降雨天氣、穗上長芽的情景,讓人欲哭無淚。”趙剡水說,在智能農業平臺上,如果出現這種情況,農民可以決定不收糧食、轉為青儲,這樣就會避免大的損失。
【未來】
繼續搭建平臺 打造豫西“工業沃爾瑪”
去年年底,20臺“東方紅”清潔能源垃圾壓縮運輸車下線。有人猜測,照這節奏一拖會不會造乘用車?
在趙剡水看來,企業應術業有專攻,同時,從目前乘用車的布局看,沒有一定規模不可能掙錢,所以沒考慮介入。
“在商用車方面,工程車、環衛車、城建用車,包括一些礦用特種車,下一步還準備做新能源物流車。”他說。
訪談中,趙剡水多次提到“平臺”一詞。“原來提供硬件,再進一步要提供硬件和軟件,還要搭平臺。”趙剡水介紹,“我們要在現有的采購、物流等業務基礎上建立平臺,比如,采購業務的小目標就是打造豫西‘工業沃爾瑪’。”
【建議】
制定無人駕駛農業機械相關政策和法規
結合著鄉村振興和農業機械化發展,趙剡水建議:“應盡快制定自動駕駛和無人駕駛農業機械相關政策和法規。”
趙剡水發現,作為新生事物的無人駕駛和自動駕駛農業機械,在使用過程中會牽扯法律法規問題,比如作業時發生機械事故或人身傷害時,責任怎么界定等。他擔心,隨著這些機械的普及,問題很快會凸顯。
記者:河南商報 陳詩昂 高云 王琦 宋曉珊/文 張郁/圖
編輯:河南商報 郭爽
來源:河南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