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大都市區建設上演“加速度”。和鄭州一河之隔的焦作,作為鄭州大都市區的門戶城市,在產業發展和文旅融合等方面具有多重優勢。在鄭州大都市區的新格局中,焦作將和鄭州“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兩市怎樣密切聯手?
日前,河南商報記者專訪全國人大代表,焦作市委副書記、市長徐衣顯,深度了解鄭焦融合發展的新進展和大動作。
鄭焦融合發展全域空間規劃
今年啟動編制
河南商報記者:過去這一年,在鄭州大都市區建設中,焦作有了哪些新進展?
徐衣顯:《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賦予焦作建設鄭州大都市區門戶城市的定位,省委、省政府將“鄭焦深度融合”上升為省級戰略,為焦作發展帶來了重大歷史機遇。
過去的一年,焦作認真落實鄭焦深度融合發展戰略,明確了建設“一樞紐、一中心、兩新城、兩走廊、三平臺、四綠帶”的發展格局,為下一步發展明晰了方向、指明了路徑。
按照這一思路,經過兩市的充分對接,去年11月,簽訂了《加快推進鄭焦融合發展框架協議》和產業、旅游、養老、人才、衛生、干部交流等六個專項合作協議,雙方找到了融合的契合處和共振點。
目前,隨著鄭焦融合協議簽訂以及鄭州航空港戰略合作的持續深化,以高鐵樞紐和跨黃河大橋為支撐的鄭焦綜合交通體系全面推進,以南部產業新城、北部生態新城、太極產業新城為支撐的產業新格局加快構建,鄭焦已經到了交通一體、產業協同、服務共享、生態共建“多點發力”,商務、金融、通信、物流、人才、科技等全方位、多領域“深度融合”的新階段。
今年,焦作將全面落實鄭焦融合發展合作協議,啟動編制鄭焦融合發展全域空間規劃,推動兩市整體融合、錯位互補、關聯互促、共贏共榮,充分釋放融合發展的多重效應,促進未來區域經濟實現一體化發展。
鄭焦融合區域,焦作發力“南北雙城”建設
河南商報記者:在鄭州大都市區的鄭焦融合中,焦作正在聚焦發力“南北雙城”建設。這兩個融合區域,發力側重點有什么不同?
徐衣顯:推進鄭焦融合,產業發展是關鍵。我們樹立引入社會資本實施區域整體開發的大思路,謀劃推進了南部產業新城、北部生態新城“南北雙城”建設,全力打造產業高度集聚、城市功能完善、生態環境優美的產業新城和生態新城。
具體來說,就是與華夏幸福合作建設南部產業新城(東區),重點發展高端裝備、智能制造、金融服務、科技研發、文化創意等主導產業,積極承接鄭州大都市區等先進產業轉移;在黃沁河金三角地帶規劃建設南部產業新城(西區),重點發展創新創意等基地型產業;向西繼續打造陳家溝太極產業新城,進而構建黃河北岸產業帶;與中國中鐵合作建設北部生態新城,重點發展循環經濟、高端會展、文化休閑、健康養生等產業,進而連片打造南太行生態產業帶。
目前,南部產業新城(東區)已完成公共設施投入25億元,引進實施了機器人產業港、智能硬件港等總投資103億元的37個重大項目,建設初具規模,打造了“新城帶舊城”的發展模式;北部生態新城各項建設全面鋪開,打造了“舊城帶新城”的發展樣板。
今年,焦作還將出臺相應的規劃,進一步推進“融合區”建設。比如,編制完成鄭焦產業帶、沿黃河北岸產業帶規劃,探索建立鄭焦區域協同發展示范園區。有序推進北部生態新城重點開發,全力打造鄭州大都市區北部現代產業發展新高地。
通過謀劃建設南北新城,構建鄭焦優勢互補、協作配套、共同發展的產業布局,促進區域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找到了符合焦作發展實際的城鎮化路徑,做實了鄭焦深度融合的“主陣地”、鄭州產業外溢的“承接地”、對接國家中心城市的“先行區”,打造了焦作經濟新的增長極和增長板塊。
不遠的未來,黃河將變成鄭州大都市區“內河”
河南商報記者:焦作與鄭州一河之隔,鄭州大都市區實現“跨河發展”,有了什么新進展?
徐衣顯:黃河是母親河,而鄭焦深度融合,這個“河”暫時成為最大的瓶頸制約。推動鄭焦深度融合,必須首先“跨過河”,實現兩市交通連接,加快打造鄭焦綜合交通體系。
目前,焦作圍繞構建鄭焦綜合交通走廊,正積極推動呼南高鐵豫西通道建設,加快與鄭太高鐵形成“十”字形網狀布局。大力推進詹店黃河大橋建設,聯通鄭州西四環;推進東海大道南延黃河大橋建設,聯通鄭州西五環;推進焦溫快速通道南延黃河大橋建設,聯通隴海快速路,加快形成兩地多點直達、線線暢通的交通網絡。
這些重大交通項目的實施,將徹底打通鄭焦之間的“天塹”阻隔,有效推動兩市“跨河發展”,相信不遠的未來,黃河將成為鄭州大都市區的“內河”。
從太極拳到少林拳,以文旅融合推動鄭焦融合
河南商報記者:近年來,作為旅游名城的焦作“二次創業”,積極打造“世界太極城·中原養生地”。升級版的旅游城市,將給市民、游客帶來哪些不一樣的體驗?
徐衣顯:焦作擁有中原地區獨有的山水、太極等文旅資源,我們以此為依托,實施了南水北調生態休閑帶、大沙河濱水景觀帶等重大文旅項目,全力打造南太行生態旅游集聚帶、黃河生態文化旅游帶。特別是加快建設陳家溝太極產業新城,與阿里巴巴實現戰略合作,將共同打造集競技比賽、體育健身和衍生產業于一體的“功守道”賽事。同時,與張藝謀團隊成功簽約,啟動了《印象·太極》大型實景演藝項目,焦作的旅游鏈條將更加完善,旅游業態日趨豐富,“白天看廟、晚上睡覺”將徹底成為歷史。
鄭州和焦作都有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目前,正謀劃建立“云臺山—嘉應觀—陳家溝—少林寺”區域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走廊,加快兩市文旅產業跨區域深度合作發展。
下一步,我們將啟動鄭焦融合生態文化旅游專項規劃編制,共建鄭焦山地生態休閑養生度假游、黃河文化風情游、南水北調生態文化游、中國功夫之旅體驗游等精品線路,以文旅融合推動鄭焦深度融合發展。
鄭焦深度融合既是難得機遇,也是重大課題。我們將認真落實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以更加積極的姿態、更加主動的作為全面加快融合步伐,全力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打造中原城市群和豫晉交界地區的區域性中心城市、鄭州大都市區門戶樞紐城市,為中原更加出彩作出焦作貢獻。
作者:河南商報特派北京記者 高云
編輯:河南商報 郭佳慧
來源:河南商報

日前,河南商報記者專訪全國人大代表,焦作市委副書記、市長徐衣顯,深度了解鄭焦融合發展的新進展和大動作。
河南商報特派北京記者 張郁/攝
鄭焦融合發展全域空間規劃
今年啟動編制
河南商報記者:過去這一年,在鄭州大都市區建設中,焦作有了哪些新進展?
徐衣顯:《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賦予焦作建設鄭州大都市區門戶城市的定位,省委、省政府將“鄭焦深度融合”上升為省級戰略,為焦作發展帶來了重大歷史機遇。
過去的一年,焦作認真落實鄭焦深度融合發展戰略,明確了建設“一樞紐、一中心、兩新城、兩走廊、三平臺、四綠帶”的發展格局,為下一步發展明晰了方向、指明了路徑。
按照這一思路,經過兩市的充分對接,去年11月,簽訂了《加快推進鄭焦融合發展框架協議》和產業、旅游、養老、人才、衛生、干部交流等六個專項合作協議,雙方找到了融合的契合處和共振點。
目前,隨著鄭焦融合協議簽訂以及鄭州航空港戰略合作的持續深化,以高鐵樞紐和跨黃河大橋為支撐的鄭焦綜合交通體系全面推進,以南部產業新城、北部生態新城、太極產業新城為支撐的產業新格局加快構建,鄭焦已經到了交通一體、產業協同、服務共享、生態共建“多點發力”,商務、金融、通信、物流、人才、科技等全方位、多領域“深度融合”的新階段。
今年,焦作將全面落實鄭焦融合發展合作協議,啟動編制鄭焦融合發展全域空間規劃,推動兩市整體融合、錯位互補、關聯互促、共贏共榮,充分釋放融合發展的多重效應,促進未來區域經濟實現一體化發展。
鄭焦融合區域,焦作發力“南北雙城”建設
河南商報記者:在鄭州大都市區的鄭焦融合中,焦作正在聚焦發力“南北雙城”建設。這兩個融合區域,發力側重點有什么不同?
徐衣顯:推進鄭焦融合,產業發展是關鍵。我們樹立引入社會資本實施區域整體開發的大思路,謀劃推進了南部產業新城、北部生態新城“南北雙城”建設,全力打造產業高度集聚、城市功能完善、生態環境優美的產業新城和生態新城。
具體來說,就是與華夏幸福合作建設南部產業新城(東區),重點發展高端裝備、智能制造、金融服務、科技研發、文化創意等主導產業,積極承接鄭州大都市區等先進產業轉移;在黃沁河金三角地帶規劃建設南部產業新城(西區),重點發展創新創意等基地型產業;向西繼續打造陳家溝太極產業新城,進而構建黃河北岸產業帶;與中國中鐵合作建設北部生態新城,重點發展循環經濟、高端會展、文化休閑、健康養生等產業,進而連片打造南太行生態產業帶。
目前,南部產業新城(東區)已完成公共設施投入25億元,引進實施了機器人產業港、智能硬件港等總投資103億元的37個重大項目,建設初具規模,打造了“新城帶舊城”的發展模式;北部生態新城各項建設全面鋪開,打造了“舊城帶新城”的發展樣板。
今年,焦作還將出臺相應的規劃,進一步推進“融合區”建設。比如,編制完成鄭焦產業帶、沿黃河北岸產業帶規劃,探索建立鄭焦區域協同發展示范園區。有序推進北部生態新城重點開發,全力打造鄭州大都市區北部現代產業發展新高地。
通過謀劃建設南北新城,構建鄭焦優勢互補、協作配套、共同發展的產業布局,促進區域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找到了符合焦作發展實際的城鎮化路徑,做實了鄭焦深度融合的“主陣地”、鄭州產業外溢的“承接地”、對接國家中心城市的“先行區”,打造了焦作經濟新的增長極和增長板塊。
不遠的未來,黃河將變成鄭州大都市區“內河”
河南商報記者:焦作與鄭州一河之隔,鄭州大都市區實現“跨河發展”,有了什么新進展?
徐衣顯:黃河是母親河,而鄭焦深度融合,這個“河”暫時成為最大的瓶頸制約。推動鄭焦深度融合,必須首先“跨過河”,實現兩市交通連接,加快打造鄭焦綜合交通體系。
目前,焦作圍繞構建鄭焦綜合交通走廊,正積極推動呼南高鐵豫西通道建設,加快與鄭太高鐵形成“十”字形網狀布局。大力推進詹店黃河大橋建設,聯通鄭州西四環;推進東海大道南延黃河大橋建設,聯通鄭州西五環;推進焦溫快速通道南延黃河大橋建設,聯通隴海快速路,加快形成兩地多點直達、線線暢通的交通網絡。
這些重大交通項目的實施,將徹底打通鄭焦之間的“天塹”阻隔,有效推動兩市“跨河發展”,相信不遠的未來,黃河將成為鄭州大都市區的“內河”。
從太極拳到少林拳,以文旅融合推動鄭焦融合
河南商報記者:近年來,作為旅游名城的焦作“二次創業”,積極打造“世界太極城·中原養生地”。升級版的旅游城市,將給市民、游客帶來哪些不一樣的體驗?
徐衣顯:焦作擁有中原地區獨有的山水、太極等文旅資源,我們以此為依托,實施了南水北調生態休閑帶、大沙河濱水景觀帶等重大文旅項目,全力打造南太行生態旅游集聚帶、黃河生態文化旅游帶。特別是加快建設陳家溝太極產業新城,與阿里巴巴實現戰略合作,將共同打造集競技比賽、體育健身和衍生產業于一體的“功守道”賽事。同時,與張藝謀團隊成功簽約,啟動了《印象·太極》大型實景演藝項目,焦作的旅游鏈條將更加完善,旅游業態日趨豐富,“白天看廟、晚上睡覺”將徹底成為歷史。
鄭州和焦作都有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目前,正謀劃建立“云臺山—嘉應觀—陳家溝—少林寺”區域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走廊,加快兩市文旅產業跨區域深度合作發展。
下一步,我們將啟動鄭焦融合生態文化旅游專項規劃編制,共建鄭焦山地生態休閑養生度假游、黃河文化風情游、南水北調生態文化游、中國功夫之旅體驗游等精品線路,以文旅融合推動鄭焦深度融合發展。
鄭焦深度融合既是難得機遇,也是重大課題。我們將認真落實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以更加積極的姿態、更加主動的作為全面加快融合步伐,全力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打造中原城市群和豫晉交界地區的區域性中心城市、鄭州大都市區門戶樞紐城市,為中原更加出彩作出焦作貢獻。
作者:河南商報特派北京記者 高云
來源:河南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