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鄭州福晶園幸福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群立,很多人會把這幾個標簽標在他身上:務實、忠厚、老實。
10月10日,以“賦能中部企業創新崛起,解決品牌戰略發展問題”為己任的中部品牌戰略聯盟會走進福晶園新鮮面包坊。在位于惠濟區花園北路的福晶園生產研發廠區,劉群立娓娓道來自己24年烘焙史,讓我們看到這位河南本土烘焙“老炮兒”重啟品牌發展的決心和信心。
英語課本成就了現在的“蛋糕之王”
劉群立不是烘焙界最會講故事的人,但他一定是把故事講得最真實的一個人。在福晶圓鄭州公司的辦公室墻壁上,粘貼著劉群立和員工們的理想和目標,劉群立2018年的人生計劃是:建一座工廠,新開店5~10家、再拜3位導師學習、為公司家人成長提高4次的學習機會。
毫無疑問,加入中部品牌戰略聯盟會、參與到課程學習中就是劉群立的一個年度重要計劃。
10月10日上午,中部品牌戰略聯盟會走進福晶園新鮮面包坊。下了263路公交車終點站,滿地楓葉透露著秋季的蕭瑟,穿過過街天橋和一條小道,看到一個紅色的大門,開門進去,一抹綠映入眼簾,這就是福晶園的廠區。

2007年,劉群立開始租地建廠,十年過去了,雖然廠區年代久了,但生產系統仍井然有序。劉群立首先帶著“拍磚團”參觀廠區,材料儲存庫、新品研發室、烘焙間、晾品間、發貨區……都能看出劉群立的匠人精神和對烘焙行業的敬愛。
參觀結束,品嘗著福晶園剛出爐的新鮮面包,按慣例劉群立開始講起自己的創業故事。
上中學的時候,劉群立從英語課本里知道了面包、蛋糕等這些外國人吃的“稀罕玩意兒”,他認為未來有一天,西式甜品一定會是個“大蛋糕”,從那時起,劉群立悄悄埋下了一顆想要進入烘焙行業的種子。
16歲輟學,劉群立來到鄭州打工,懷著當初的夢想,他來到鄭州一家面包房做學徒,一干就是6年半。“自進入烘焙行業我就有兩個想法,一是學技術,二是要做自己的事業,在學習的6年間也有很多誘惑,我經受住誘惑告訴自己,一定要把技術學通、學透”劉群立話里行間透露著自己的“野心”。正是這樣的想法,讓劉群立堅持用6年多的時間把烘焙這件事“吃”透。

“想擁有一家自己的面包房”這個夢想在劉群立心中滋長,他的想法不僅得到家人的贊同,也得到當時打工店老板的支持。
2000年,劉群立開始把夢想照進現實。創業前期,他借了18家親戚朋友的錢,“我記得很清楚,9萬9千塊錢,其中3.5萬元都是老板借給我的。”劉群立提到當時老板和親戚的幫助話語里滿懷感恩。就這樣, 2000年10月16日,劉群立擁有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家店。
合適的人在合適的位置,劉群立找到了正確方法
熟悉劉群立的人,會這樣評價他:老劉做事喜歡親力親為。對于一個老板而言,這樣的評價不算褒,亦算不上貶。也許這正是他經營管理的“可愛”之處。
福晶園為什么18年只開了15家店?“可愛”的老板回答:力不從心。
從2000年到2008年,福晶園的發展穩步上升,劉群立的大部分時間都投身一線。2003年開第二家店的時候,劉群立考察了五個城市,最終決定按照麥當勞的模式來發展連鎖經營,親自操盤每個環節和過程。他每天都會巡完所有的店,可自2007年建完工廠以后,他開始覺得有些力不從心。“以前我只抓產品,精力非常充足,每天去巡店,都覺得有使不完的勁兒。可建廠以后,精力就分散了” 。
2010年,福晶園已經開了13家店,劉群立一整天的時間都變成了巡店,“那個時候只有一個感覺‘生不如死’”劉群立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劉群立每每回憶起創業瓶頸期,都讓人唏噓不已,朋友勸劉群立轉行尋求新突破,劉群立堅持扎根烘焙,他說,我面包沒做好,堅決不做其他的。去年以來,他開始把眼光放在大格局上,找準定位,讓自己少走彎路。

企業需要人才,是選擇內部人員還是空降兵?曾經一度,他認為企業需要新鮮血液來帶動發展,但一番嘗試后,他很快發現空降兵無法融入企業,與內部人員之間常常“水火不容”,現在他認識到,企業需要志同道合的人,需要對企業知根知底的人才,打造企業團隊才是發展的基石。
2000年——2018年,18年時間福晶園在鄭州只有15家門店,接下來的路該咋走?是“一條路走到黑”還是改進新模式打開企業發展新局面?劉群立講話結束表示,迫切想聽一聽中部品牌戰略聯盟會領袖們的建議。
當天,參加活動的中部品牌戰略聯盟會領袖有:鑫苑無添加大豆油董事長、中部品牌戰略聯盟會會長苑士鋒,河南充幫主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中部品牌戰略聯盟會秘書長侯建華,新大陸定位咨詢董事長郭杰、總經理劉榮山,喔喔叫燜炒雞董事長劉偉奇,大秦地餐飲董事長劉其創,汕錦記牛肉丸火鍋董事長吉衛東,李家天然小磨香油董事長李永生,鄭州網通管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姜凌、鄭州福晶園幸福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群立等。以下是他們的建言:
姜凌:想往品牌上發展,就往品牌上走

做品牌,定位要清晰,如何讓消費者看到你的產品?姜凌表示,門店布景、門頭、文化展示都要有,一家門店影響的范圍是周邊兩三公里的顧客,這個時候想要品牌更好地發展,你就要增加場區的文化建設、展示企業文化,補足文化缺失,增加品牌和消費群體的粘合性,把產品推出去。
吉衛東:干餐飲是建設問題,要走出去

食品行業是一個競爭激烈的行業,如果一個老板皮筋越拉越開,拉到最大就斷了,這個時候老板就要學會往后縮。要加強學習,要走出去,把別人的東西復制到鄭州,對鄭州來說就是創意、就是發明;要學定位,企業管理要靈活;蛋糕市場越來越大,加盟連鎖的效益遠遠超過單干的效益,腦子里要有風險意識,解決了現金流,企業永遠不會倒閉。
劉偉奇:做企業不能有雜念,要保持純粹度

18年堅持一件事,開了15家店,感覺很少,但這正代表著一個老板堅持的偉大。一個人不能有雜念,要保持純粹,劉總這點做得很好。現在的市場同質化競爭嚴重,要開拓新思路、新的商業模式,跳出禁錮圈,一個企業想要發展一定要學會占品類、搶特性、爭第一。
劉其創:改進新模式 提高價值觀

面包店早上不開門,買面包的人基本都在晚上,晚上買了面包放在冰箱里,第二天就不新鮮了,所以現在烘培業要學會走兩條路,以前企業的形式是工廠到店面,現在要懂得與第三方合作,可以直接把面包從工廠搬到社區,既解決了早上吃什么的問題又解決了早餐新鮮度的問題。
侯建華:一切圍繞客戶,解決客戶問題

專業機構,做好聯盟,一切圍繞客戶消費,解決客戶問題。現在買蛋糕的消費者幾乎都是小孩,三四歲的小孩都知道品牌,小孩知道哪家的最好吃,所以要圍繞小孩和女人,把握住口味和生產線,占領消費者心智。
李永生 :磨出利劍再說未來

劉總是一個實干家和工匠家,是烘焙行業的大師,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板和短板,劉總的長板就是——專,但有長必有短,福晶園18年只開15家店的核心問題就是沒有梳理企業文化,沒有整套的企業系統。建議:首先要做的就是梳理企業文化、建立完整的企業系統;做老板一定要有戰略思維,提高眼界和素質,多找幫手建立團隊,磨出利劍再說未來。
劉榮山:傳播很重要

現在的烘焙行業基本沒有定位,都是蛋糕、面包、西點、甜點……但沒有定位只是從傳播層面來說,顧客認知層面一定是有定位的,如何清晰傳播,拉近品牌與消費者距離?從外觀、門頭、陳列、服務、銷售話述、造型、色澤等方面可以清晰消費者對企業的認知。
郭杰 :跟著老大學習,打入優秀品牌內部

認識劉總很長時間,他是一個很務實的人,今天送給劉總最關鍵的三點:一是一定要跟著老大學習,讓優秀的人才打入行業老大內部學習,這樣會縮短企業發展的時間;二是關于空降兵,首先老板的目標要清晰,空降兵能創造什么價值?老板能從這個人身上得到什么?三是團隊建設,沒有基礎建設系統就去發展等于子彈不充足,一個企業想要發展,一定要建立非常清晰的內部系統。
苑士鋒:時代在變,沒學定位的企業未來只有一個字

時代在變,沒學定位的企業未來只有一個字:死。
以前的企業經營面臨的競爭環境只有一個,就是銷售問題,但現在這個高難度的競爭環境中,面臨的問題太多,勤奮吃苦已經無效,靠自己打拼力量太弱,所以一定要學會借助上下游的力量;要通過經營團隊打造品牌勢能,好品牌才有勢能可言;要學會“借力”, 借助媒體、網絡等外來“能量”增加消費者認知,尋找精準客戶、精準群體,提高品牌知名度,牢牢占據消費者心智,品牌才不會隕落。
作者:河南商報全媒體記者 張路
編輯:河南商報 王凡
來源:河南商報

10月10日,以“賦能中部企業創新崛起,解決品牌戰略發展問題”為己任的中部品牌戰略聯盟會走進福晶園新鮮面包坊。在位于惠濟區花園北路的福晶園生產研發廠區,劉群立娓娓道來自己24年烘焙史,讓我們看到這位河南本土烘焙“老炮兒”重啟品牌發展的決心和信心。
英語課本成就了現在的“蛋糕之王”
劉群立不是烘焙界最會講故事的人,但他一定是把故事講得最真實的一個人。在福晶圓鄭州公司的辦公室墻壁上,粘貼著劉群立和員工們的理想和目標,劉群立2018年的人生計劃是:建一座工廠,新開店5~10家、再拜3位導師學習、為公司家人成長提高4次的學習機會。
毫無疑問,加入中部品牌戰略聯盟會、參與到課程學習中就是劉群立的一個年度重要計劃。
10月10日上午,中部品牌戰略聯盟會走進福晶園新鮮面包坊。下了263路公交車終點站,滿地楓葉透露著秋季的蕭瑟,穿過過街天橋和一條小道,看到一個紅色的大門,開門進去,一抹綠映入眼簾,這就是福晶園的廠區。

2007年,劉群立開始租地建廠,十年過去了,雖然廠區年代久了,但生產系統仍井然有序。劉群立首先帶著“拍磚團”參觀廠區,材料儲存庫、新品研發室、烘焙間、晾品間、發貨區……都能看出劉群立的匠人精神和對烘焙行業的敬愛。
參觀結束,品嘗著福晶園剛出爐的新鮮面包,按慣例劉群立開始講起自己的創業故事。
上中學的時候,劉群立從英語課本里知道了面包、蛋糕等這些外國人吃的“稀罕玩意兒”,他認為未來有一天,西式甜品一定會是個“大蛋糕”,從那時起,劉群立悄悄埋下了一顆想要進入烘焙行業的種子。
16歲輟學,劉群立來到鄭州打工,懷著當初的夢想,他來到鄭州一家面包房做學徒,一干就是6年半。“自進入烘焙行業我就有兩個想法,一是學技術,二是要做自己的事業,在學習的6年間也有很多誘惑,我經受住誘惑告訴自己,一定要把技術學通、學透”劉群立話里行間透露著自己的“野心”。正是這樣的想法,讓劉群立堅持用6年多的時間把烘焙這件事“吃”透。

“想擁有一家自己的面包房”這個夢想在劉群立心中滋長,他的想法不僅得到家人的贊同,也得到當時打工店老板的支持。
2000年,劉群立開始把夢想照進現實。創業前期,他借了18家親戚朋友的錢,“我記得很清楚,9萬9千塊錢,其中3.5萬元都是老板借給我的。”劉群立提到當時老板和親戚的幫助話語里滿懷感恩。就這樣, 2000年10月16日,劉群立擁有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家店。
合適的人在合適的位置,劉群立找到了正確方法
熟悉劉群立的人,會這樣評價他:老劉做事喜歡親力親為。對于一個老板而言,這樣的評價不算褒,亦算不上貶。也許這正是他經營管理的“可愛”之處。
福晶園為什么18年只開了15家店?“可愛”的老板回答:力不從心。
從2000年到2008年,福晶園的發展穩步上升,劉群立的大部分時間都投身一線。2003年開第二家店的時候,劉群立考察了五個城市,最終決定按照麥當勞的模式來發展連鎖經營,親自操盤每個環節和過程。他每天都會巡完所有的店,可自2007年建完工廠以后,他開始覺得有些力不從心。“以前我只抓產品,精力非常充足,每天去巡店,都覺得有使不完的勁兒。可建廠以后,精力就分散了” 。
2010年,福晶園已經開了13家店,劉群立一整天的時間都變成了巡店,“那個時候只有一個感覺‘生不如死’”劉群立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劉群立每每回憶起創業瓶頸期,都讓人唏噓不已,朋友勸劉群立轉行尋求新突破,劉群立堅持扎根烘焙,他說,我面包沒做好,堅決不做其他的。去年以來,他開始把眼光放在大格局上,找準定位,讓自己少走彎路。

企業需要人才,是選擇內部人員還是空降兵?曾經一度,他認為企業需要新鮮血液來帶動發展,但一番嘗試后,他很快發現空降兵無法融入企業,與內部人員之間常常“水火不容”,現在他認識到,企業需要志同道合的人,需要對企業知根知底的人才,打造企業團隊才是發展的基石。
2000年——2018年,18年時間福晶園在鄭州只有15家門店,接下來的路該咋走?是“一條路走到黑”還是改進新模式打開企業發展新局面?劉群立講話結束表示,迫切想聽一聽中部品牌戰略聯盟會領袖們的建議。
當天,參加活動的中部品牌戰略聯盟會領袖有:鑫苑無添加大豆油董事長、中部品牌戰略聯盟會會長苑士鋒,河南充幫主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中部品牌戰略聯盟會秘書長侯建華,新大陸定位咨詢董事長郭杰、總經理劉榮山,喔喔叫燜炒雞董事長劉偉奇,大秦地餐飲董事長劉其創,汕錦記牛肉丸火鍋董事長吉衛東,李家天然小磨香油董事長李永生,鄭州網通管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姜凌、鄭州福晶園幸福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群立等。以下是他們的建言:
姜凌:想往品牌上發展,就往品牌上走

做品牌,定位要清晰,如何讓消費者看到你的產品?姜凌表示,門店布景、門頭、文化展示都要有,一家門店影響的范圍是周邊兩三公里的顧客,這個時候想要品牌更好地發展,你就要增加場區的文化建設、展示企業文化,補足文化缺失,增加品牌和消費群體的粘合性,把產品推出去。
吉衛東:干餐飲是建設問題,要走出去

食品行業是一個競爭激烈的行業,如果一個老板皮筋越拉越開,拉到最大就斷了,這個時候老板就要學會往后縮。要加強學習,要走出去,把別人的東西復制到鄭州,對鄭州來說就是創意、就是發明;要學定位,企業管理要靈活;蛋糕市場越來越大,加盟連鎖的效益遠遠超過單干的效益,腦子里要有風險意識,解決了現金流,企業永遠不會倒閉。
劉偉奇:做企業不能有雜念,要保持純粹度

18年堅持一件事,開了15家店,感覺很少,但這正代表著一個老板堅持的偉大。一個人不能有雜念,要保持純粹,劉總這點做得很好。現在的市場同質化競爭嚴重,要開拓新思路、新的商業模式,跳出禁錮圈,一個企業想要發展一定要學會占品類、搶特性、爭第一。
劉其創:改進新模式 提高價值觀

面包店早上不開門,買面包的人基本都在晚上,晚上買了面包放在冰箱里,第二天就不新鮮了,所以現在烘培業要學會走兩條路,以前企業的形式是工廠到店面,現在要懂得與第三方合作,可以直接把面包從工廠搬到社區,既解決了早上吃什么的問題又解決了早餐新鮮度的問題。
侯建華:一切圍繞客戶,解決客戶問題

專業機構,做好聯盟,一切圍繞客戶消費,解決客戶問題。現在買蛋糕的消費者幾乎都是小孩,三四歲的小孩都知道品牌,小孩知道哪家的最好吃,所以要圍繞小孩和女人,把握住口味和生產線,占領消費者心智。
李永生 :磨出利劍再說未來

劉總是一個實干家和工匠家,是烘焙行業的大師,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板和短板,劉總的長板就是——專,但有長必有短,福晶園18年只開15家店的核心問題就是沒有梳理企業文化,沒有整套的企業系統。建議:首先要做的就是梳理企業文化、建立完整的企業系統;做老板一定要有戰略思維,提高眼界和素質,多找幫手建立團隊,磨出利劍再說未來。
劉榮山:傳播很重要

現在的烘焙行業基本沒有定位,都是蛋糕、面包、西點、甜點……但沒有定位只是從傳播層面來說,顧客認知層面一定是有定位的,如何清晰傳播,拉近品牌與消費者距離?從外觀、門頭、陳列、服務、銷售話述、造型、色澤等方面可以清晰消費者對企業的認知。
郭杰 :跟著老大學習,打入優秀品牌內部

認識劉總很長時間,他是一個很務實的人,今天送給劉總最關鍵的三點:一是一定要跟著老大學習,讓優秀的人才打入行業老大內部學習,這樣會縮短企業發展的時間;二是關于空降兵,首先老板的目標要清晰,空降兵能創造什么價值?老板能從這個人身上得到什么?三是團隊建設,沒有基礎建設系統就去發展等于子彈不充足,一個企業想要發展,一定要建立非常清晰的內部系統。
苑士鋒:時代在變,沒學定位的企業未來只有一個字

時代在變,沒學定位的企業未來只有一個字:死。
以前的企業經營面臨的競爭環境只有一個,就是銷售問題,但現在這個高難度的競爭環境中,面臨的問題太多,勤奮吃苦已經無效,靠自己打拼力量太弱,所以一定要學會借助上下游的力量;要通過經營團隊打造品牌勢能,好品牌才有勢能可言;要學會“借力”, 借助媒體、網絡等外來“能量”增加消費者認知,尋找精準客戶、精準群體,提高品牌知名度,牢牢占據消費者心智,品牌才不會隕落。
作者:河南商報全媒體記者 張路
編輯:河南商報 王凡
來源:河南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