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2017年底,河南省有51個貧困縣、3723個貧困村、221萬農村貧困人口,總量居全國第4位。按照省委、省政府2019年實現貧困人口基本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的部署,脫貧時間十分緊迫。如何發揮金融扶貧的重要作用,構建長效機制精準持續帶動貧困人口脫貧,成為能否打好打勝脫貧攻堅戰的關鍵。
“我們抓住產業扶貧這個根本,不僅提供‘融資’和‘融智’服務,更重要的是‘融制’——通過運用國家開發銀行規劃與信用先行的社會化融資理念和機制建設經驗,以成立18個地市工作組、下沉服務到縣為契機,創新實施產業扶貧縣級統貸模式,有效凝聚起銀行、政府、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擔保公司、保險公司、行業協會乃至貧困戶等各方力量,一方面可有效解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另一方面可以精準支持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現在,該模式已由過去的試點先行變成了全面鋪開,我們力爭在剩余50個貧困縣實現全覆蓋,同時積極在其他有貧困人口的非貧困縣開展相關工作”,國家開發銀行河南分行副行長張弛在向《河南日報農村版》記者介紹該行產業扶貧工作的總體情況時表示。
構建多方共贏的縣級統貸機制
“近年來,農業生產的產業化、規模化程度不斷提高,有力推動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加速轉變。但是,現代農業發展還面臨諸多因素的制約,最直接和最主要的有農業產業化水平不高,科技支撐能力不強,農業基礎設施薄弱,農業發展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還普遍存在”,河南省農業廳規劃計劃處副處長聶斌說道。
記者了解到,針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國開行河南分行抓住脫貧攻堅政策機遇,在傳統“四臺一會”模式基礎上,創新實施產業扶貧縣級統貸模式,從信陽、周口、安陽等地的實踐來看,這種模式既解決了國開行自身機構網點和人員不足的難題,也解決了傳統金融機構與貸款主體之間信息不對稱以及貸款風險分擔機制不健全等問題。
具體來說,地市工作組首先推動地方政府確定縣級統貸平臺,并發揮統貸平臺更了解項目情況的優勢,負責貸款項目篩選和初步審核、監督貸款主體日常經營中的資金使用等方面的工作,有效解決了傳統模式中金融機構與貸款主體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其次利用縣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在推動用款主體和貧困戶之間利益聯結機制搭建以及扶貧貸款貼息、風險補償金繳納等方面的優勢,這樣既降低了政策風險和貸款風險,又充分發揮出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杠桿作用。同時,通過擔保公司提供貸款擔保、保險公司提供貸款保險和種植保險等保險品種,以及助貧企業在申請用款時,給管理平臺上交一定數額的風險準備金等措施,可以進一步提高各方對風險的防范意識,保障扶貧工作的有效持續。此外,國開行河南分行還善于利用行業協會的力量,比如他們發揮省扶貧協會和省現代農業發展促進會在扶貧、農業政策把握以及帶貧人口識別、認定等方面的優勢,通過聯合政策宣介或聯合調研等形式,幫助地方政府和用款主體用好開行貸款,進一步提高了貸款的安全性。
西華蔬菜產業蓬勃興起的開行力量
“周口是農業和人口大市,所管轄8縣1市中有5個國家級貧困縣和2個省級貧困縣,52.4萬貧困人口,脫貧攻堅任務艱巨。自去年上半年以來,我們就積極推動產業扶貧縣級統貸模式落地,從西華的實踐來看,這種模式在解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和精準帶動貧困戶脫貧方面非常行之有效。前段時間,我們還組織周邊的縣市來西華學習,爭取年內在周口各各縣實現產業扶貧全覆蓋。”記者在前往周口市西華縣的路上,國開行河南分行周口工作組組長鄧智格簡單介紹了周口市貧困現狀和產業扶貧工作開展的基本情況。
西華縣宋府園林家庭農場里面,記者看到上百名農民在采摘、裝卸、包裝、運輸蔬菜,一片繁忙景象。場長宋二華說道:“這些新鮮蔬菜將源源不斷地運輸到香港、澳門,每天46噸,既豐富了香港市民的菜籃子,又精準帶動了貧困戶脫貧。過去,由于我們沒有太多的不動產抵押物,很難從銀行貸到款。多虧了國開行周口工作組,帶著感情主動下沉服務到我們這里,宣介扶貧政策并為我們量身定做了產業扶貧縣級統貸模式,現在我們不但可以貸到款,而且比商業銀行的貸款利率優惠了不少。靠著國開行的貸款,我們的生產規模擴大了好幾倍,帶動的貧困戶也從數十戶變為數百戶。在這么一個有情懷、有思路的工作組影響下,我們也改變了傳統利潤最大化的導向,除了吸納貧困戶務工外,我們以略高于市場價的租金流轉貧困戶土地,讓他們也享受到了開行貸款釋放的紅利。我想,這就是我們這里蔬菜產業蓬勃興起的開行力量吧”。
西華縣政府相關人員表示:“國開行河南分行創新實施的產業扶貧縣級統貸模式,有效實現了銀、政、企、貧困戶等各參與方的共贏。國開行在服務國家脫貧攻堅戰略的同時保障了自身貸款安全,政府實現了減貧的目標,企業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又反哺貧困戶,貧困戶實現了脫貧。”
吹響全方位支持脫貧攻堅的號角
扶貧是一個系統性工程,要打好打勝脫貧攻堅戰,在聚焦產業發展的同時,還要注重易地扶貧搬遷、基礎設施提升、公共服務改善等其他領域,多措并舉、因地制宜推動貧困地區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記者了解到,國開行河南分行正按照總行‘三融四到’即‘融資、融智、融制和易地扶貧搬遷到省、基礎設施到縣、產業扶貧到村(戶)、助學貸款到人’的工作思路,通過省級統貸、PPP、特許經營權等模式,在易地搬遷、棚戶區改造、村組道路、國家儲備林、垃圾污水處理、產業扶貧等領域實現了一大批項目落地,累計發放精準扶貧貸款375億元,惠及建檔立卡貧困戶183萬人。在產業扶貧領域,國開行河南分行不局限于縣級統貸模式,還積極向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提供貸款,比如現在被聯合國開發署列為優秀扶貧案例肯定的‘3+N’牧原模式,國開行河南分行就提供了9.8億元貸款支持;此外,國開行河南分行的助學貸款‘河南模式’,累計發放146.92億元,惠及244.76萬名貧困學子,在保障貧困大學生‘不因貧困而失學’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下一步,國開行河南分行將繼續發揮18個地市工作組下沉服務優勢,把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統籌部署,再謀劃實施一批項目,讓開行力量惠及更多的貧困群眾。(朱文濤、彭鑫)
編輯:河南商報 呂珊
來源:河南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