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位鄭州市民向河南商報記者反映,在高額收益的誘惑下,他們使用弘山財富App理財,可沒想到的是,1月19日開始App突然打不開了,這些市民覺得自己投資遇到詐騙了。
這款名為弘山財富的App究竟是如何運作的?是否涉嫌詐騙?河南商報記者進行了探訪。
還有11萬元的投資,App突然無法正常打開了
“最早投的都是一兩千元的項目,三五天就收回了。然后就多投了點,沒想到App突然就打不開了。”談起從去年12月底到今年1月中旬的這段網絡理財經歷,鄭州市民楊先生后悔莫及。
楊先生介紹,去年12月底,他通過一個名叫“曉讀書”的微信公眾號,看到了一篇理財類文章,題為《好消息!沒買車買房的機會來了,這個行業必須爆發……》。文章介紹了一款名為弘山財富的App,并稱“在家即可輕松賺”,于是楊先生便下載了該App嘗試理財。
“這里邊的項目大多是短期的,并且獲得的收益很可觀。”楊先生說,在高額收益的誘惑下,自己開始了投資,起初是小打小鬧,之后投資額越來越大。楊先生說,在大額度投資時,自己也曾懷疑過,但到手的收益,讓他放松了警惕,非但如此,他還把自己的女朋友也拉了進來。到今年1月19日,兩人在弘山財富App里還有11萬元的投資,沒想到App突然無法正常打開了。
“當時,我就感覺自己可能被騙了,趕緊報了警。”楊先生說,警方目前已經立案,但不知道啥時候才能把錢要回來。
“突然打不開App,我還以為是系統故障,后來去網上查了查,發現很多人都在反映這個情況,這才覺得自己被騙了。”家住新鄉市平原新區的段先生,也有著類似的經歷,去年11月底,他也通過一篇公眾號文章接觸到弘山財富App。
在一個弘山財富河南維權微信群里,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50多名群成員投資金額少則一兩千元,則十多萬元。
有人投入22000元,不到倆月獲得11000元收益
楊先生說,下載App后,他根據提示用手機號碼注冊了賬戶,然后只需輸入身份證號碼就能完成實名認證,不需要上傳其他身份信息材料。
“里邊的項目一般都有起投額和總額度,還會注明收益情況。”楊先生介紹。楊先生向河南商報記者展示了幾張項目截圖,其中有不少涉及風電、環保、水務、地下管廊等領域的工程項目。
根據楊先生提供的項目截圖,河南商報記者發現,弘山財富App里的項目收益不菲。一個名為“年度最強福利”的項目,起投額為10000元,項目周期5天,日分紅2019元,而且每日返息,到期還本。按照這種標準,只需投資10000元,每天就能分紅2019元,5天下來光利息都10095元,能賺一倍多。
段先生表示,從去年11月底到今年1月中旬不到倆月里,他一共在弘山財富App投資了22000元,獲得的收益達11000元左右。“我只取出了4000元,剩下的本金和收益還沒來得及取,App就打不開了。”段先生說。
在弘山財富河南維權微信群里,多名群成員告訴河南商報記者,是通過微信公眾號文章了解到弘山財富App的。
楊先生發給河南商報記者一張“曉讀書”公眾號推文截圖,“內文已經刪了,但標題頁面還在。”楊先生說。圖片顯示,相關文章推送日期為2018年11月6日。隨后,河南商報記者聯系上了該公眾號一名自稱“曉曉”的工作人員,詢問其是否刊發過此文,對方表示:“沒有吧,好像不叫弘山。”而楊先生發給記者兩張“曉讀書”公眾號對其回復內容的截圖。其中,“曉讀書”稱,文章是由廣告公司提供的,已第一時間刪除。“理財App出了問題,你直接找他們公司主體。”
也有人表示,他們是通過鄭州一家廣播媒體的微信公眾號了解到此理財App的。
警方回應:已對此事立案,目前正在偵辦中
段先生介紹,在弘山財富App中投資項目,都會自動生成一份電子合同。合同的甲方為投資人,乙方則是“寧夏弘山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這是一家什么樣的公司呢?河南商報通過天眼查獲悉,該公司注冊地址位于寧夏銀川市金鳳萬達廣場,其經營范圍明確顯示,“不得從事非法集資、吸收公眾資金等金融活動”。值得注意的是,該公司已于1月22日注銷。
河南商報記者多次撥打天眼查和投資者提供的公司電話,均無人接聽。隨后,河南商報記者發現,該公司最大股東陳某共入股了7家公司,記者聯系上了其中一家,不過,工作人員稱陳某不是該公司的。
App突然無法使用,不少投資者向當地警方報案。2月18日,銀川市公安局金鳳分局官方微博“平安金鳳”發布了相關警情通報。通報稱,該局經濟犯罪偵查大隊陸續接到弘山財富App受害人報案,于1月22日對寧夏弘山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涉嫌集資詐騙案立案偵查。
2月21日,河南商報記者從銀川市公安局金鳳分局獲悉,該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提醒
用App理財,這些事一定要當心
原本正常使用的理財App突然無法打開,弘山財富App是否存在詐騙行為?
河南予瑞律師事務所律師李華陽分析,在這個事件中,如果該公司的主要負責人等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且存在詐騙的直接故意,以虛構事實或隱瞞真相的方式,使被害人基于錯誤認識而處分了財產,此時該公司的主要負責人等涉嫌詐騙罪。如果沒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公司注銷僅是因為經營不善破產等正常原因,則不存在詐騙行為。
“理財App突然無法正常使用,情況很多。有的是經營遇到問題,有的可能涉嫌非法集資。消費者很多時候難以確定是否存在詐騙。”鄭州市公安局犯罪偵查局反詐中心的郝警官說,建議消費者理財時選擇銀行等正規渠道。
李華陽稱,投資人在網絡App理財平臺上投資時,應注意審查互聯網理財平臺是否在工商局進行注冊、是否經過相關部門審批發行等。另外,對于高額回報承諾的宣傳,投資者應當尤為警惕。最后,投資者應當注意保存相關證據,發現受騙后應及時報案。
編輯:河南商報 郭爽
來源:河南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