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州西站,是一座位于滎陽城區南部的高鐵站,2015年12月開通。鄭州西站很小,只有兩個站臺,候車廳一共300多張椅子,每天停靠27趟高鐵。但是從這兒坐出租車去滎陽市區,只議價不打表。而且,不是偶發事件。前幾天,一位去滎陽辦事的律師,就在鄭州西站遭遇了這一幕。
鄭州西站附近的出租車為何不打表?是因為其他交通配套不完善?這種情況有相關部門管一管嗎?5月21日,河南商報記者前往鄭州西站進行了調查。
【投訴】
鄭州西站的出租車
讓這位律師感到無奈
5月16日,鄭州律師李先生從鄭州市區到滎陽辦事,買了鄭州東站到鄭州西站的高鐵。
從鄭州西站出來,他看到一排十幾輛出租車正在候車。天太熱,他快步走向最前面的一輛出租車。“去滎陽法院多少錢?”“20塊。”“不打表嗎?”“不打表。
走向后面,讓他想不到的是,后面的每輛車的司機,口徑都和前面的一致。
“我們做律師的,經常要去縣城,以前從未碰過這樣不打表的。這樣不會損害鄭州的城市形象嗎?”李先生顧不上天熱,準備較真。看到李先生拿出手機取證,這些司機要么稱自己不是司機,要么稱自己已經和乘客約好,不能再載客。
“我當時就打了12328電話投訴,沒人接。旁邊有輛交通執法車,里面沒人。”李先生說。
一時僵持不下,最后一位好心的哥走出來說,“我拉你,打表。”到了目的地后,出租車計價器顯示9.5元。
這位司機告訴李先生,他們主要想拉那些坐錯站的乘客。因為外地乘客會認為,到鄭州西站就是到鄭州市區了,而很多人的目的地是鄭州東站。
【體驗】
等活靠運氣
多數的哥挑活、議價
5月21日,河南商報記者趕到了鄭州西站。鄭州西站廣場停了一排出租車,河南商報記者來到第一輛出租車前,表示要去滎陽汽車站。出租車司機張口要價25元,并稱不打表。問向第二輛,也是如此。最后議價20元成交。
其實,鄭州西站如今的情況,和以前的鄭州機場有些類似。因為距離市區太遠,早些年機場客流又達不到,出租車放空率較高。而在機場等候,則意味著要花費較多的時間成本,挑活、議價成為必然。
這名出租車司機表示,由于每趟車下站人少,出租車在此排隊時間較長,如果打表回去,基本就沒出租車愿意來這兒了。
所以,在鄭州西站拉活就成了運氣活。“等到長活,一上午(收入)就差不多了,等不著就算點背。”這樣一來,挑活成為必然,“不挑活沒必要來,來的都想往鄭州周邊跑。”
事實也是如此,這名司機說,去滎陽市區的乘客,80%是坐公交。而打車往鄭州去的,80%都是下錯車的,因為不少人并不知道鄭州西站在滎陽,老年人更是如此。
“等著感覺虧,議價多出來的兩三塊錢算是安慰獎。”臨下車時,司機說了一句,“理解就好。”
滎陽多數出租車
出市區不打表
接著,記者又打了另一輛從滎陽市區去鄭州西站的出租車,司機介紹,他已經開了幾年出租車,從入行開始,就有出市區不打表的規矩。
這個似乎約定俗成的市區邊界是:310國道、中醫院、三公像和道北。
在這名司機看來,在鄭州西站議價,是不合乎規定,但合乎情理,“空車在這等了一晌,議價很正常吧。”
這樣明顯違規的行為,沒人管嗎?這名司機說的也很直白,“交通執法上有車在那停著,他在那能咋著,有時候他們擱那也是睜只眼閉只眼。”
這些車咋樣才愿意打表?這名司機提了個幾乎不可能實現的建議,“除非等滎陽劃成鄭州的一個區,出租車能隨便跑。現在規定鄭州車來滎陽不能拉人,滎陽車到鄭州也不能拉人,就擱這矛盾著。”
在去往鄭州西站的路上,司機指著空蕩蕩的道路說,“你看看這,哪有人啊。這都不是市區。”
到鄭州西站,計價器顯示18.5元,最終按議價20元支付。
【擺設】
停了輛交通執法車
車內落了厚厚一層灰塵
下車后,記者隨即來到位于距離出租車候車區不遠處的一輛印有“交通”“交通綜合執法”“流動執法室”字樣的車輛。
透過車窗玻璃,能看到車內設備擺放整齊,但已經落了一層厚厚的灰塵,并無執法人員。
緊接著,河南商報記者撥打了12328交通運輸服務監督電話準備反映此事。話務人員告知,這個問題需要反映到當地主管部門,“如果當地主管部門不作為的話,這邊才會受理。”而后,記者根據對方提供的一個可以反映此事的電話,但從下午1點多到晚上8點,多次撥打,電話均提示“對不起,現在網絡忙,請稍后再撥”。
進站時,鄭州西站安檢人員向記者證實,那邊的交通執法車一直沒有人。“打車的還是挺多的,尤其是到晚上,好多人是想到鄭州火車站西廣場,但在這下錯了。”這位安檢員說。
【疑問】
公交末班車
能否與高鐵時刻配套?
河南商報記者注意到,從鄭州西站出站后,就能看到一張“鄭州西站地區交通出行導示圖”,鄭州西站廣場和周邊的所有公交、客運班線,都有提示。
夏季途經鄭州西站的滎陽市內公交車末班車為晚8點,而去往鄭州的12路公交車晚7點就結束營運。
而在晚7點后,還會有6趟高鐵在鄭州西站??俊T跊]有其他交通工具可以選擇時,這些人不得不接受只議價不打表的出租車。
我們不禁要問,末班車能否跟高鐵時刻相配套,解決旅客的出行問題?
作者:河南商報記者 陳詩昂
編輯:河南商報 趙琦
來源:河南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