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黃淮平原上有一個鄉(xiāng)村——葉縣田莊鄉(xiāng)半坡常村。王福生就生長在這里。
今年42歲的王福生是土生土長的半坡常村人。多年前,以種地為生的他,雖然能滿足溫飽,但日子依然過得緊巴巴。2009年,在農民自愿的基礎上,王福生發(fā)起成立了葉縣福旺蔬菜種植合作社,日子才漸漸有了改變。
隨著技術經(jīng)驗的積累,王福生成功種植出了黑圣女果、五彩椒、紫茄、水果黃瓜等十多種特色蔬菜和反季蔬果,并注冊“興葉”牌商標,成了遠近聞名的“蔬菜大王”。
自己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數(shù)。靠種植大棚蔬菜富起來的王福生看著身邊很多還不富裕的鄉(xiāng)親,心里很著急,一心想著讓他們一起搞種植,一起富起來。
王福生鼓勵大家向土地要效益、向科技要效益。對加入專業(yè)合作社的村民,他免費傳授蔬菜種植技術,對銷路有問題的主動幫助找銷路。經(jīng)過示范帶動,周邊武樓、英李、余莊、張林莊、黃營等十多個村的村民加入他的合作社,帶動田莊鄉(xiāng)發(fā)展現(xiàn)代農業(yè)1萬畝以上,蔬菜、林果種植戶1000多戶。入社農民人均年收入上萬元。
“我在福生這兒干的都是輕活兒,雖然上了年紀,摘個黃瓜、番茄還是沒問題的。”半坡常村村民武桂云說。武桂云今年已經(jīng)70歲,老伴兒李法治患有腦溢血,沒有勞動能力。家里生活十分困難。王福生得知情況后,便把武桂云、李法治老兩口都吸納進合作社。武桂云可以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兒,每年3500元,李法治則不用勞動,每年固定享受1200元。
如今,王福生的蔬菜、林果基地已經(jīng)成為縣產業(yè)扶貧基地,直接帶動貧困戶就業(yè)27人,人均月工資收入達到1200元。王福生也先后被評為“全國農業(yè)勞動模范”“河南省勞動模范”“鷹城最具創(chuàng)新力人物”等。
來源:河南日報
編輯:河南商報 孫亞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