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兩會”正式開幕,實現經濟高質量協調發展和決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成為今年的熱點話題,在來自全國的各界代表、委員中,有不少來自企業界。他們為“兩會”帶來了工作一線的實踐經驗。其中,乳品行業是橫跨一、二、三產業的特殊行業,也是農業現代化的標志性產業之一。乳品行業想要助力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就要堅持產業一體化發展方向,延伸產業鏈,建立奶農和乳品企業之間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推進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產業格局,增強奶農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實現產業鏈協調發展。李翠枝作為來自乳業一線、在伊利集團從事質檢工作20多年的基層代表,多次深入基層,重點調研農牧民脫貧、增收問題。
今年,李翠枝帶來了一份《關于支持龍頭乳企與農牧民強化利益聯結,推動精準扶貧的建議》。這份建議含金量十足,既照顧到了民生層面的產業扶貧課題,又有助于為下游的企業筑牢產業根基。
正所謂,技術在手,發展不愁。在李翠枝看來,幫助農牧民提升養殖水平和經營能力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派人員、請專家,深入牧場手把手教學,通過開堂授課,把農牧民培養成懂技術、會管理、精財務的全能型現代牧業精英。李翠枝說:“有了專業的技術幫扶,農牧民經營業績飛升。2018年,我們的合作牧場降本增效成績明顯,奶牛(日)單產整體較上年同比提升0.8公斤;每公斤牛奶的養殖成本降低0.07元,全年增加收益2.18億元。”
除此之外,與產業興農模式共建,與農牧民攜手發展是推動精準扶貧的另一重要途徑。李翠枝介紹了伊利集團以“產業聯結”助力精準扶貧的新探索:2019年計劃在呼和浩特土左旗建設健康食品產業園,并新建一批“世界級”示范牧場,其中要打造一座精準扶貧示范牧場。建成后,預計可支持7000名貧困人口的脫貧。
融資難、融資慢、融資貴,是農牧民發展路上的絆腳石。李翠枝表示,為幫助農牧民打開“錢”路,他們探索出一種以“核心企業承擔實質性風險責任”為特色的產業鏈金融模式,推出“青貯保”“牧場保”等12個金融產品,為農牧民融資提供擔保。“這12個金融產品被農牧民親切地稱為12個寶寶。”李翠枝說,“此外,為了幫助農牧民抵御市場波動的風險,我們還額外投入資金消化過剩原料奶,已在消化過剩原料奶上累計額外投入8億多元,2018年共消化過剩原料奶10余萬噸。”
2019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一年。李翠枝表示,“四個聯結”模式,讓企業與農牧民擰成一股繩,在小康路上不讓一個農牧民掉隊。在此基礎上,她還提出自己的建議:“希望政府大力支持龍頭乳企發展,通過創新體制機制,強化龍頭乳企與農牧民在技術、金融、產業、風險等方面的利益聯結,以更好地發揮企業的帶動作用,推動精準扶貧工作的進行。”另一方面,從宏觀層面來看,這一系列的扶貧措施,也直接為下游的乳品企業夯實了奶業的產業根基,保障供應才能更有效地提升品質,進而才能實現全行業、全產業鏈高質量協調發展。
編輯:河南商報 李謨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