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8月29日上午,由河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河南省人民政府金融服務辦公室主辦,中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原銀國際有限公司承辦的“豫見香港出彩中原——豫港跨境投融資交流會”在鄭州舉行。
河南省政府秘書長朱煥然出席會議并致辭,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何雄、省政府金融辦副主任李栓成、省銀監局副局長張春、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巴曙松、中原銀行董事長竇榮興、原銀國際董事長郝曉暉出席會議,相關政府部門負責人、省內企業以及香港金融機構代表參加會議。
巴曙松在會上發表題為《新經濟、新金融、新趨勢》的主題演講。他闡述當前全球經濟正處于“新經濟”與“舊經濟”的動力轉換時期,“新經濟”在中國經濟企穩的過程中發揮怎樣重要的作用。
巴曙松的主題演講,從當前熱門的“去杠桿”問題開始說起。他說,當前經濟去杠桿的過程中,很多省市提出了上市倍增計劃,上市公司加速增長。預計未來中國會有更多地方政府關注企業上市,這就是“用做加法的方法來去杠桿”。
在梳理了資本市場新特點后,巴曙松闡述了“新經濟”的重要性。他說,供給側改革的關鍵在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中國經濟當前的轉型,是在新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下進行的,取代了過去以房地產等拉動的粗放的經濟增長方式,以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為代表的新經濟板塊開始快速發展。
在新產業方面,2016、2017年戰略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的增加值增速均在10%左右,遠高于6%的工業平均增速,且2017年相較2016年仍在上升,其中高技術產業中的醫藥制造業和電子信息制造業增速均在13%左右。
新業態方面,2017年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速上升至28%,遠高于社消零售總額10%左右的增速,而非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速更高。
目前,房地產等行業受到異常嚴密的監管,也是國家加速轉換新舊動能的表現。
巴曙松認為,資本市場對新經濟有著強大的推動作用,創新企業的培育,一靠自身研發能力,二靠資本市場助力。
目前,中國研發支出規模在1985年突破100億大關,此后進入了高增長階段。巴曙松認為,中國企業的研發投入將大幅提高,進而中國產業升級也將隨之加速。與此同時,資本市場的市值要和實體經濟發展互相平衡,共同發展。
隨著新經濟的發展,其對金融的需求,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巴曙松在演講中判斷,新經濟企業成長過程是一個“大浪淘沙”的過程,不同階段具有不同的風險特征和資金需求,而傳統融資渠道未能充分滿足新經濟企業發展的融資需求,這為金融機構的未來發展提出了很大挑戰。
作者:大河財立方記者 周世龍
編輯:河南商報 王凡
來源:大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