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玉樹藏族自治州囊謙縣毛莊鄉賽吾村,距離囊謙縣城有170多公里,從縣城驅車來到這里需要三個多小時。
中午,優曲河畔的毛莊鄉上,十多個身穿校服的學生在幼兒園對面的奔康利民合作社的二層樓下,嬉戲玩耍。忽然,一輛摩托車呼嘯而過,從摩托車上飛出的兩個塑料袋被風吹了出來。
當塑料袋快要落地的時候,正在樓下嬉鬧的一個頭戴橘黃色遮陽帽,背著粉紅色小書包的女孩跑過去,用小手將袋子卷起來,放到了小書包右側的袋子里,之后又加入到了同伴們玩耍的行列。
她是鎮上北京光彩幼兒園大班的學生。為什么要撿塑料袋呢?她說,可以換作業本。
撿回來的塑料袋可以換作業本,其實是賽吾村奔康利民合作社理事長永強的一個想法。一次朋友聚會上永強和朋友聊出一個想法,他們要在小孩子們的心中播下愛護環境的種子。怎么樣才能讓孩子們從小產生這樣一種想法呢?
“上幼兒園、小學的學生娃們,只要把廢舊電池,塑料袋撿起來,交給學校老師,就可以換回一本新的作業本、一支鉛筆或者其他的學習用具。”從2009年開始永強的這個想法在鄉幼兒園和小學開始實行。給學生娃買學習用具的錢從哪里來呢?永強思來想去,決定從合作社每年的盈利中拿出10%做這件事情。
到2015年,活動已經實施6年,永強的想法也逐漸得到了學生家長的支持。賽吾村民索吉說,剛開始的時候,她有點不理解永強的想法,覺得有點不太可能,慢慢的,她和丈夫發現孩子的環保意識增強了。
永強的想法也得到了毛莊鄉上的小學和幼兒園老師的支持,毛莊鄉中心寄宿學校的老師尼江說,永強回收塑料袋及廢舊電池的做法,不僅讓很多學生養成了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意識,同時很多學生將保護環境衛生的理念與家人、親戚朋友分享,使得環保的理念得到了進一步的傳播。
永強說,他最喜歡的還是學生娃們手里提著一袋袋的塑料袋來找他的時候說“叔叔,我要換本子”。采訪結束的時候,永強告訴記者,幾年堅持下來,在學生娃心里播撒愛護環境的愿望已經有了起效,學生娃和家長開始有了環境保護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