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鐵莊大部分時間都和廚師在一起研發菜品
河南商報記者 張郁/攝
2007年,27歲的王鐵莊決定開一家屬于自己的豫菜館。那年夏天,整整3個月,他騎著一輛小電車穿梭在鄭州,只為找一處最合適的選址,手臂都被太陽曬脫了一層皮。
為了省錢,他擼起袖子親自裝修;為減少人力成本,飯店運營后,他用剩余不多的積蓄給自己換了一輛更大的電動車,每天早上5點鐘到菜市場拉貨,回到店里他又變成廚師上灶燒菜……就這么一拳一腳,王鐵莊打出了河南豫菜新招牌。
【人物名片】
王鐵莊 38歲 阿莊地道豫菜品牌創始人
一句話評價:
二十年如一日的豫菜追隨者
【個人感悟】
我趕上了改革開放的紅利期,可以說之后的從廚、創業都得益于此。改革開放下,國家經濟的飛速增長,帶動了很多行業的發展,包括餐飲業的繁榮,這也是豫菜、阿莊品牌能夠順利成長的原因之一。
過去的22年,我的一切都圍繞著豫菜,未來20年也一樣。沉下心來,用高品質的菜品來服務這座快速發展的國家中心城市。我們企業的使命和愿景就是做好豫菜的傳承與發展,根植河南,讓更多人愛吃地道豫菜,這也是我個人的使命和愿景。
一次啟蒙
老師的指點 讓他對豫菜有了更完整的認知
2007年9月,“阿莊美食——經典豫菜”第一家店正式營業,王鐵莊邀請了自己的恩師,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原烹飪技藝(豫菜)代表性傳承人陳進長大師前來坐鎮。“遇見老師之后,我才算是對豫菜有了一個更完整的認知,有了更清晰的學習目標。而這些,都是我能開店的重要基石。”王鐵莊說。
1996年他剛入行,面臨的是餐飲行業“僧多粥少”的局面,餐廳少、學徒多,學技術自然就難。廚房里學不到,王鐵莊就私下惡補。那時王鐵莊的就職單位在燕莊給他們租了一間平房做宿舍,每天晚上下了班,王鐵莊就揣幾個蘿卜、菜頭,回宿舍練習刀工
一直到2003年,他到了“豫菜基地”金河賓館就職,并結識陳進長大師,見到了烤鴨、鍋貼、套四寶等正宗豫菜的經典做法,覺得震撼而可惜:震撼于豫菜的厚重,又為眼前豫菜的沒落感到可惜。
彼時金河賓館生意火爆,但畢竟在體制內,沒辦法快速擴大經營或推廣。“最好的辦法,是開一家自己的豫菜館。”王鐵莊說。
一些挑戰
創業資金短缺 他親自跑菜市場挑揀原料
2007年決定開店的王鐵莊,只有10萬元,這限制了他對選址、裝修、用工成本的想象力。
王鐵莊的第一家店選在了金水東路黃河南路口的位置,占地300平方米。為了省錢,許多施工是王鐵莊做的。一邊裝修一邊借錢,最后投資整體算下來,王鐵莊花了大概28萬元。
9月份,王鐵莊的第一家店“阿莊美食——經典豫菜”開業。開業后,王鐵莊用剩余不多的積蓄,給自己買了輛更大的三輪電動車。“每天早上5點鐘起床,騎著電車去市場買菜,所有的原料自己挑揀;8點多回到廚房,還得繼續備菜、炒菜。”王鐵莊回憶說。
“想過創業難,但沒預料到會那么難。”王鐵莊說。阿莊美食開業第一天,營業額只有800元。
科班出身的王鐵莊深知技術對廚師的吸引力和重要性,于是他建立“師徒幫帶”制度,連他自己都收了徒弟。
“我們在后廚做了哪些工作,顧客肯定沒興趣,唯一能留住他們的機會,就是端到眼前的菜品。”王鐵莊說。
很快,阿莊美食的鍋貼、烤鴨等經典豫菜,在鄭州叫響了名。到2008年年初,門店日營業額破萬。
一份熱忱
未來10年 阿莊會堅守豫菜的傳承與發展
2011年3月,阿莊美食通泰路店開業;2013年3月,阿莊美食航海路店開業。
“2015年年底,我們先對第一家店進行了升級,品牌更名為‘阿莊地道豫菜’,聚焦豫菜,對品牌進行梳理定位。”王鐵莊說。
更名之后,門店前廳、后廚,全部進行了二次裝修。尤其在后廚改造上,王鐵莊毅然拆掉了原有的包間,改做明檔廚房。王鐵莊形容這是自己的“二次創業”。
“蝦鍋貼”是阿莊地道豫菜的代表菜品之一,在傳統鍋貼的基礎上做了進一步改良和創新,選用湛江鮮蝦,連煎鍋的厚度都一再經過測試。“鍋厚1.5cm,鍋貼長11cm、重35克。”王鐵莊流利地說出了蝦鍋貼的制作標準。
他像是又變回了一名廚師,但王鐵莊的心態,和品牌創立之初已全然不同。王鐵莊說,“未來10年會是豫菜發展的黃金10年,阿莊依舊會堅守豫菜的傳承與發展。”
王鐵莊形容自己對豫菜的熱愛,二十年如一日,“下一個20年,我還會這樣。”王鐵莊說,“我甚至想過退休之后的生活,可能會開一間精致的工作室,豫菜還得繼續做。”
來源:河南商報
作者:河南商報見習記者 郝楠楠
編輯:河南商報 孫亞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