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鄭報融媒記者 蘇瑜 楊麗萍)備受矚目的中國首部百家姓主題電視劇《龍族的后裔》6日晚在河南衛(wèi)視熒幕首秀,播出了第一、二集“姜”姓得姓始祖炎帝的傳奇故事,氣勢恢宏、動人心弦,引發(fā)廣大觀眾的強烈共鳴。
你還知道哪些姜姓的名人?你知道的姜姓都分布在哪些地區(qū)?歡迎關注《龍族的后裔》公眾號,回復給我們,我們將認真匯總收集,存入百家姓姜姓檔案庫。姓氏文化的傳承,需要您的參與。
小到個人家庭,后到事業(yè)創(chuàng)新,大到文化傳承,《龍族的后裔》正能量滿滿、啟迪不斷,為觀眾打開了一扇通往神秘姓氏文化的大門。
涿鹿之戰(zhàn)后,炎帝世居姜水,炎帝也就成為“姜”姓始祖。至今,姜姓世代繁衍達百余代,是呂氏、崔氏、高氏、盧氏、丁氏等240多個姓氏的血緣始祖。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原姓氏中原尋根》叢書作者之一徐玉清告訴記者,姜姓的起源主要有如下幾支:炎帝神農氏、伯夷之后、齊太公姜尚裔孫、古部族名和外族的改姓。
“炎帝是姜姓中最早的一支,炎帝的子孫一度被迫改從他姓。帝舜晚年賜伯夷恢復祖姓姜,以繼承炎帝之后,賜氏為呂,并封他為呂侯,形成呂氏部族。”
徐玉清介紹說,由于長期的遷徙移居、發(fā)展繁衍,到殷(商)代末年,姜姓部族在東方所建立的國家已有齊、許、申、呂、紀、州、萊、向等。呂與申,皆為四岳部落之后,屬羌人的一支,是姜姓的重要分支。
姜姓齊國衍生出齊、邱、丘等眾多姓氏,姜姓齊國滅亡后,也有部分平民以祖姓姜為姓。這支姜姓始祖為齊太公姜尚,也是影響最大的一支。
徐玉清解釋說,在古代,姓與氏有著不同的意義,婦孺皆知的姜子牙,實際上是姜姓,呂氏,名望,字子牙,后人也稱他為呂尚或姜尚。
“姜太公故里就在河南衛(wèi)輝,有姜太公墓、太公祠、太公垂釣處等重要遺跡,是姜姓尋根拜祖的圣地。”
歷史上,姜姓名人輩出:齊桓公姜小白居春秋五霸之首;東漢隱士姜肱以孝行著聞天下;軍事家姜維在諸葛亮死后繼志北伐;此外,還有南宋文學家、音樂家姜夔,南宋名將姜才;以“善書”聞名海內并遠播日本,被譽為“一代書宗”的明朝書法家姜立綱;畫羽毛盛稱天下第一的清初著名書畫家姜彭……
及至近現代,有皖西北紅軍和革命根據地創(chuàng)建人之一姜鏡堂,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少將姜茂生,國學大師姜亮夫,南開大學數學系的創(chuàng)始人姜立夫,北京大學教授、數學家、拓撲學家姜伯駒,當代著名易學家姜智元,國家特一級演員、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姜昆等,他們以卓越的貢獻書寫自己的精彩人生,成為領域內的標桿和榜樣。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姜姓工作委員會副會長姜再新告訴記者,炎姜一脈,源遠流長。目前,全球姜姓人口大約800萬,全國大約540萬,其中以山東為最多,東北三省、江蘇、安徽、河南、湖北、湖南也多有分布,其次是貴州、浙江。“現在17個省成立有姜姓工作委員會,其中河南的姜姓工作委員會是成立較早的,開展各種形式的姓氏文化的研究、梳理,以及尋根問祖活動,已近5年”。
一部姓氏文化史就是一部華夏傳承史,《龍族的后裔》藝術再現先祖形象、追溯民族淵源、傳承姓氏文化,通過每一個姓氏的得姓始祖,把仁、智、禮、義、信,忠、孝、廉、勇、恥完全融入故事中,讓觀眾在了解中華文脈的同時,又樹立了當代的核心價值觀。該劇的播出將進一步增強中華傳統文化的向心力與凝聚力,在海內外產生深遠影響。
一個個姓氏如同歷史的切片,合在一起就是中華民族的全息圖。
《龍族的后裔》第三、四集“張”姓得姓始祖張揮的故事,將于本周日晚9時在河南衛(wèi)視繼續(xù)播出,歡迎屆時收看。
編輯:河南商報 郭佳慧
來源:鄭州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