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觀眾對電影節并不陌生,國內有北京電影節和上海國際電影節兩個重量級項目,國際上有威尼斯、戛納和柏林電影節等歷史悠久的電影節。對于觀眾來說,一個電影節是集中欣賞平日在影院中難得一見的好電影的最佳時機。對于電影工作者來說,也能促進交往和合作,并為發展電影貿易提供方便。電影節往往還設立各種獎項對做出貢獻者給予獎勵,各項因素交織在一起,從而使得電影節成為推動電影藝術、提高電影藝術水準的活動。
國內的電影節也越來越多,昨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獲悉,首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將于12月9日在三亞舉行,第三屆澳門國際影展暨頒獎典禮也將于下個月在澳門舉行。近年來,除了北京電影節、上海電影節、金雞百花電影節等傳統電影節活動外,很多地方性的電影節也越來越多,我們需要這么多電影節嗎?通過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的走訪,看著亂花漸欲迷人眼的電影節,電影人追求的是如何通過這個平臺獲得良好的機會,而對于影迷來說,能夠看到什么樣的電影則是頭等大事。
宣揚個性電影節開始走差異化道路
北京電影節海納百川,上海電影節小家碧玉,這是多年來影迷對這兩個電影平臺的印象,一個新的電影節如何凸顯自己的特色成了首要的任務。據海南島國際電影節組委會介紹,這臺新的電影節以“全年展映、全島放映、全民觀影、全產業鏈”為目標,打造專業性和國際化兼具的電影節,還將逐步實現全年不同主題的優秀影片展映。

海南島電影節視覺元素
在具體的產業鏈布局上,組委會的思路是參照目前國內成熟的影視拍攝基地。在海口、三亞等市縣推動具有較大優惠力度的影視創業推廣政策,吸引一批有實力的公司來海南落戶,另外還將重點培養海南本地的影視創作力量,在促進海南影視文化與外界交流的同時,提升海南本土電影人的電影創作水平和技能。
與海南島電影節的雄心壯志相比,第三屆澳門國際影展則顯得相當親民,它將重點放在“看電影”上。組委會希望為觀眾建立一個雅俗共賞的藝術電影世界,計劃分別邀請三位亞洲導演,各自挑選一部對他們創作具啟發性、別具欣賞價值的類型片,其中包括《阿拉伯的勞倫斯》《辣手神探》等經典影片。從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參加的第一屆澳門國際影展的情況來看,除了個別極暢銷影片外,大部分場次都能滿足觀眾的需求,在藝術性和影片的多樣性上做到了極致。
培養新人國內電影節還需努力
電影人李鑫表示,評價一個電影節好不好有三個標準,一是能否展映足夠多的好電影,二是主競賽單元能否評選出服眾的作品,三是能否通過這個平臺推薦更多的電影新人。近年來,上海電影節通過各種途徑來展示中國電影新力量,也有很多新人通過不同的電影節平臺來證明自己,不過國內最為電影人稱道的新人平臺是相對來講名不見經傳的西寧FIRST青年影展。
青年導演的處女作是FIRST青年影展的香餑餑,比如忻鈺坤的《心迷宮》就是在這個平臺嶄露頭角的。據統計,近年來陸續有《到阜陽六百里》《歸途列車》《命運速遞》《暴雪將至》《大象席地而坐》等影片誕生,今年暑期檔的大熱電影《我不是藥神》的導演文牧野最初也是從FIRST青年影展走出來的。
在今年的上海國際電影節論壇上,FIRST青年影展創始人宋文介紹,FIRST影展后期的各種“實驗室”更注重陪伴導演成長,現在太多的制作方在講“扶持”,“扶持是自上而下的,容易把新導演培養成乖寶寶,但新導演是斗爭出來的。機構和導演應該是平等陪伴的角色,如果有幸幫助了一個有才能的年輕人,你應該以和他在一起為榮耀,而不是居高臨下的姿態”。
滿足觀眾這是電影節的終極使命
本月中旬,2018“一帶一路”國際電影交流活動在鄭州啟幕,波蘭、印度、伊朗、越南、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的不同影片進行交流展映。這是近年來鄭州舉行的為數不多的電影專項活動,但讓鄭州影迷遺憾的是,據主辦方當時介紹,這項活動展映的影片只針對電影從業者開放,普通觀眾并沒有觀看這些交流影片的機會。
電影業內有普遍的觀點認為,作為一個成熟的電影節,選擇合適、豐富的影片,讓普通觀眾有機會接觸盡可能多的院線以外的影片是自己的使命。電影人張敏濤介紹,一個電影節會組成一支專業的策展團隊,根據電影節的風格來規劃選片方向,在考慮報名影片的品質、國別的基礎上,豐富展映類型。根據時代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各家電影節還會增加新技術電影單元。
張敏濤認為,舉辦電影節、電影展映等相關活動越來越成為一個城市電影軟實力的表現。雖然電影節并不能為票務平臺和主辦方帶來太多利潤,但影迷們的口碑對城市是一次良好的營銷,特別是類似于鄭州這樣的國內二線城市,如果能成功舉辦一個既迎合業內,又能貼近觀眾的電影節,足以會使它的文化品位再上新臺階。
作者: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王峰
編輯:河南商報 張路
來源:大河報

國內的電影節也越來越多,昨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獲悉,首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將于12月9日在三亞舉行,第三屆澳門國際影展暨頒獎典禮也將于下個月在澳門舉行。近年來,除了北京電影節、上海電影節、金雞百花電影節等傳統電影節活動外,很多地方性的電影節也越來越多,我們需要這么多電影節嗎?通過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的走訪,看著亂花漸欲迷人眼的電影節,電影人追求的是如何通過這個平臺獲得良好的機會,而對于影迷來說,能夠看到什么樣的電影則是頭等大事。
宣揚個性電影節開始走差異化道路
北京電影節海納百川,上海電影節小家碧玉,這是多年來影迷對這兩個電影平臺的印象,一個新的電影節如何凸顯自己的特色成了首要的任務。據海南島國際電影節組委會介紹,這臺新的電影節以“全年展映、全島放映、全民觀影、全產業鏈”為目標,打造專業性和國際化兼具的電影節,還將逐步實現全年不同主題的優秀影片展映。

海南島電影節視覺元素
在具體的產業鏈布局上,組委會的思路是參照目前國內成熟的影視拍攝基地。在海口、三亞等市縣推動具有較大優惠力度的影視創業推廣政策,吸引一批有實力的公司來海南落戶,另外還將重點培養海南本地的影視創作力量,在促進海南影視文化與外界交流的同時,提升海南本土電影人的電影創作水平和技能。
與海南島電影節的雄心壯志相比,第三屆澳門國際影展則顯得相當親民,它將重點放在“看電影”上。組委會希望為觀眾建立一個雅俗共賞的藝術電影世界,計劃分別邀請三位亞洲導演,各自挑選一部對他們創作具啟發性、別具欣賞價值的類型片,其中包括《阿拉伯的勞倫斯》《辣手神探》等經典影片。從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參加的第一屆澳門國際影展的情況來看,除了個別極暢銷影片外,大部分場次都能滿足觀眾的需求,在藝術性和影片的多樣性上做到了極致。
培養新人國內電影節還需努力
電影人李鑫表示,評價一個電影節好不好有三個標準,一是能否展映足夠多的好電影,二是主競賽單元能否評選出服眾的作品,三是能否通過這個平臺推薦更多的電影新人。近年來,上海電影節通過各種途徑來展示中國電影新力量,也有很多新人通過不同的電影節平臺來證明自己,不過國內最為電影人稱道的新人平臺是相對來講名不見經傳的西寧FIRST青年影展。
青年導演的處女作是FIRST青年影展的香餑餑,比如忻鈺坤的《心迷宮》就是在這個平臺嶄露頭角的。據統計,近年來陸續有《到阜陽六百里》《歸途列車》《命運速遞》《暴雪將至》《大象席地而坐》等影片誕生,今年暑期檔的大熱電影《我不是藥神》的導演文牧野最初也是從FIRST青年影展走出來的。
在今年的上海國際電影節論壇上,FIRST青年影展創始人宋文介紹,FIRST影展后期的各種“實驗室”更注重陪伴導演成長,現在太多的制作方在講“扶持”,“扶持是自上而下的,容易把新導演培養成乖寶寶,但新導演是斗爭出來的。機構和導演應該是平等陪伴的角色,如果有幸幫助了一個有才能的年輕人,你應該以和他在一起為榮耀,而不是居高臨下的姿態”。
滿足觀眾這是電影節的終極使命
本月中旬,2018“一帶一路”國際電影交流活動在鄭州啟幕,波蘭、印度、伊朗、越南、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的不同影片進行交流展映。這是近年來鄭州舉行的為數不多的電影專項活動,但讓鄭州影迷遺憾的是,據主辦方當時介紹,這項活動展映的影片只針對電影從業者開放,普通觀眾并沒有觀看這些交流影片的機會。
電影業內有普遍的觀點認為,作為一個成熟的電影節,選擇合適、豐富的影片,讓普通觀眾有機會接觸盡可能多的院線以外的影片是自己的使命。電影人張敏濤介紹,一個電影節會組成一支專業的策展團隊,根據電影節的風格來規劃選片方向,在考慮報名影片的品質、國別的基礎上,豐富展映類型。根據時代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各家電影節還會增加新技術電影單元。
張敏濤認為,舉辦電影節、電影展映等相關活動越來越成為一個城市電影軟實力的表現。雖然電影節并不能為票務平臺和主辦方帶來太多利潤,但影迷們的口碑對城市是一次良好的營銷,特別是類似于鄭州這樣的國內二線城市,如果能成功舉辦一個既迎合業內,又能貼近觀眾的電影節,足以會使它的文化品位再上新臺階。
作者: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王峰
編輯:河南商報 張路
來源:大河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