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下午,河南省法學會非公經濟法治研究會2018年年會舉行。
河南省法學會非公經濟法治研究會副會長、河南省金博大律師事務所首席合伙人陸詠歌在會上指出,民營企業家面臨的壓力很大,不要讓企業家的“有限責任”變成“無限責任”,保護民營企業家任重道遠。
【壓力】
民營企業家需要輕裝上陣
截至2017年底,我國民營企業的數量超過2700萬家,個體工商戶超過了6500萬戶,注冊資本超過165萬億元,民營經濟占GDP的比重超過了60%,撐起了我國經濟的“半壁江山”。
陸詠歌說,承擔市場經營風險的人是民營企業家,參與民營企業工作的人是打工者,也就是說,出資的、承擔虧損的不論大小都是企業家。
一個公民,看準了一個生意,拿了家里10萬元,成立了有限責任公司,后經營不善負債100萬。民營企業家承擔的責任是多少?
“零。”陸詠歌說,“前提是個人財產和公司財產劃分清楚。”這就是“公司法”中的“有限責任”的含義。但是,現在對民營企業家采取的是“無限責任”。就拿銀行貸款來說,企業家要把家里的房產做抵押,一旦出現風險,就面臨房子被拍賣的境地,企業家擔負的責任多,背負的重擔也多。
陸詠歌說,不能讓企業家滿懷信心進入市場,一旦出現風險,就讓企業家一夜回到“解放前”,不但自己套進去,家人也不得安生。保護民營企業家,任重道遠。
【支持】
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陸詠歌說,法學會非公經濟法治研究會集中了學界、律師、法院、民營企業家等多方力量,應該積極思考問題、反映問題,拿出有分量的建議。
“我們要吸引省外、境外的投資商來河南,選擇中原腹地,我們有勞動資源、交通和營商環境的優勢。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法治是必須的。有了國家的法律之后,要提高行政執法人員的素質,保護民營經濟要落到實處。”陸詠歌說。
陸詠歌提議,研究會的每一位理事,每年搜集一個案例進行具體研討分析,利用研究會團隊的力量,以點帶面發揮作用,打造河南更好的營商環境,讓企業家輕裝前進。
河南省工商聯民營經濟發展服務中心主任陳孝杰在作工作報告時指出,河南省法學會非公經濟法治研究會自成立以來,圍繞非公經濟發展環境開展研究,建諍言、獻良策、出實招,為服務好民營企業,組織研究會的專家委員送法進企業,走進地市工商聯和企業,進行破產法等法律宣傳,幫助企業用好企業重整保護政策法律規定,促進企業轉型發展。
來源:河南商報
作者:河南商報記者 吳海舒
編輯:河南商報 孫亞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