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支持自由貿易試驗區深化改革創新若干措施的通知》指出,支持鄭州機場利用第五航權,允許外國航空公司承載經鄭州至第三國的客貨業務。
第五航權的利用,便利外國航空公司以鄭州為節點開展業務,而更多外國航空公司的入駐,有利于鄭州打造全球航空樞紐,帶動航空經濟發展。對于河南而言,這是一大利好消息。除了第五航權,國務院此次支持自由貿易試驗區深化改革創新的舉措涉及營造優良投資環境、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和推動金融創新服務實體經濟等方面,為河南開放發展打開更多空間。
自由貿易試驗區是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新高地,通過持續對內改革、對外開放,在這塊試驗田中取得的經驗經過復制推廣,有利于整體提升營商環境。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成立至今,“三十二證合一”和電子營業執照等改革舉措在全省鋪開,形成全國首個《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正面監管工作指引》及十余個配套操作指引,一批先進經驗在全國得到復制推廣。
營商環境的優化,尤需內外兩方面著手。對外,參照經濟發達地區與國外市場的通行做法,可以更好地發現自身差距,補上短板。例如,在國際商事活動中,仲裁作為一種處理企業間糾紛的手段,因其保密性、便捷性、公正性而不可或缺。去年10月,鄭州仲裁委員會國際商事仲裁院正式入駐河南自貿試驗區,今年上半年便根據企業要求進行了首次仲裁。隨著開放程度的加深,類似仲裁機構這種機構上的配置就變得非常必要。
對內,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工商登記辦理時間不超過2.5天,公章刻制時間不超過1天,河南企業開辦時間不超過4.5天……得益于我省“一網通辦”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推進,當前,與企業辦事相關的許多程序和環節都實現了優化,最大程度上減去了企業經營的制度性成本。隨著改革的深化,政府部門“寓服務于管理”將變為“寓管理于服務”。“管理者”角色進一步淡化,“服務者”角色逐步強化,將促使政府職能、運轉效率向著更加科學、合理的目標前進。
檢驗營商環境改善的成效,最終是由市場主體說了算。有人說:評價政策好不好,就看企業家臉上笑不笑、笑得燦不燦爛。這是一個形象的比喻,提醒相關部門時刻以實際成效檢驗政策得失。
企業家擔心朝令夕改的政策,可望不可即的“桃子政策”,束之高閣的“抽屜政策”。避免類似情況發生,我們就要將行之有效、有利于生產力發展的政策制度化、法律化,將優化營商環境的做法固定化、長期化,為經濟社會發展源源不斷注入新活力。
來源:河南日報
作者:河南日報評論員丁新科
編輯:河南商報 孫亞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