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9日,2018河南省物流企業家年會暨河南物流企業50強、河南物流企業十大領軍人物頒獎典禮在鄭州舉辦。河南省物流協會會長譚榮鑄,河南日報報業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編輯肖建中,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研究員張國強,河南省商務廳投資促進局局長徐大群,中國電信特聘物流信息化專家陳永暉,河南省道路運輸管理局張佳佳等嘉賓和全省物流行業骨干企業負責人300余人參加了本次大會。
本次大會還舉行了頒獎儀式,對河南物流企業50強、河南物流企業十大領軍人物進行了授牌。河南能源化工集團國龍物流有限公司、河南省順豐速運有限公司、國藥控股河南股份有限公司等50家企業被推選為河南物流企業50強;鄭州長通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志萍、傳化智聯河南大區總裁葉文雄、河南省新華書店發行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宋保安等被推選為河南物流企業十大領軍人物。
與會專家表示,入選的50家企業在企業規模上涵蓋了全國層面上的領軍企業,如順豐速運、京東供應鏈等,以及省內的大中型企業如國龍物流、安鋼運輸等;在運營業態上囊括了鐵路、公路、航空、航運等不同運輸方式的物流企業;也涵蓋了冷鏈、快遞、電商、商貿、出版、醫藥等物流配送企業;還包括了科技、智慧物流等一批高成長性企業。比較全面地代表了全省的物流業現狀。
為了使社會各界更好地關注、支持物流行業發展,更好地總結河南物流業發展成果,提升河南知名物流企業品牌影響力,河南日報特將改革開放40年來我省物流業發展情況做一下梳理,并展示、宣傳河南物流企業50強,共同促進我省物流業做大、做強、做優。
資料鏈接
河南物流業輝煌40年
自1978年中國從國外引進“物流”這一概念,至今中國物流已走過了40年的路程,40年來,河南物流經歷了起步期、成長期、高速發展期,今天,已經發展成為萬億規模的現代物流產業。同時,也從簡單的商品流通發展為溝通四方、連貫全球的綜合物流與供應鏈產業,不但成為推動省域經濟發展的“加速器”,還承載著“一帶一路”建設的國家使命。
1994年,全長81公里的鄭州至開封高速公路建成通車,河南成為全國第十個擁有高速公路的省份。
2003年8月鄭州市政府公布《鄭州市商業網點規劃》,繪就“鄭州物流中心城市”的雄偉藍圖。
2010年4月下發的《河南省物流業發展規劃(2010-2015)》(豫政〔2010〕38號)首次提出“1+10”特色物流發展體系,進一步明確了建設鄭州國際物流中心的重要任務,鄭州國際物流園區、航空港物流園區、保稅物流中心等主要物流集聚地進入建設期,冷鏈、醫藥、保稅等行業物流異軍突起,公路和鐵路雙十字架的交通優勢越來越顯著,物流業發展基礎越來越厚實。
2010年11月下發的《關于促進河南省現代物流業加快發展若干政策措施》共九項33條,從企業注冊、土地價格、稅收等方面支持我省物流業放開手腳,大踏步發展。
2014年6月下發的《河南省物流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為推動全省物流業提速發展,加快高成長服務業大省建設,制定了行動計劃。
2016年10月,《河南省推動交通物流融合發展工作方案》明確到2020年,基本形成設施一體銜接、信息互聯互通、市場公平有序、運行安全高效的交通物流發展新體系。力爭到2020年,全省物流業增加值達到3000億元,年均增長8.6%。
2017年,省政府辦公廳先后印發了《河南省物流業發展規劃(2018-2020年)》《河南省物流業轉型發展三個方案》《關于進一步推進物流降本增效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等綱領性文件,提出我省將著力于建設現代國際物流中心、構建全產業鏈現代物流強省的定位,以冷鏈物流、快遞物流、電商物流為突破口,加快現代物流業轉型發展。今年1月9日,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河南省促進物流業轉型發展若干措施》,從八個方面提出23項具體措施,部署推進電商、冷鏈、快遞物流業轉型發展相關工作。
40年砥礪前行,我省物流業發生了根本性變革,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走出了一條具有鮮明特色的創新發展道路,物流業為我省成為“內陸開放新高地”提供了有力支撐,對產業升級、流通業改革、發展方式轉變和人民生活改善發揮了重大作用。
看數據:2017年,全省物流業增加值2352.8億元,增長8.7%;完成投資2487.5億元,增長27.9%,增速高于全國13.1個百分點;全年社會貨運量22.94億噸,貨物周轉量8160.36億噸公里;全年快遞業務件量超過10億件,同比增長28%;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下降為15.7%。
看優勢:河南構建陸上、空中、網上三條“絲綢之路”,逐漸變身為開放高地。
鐵路截至2017年年底,全省鐵路總里程達5199.76公里,中歐班列(鄭州)如今累計開行總量1000多班,覆蓋歐盟和俄羅斯及中亞地區24個國家121個城市。
公路總里程26.7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523公里,實現了全省所有縣(市)20分鐘上高速。
內河通航里程達1589公里,初步形成了4條“通江達海”的水運通道。
航空運輸:2017年,鄭州機場貨郵吞吐量首次突破50萬噸,躋身全球50強。目前鄭州機場貨運運力、全貨機航線數量、航班量及通航城市數量均居全國第5位,基本形成橫跨歐美亞三大經濟區、覆蓋全球主要經濟體的樞紐航線網絡,成為“空中絲綢之路”重要節點機場。
看隊伍:截至2018年上半年,按照國家標準評審認定的A級物流企業共137家,其中代表國內最高水平的5A物流企業7家,一批綜合實力強、引領作用大的龍頭骨干企業加速成長。在電商、快遞、汽車、冷鏈等細分市場領域,出現了追趕或超越全國領先水平的標桿企業。目前,我省物流業從業人員超過80萬人,成為服務業就業主渠道之一。全省已有44所本科院校和70余所中、高職院校開設了物流專業,形成了從中職、高職、專科、本科到碩士物流人才教育體系,在校生規模達4萬人。在職培訓同步推進,已有5萬人參加了物流、采購等職業能力等級培訓與認證,多層次、全方位、高素質的物流人才隊伍快速成長壯大。
看政策: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物流業的發展,2005年,我省就建立起現代物流工作聯席會議制度,13年來,省政府及相關部門相繼出臺規劃、政策,支持促進和規范發展物流業的管理體制逐步完善。河南省物流協會等行業社團組織深入企業調研,積極反映行業訴求,參與政府決策。政府、企業和協會溝通協調的工作機制逐步形成,推動物流業發展的政策環境持續向好。
僅2018年,省政府就印發了多份文件,大力支持物流業做大做強,2018年1月,印發了《河南省促進物流業轉型發展若干措施》;7月,河南省人民政府、中國民用航空局聯合印發《鄭州國際航空貨運樞紐戰略規劃》;8月,河南省發改委公布《關于做好2018年河南省降成本重點工作的通知》,河南省商務廳等5部門印發了《河南省城鄉高效配送重點工程實施方案》;11月,省政府印發《河南省新能源及網聯汽車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12月,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又印發了《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實施意見》,加快推動我省供應鏈創新與應用,促進產業組織方式、商業模式和政府治理方式創新,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全省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率,物流業發展躍上新高度。
2018年12月25日,國家發改委、交通部聯合印發了《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和建設規劃》,在全國范圍內選擇127個具備一定基礎條件的城市作為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我省的鄭州、洛陽、商丘、南陽、安陽、信陽六個城市入選,充分說明了我們在全國物流版圖上的重要性。同時,這個規劃又給河南物流業的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大好機會。
記者:河南日報 李保平編輯:河南商報 郭爽
來源:河南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