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小紅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市場對資金的大量需求促成了民間借貸市場的繁榮。與此同時,民間借貸市場存在的問題也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昨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了解到,全國政協委員、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史小紅建議,規范民間借貸,降低民間借貸利率法定上限,斬斷民間借貸短線高利渠道,讓“熱錢”轉向實體經濟。
高利率誘惑,造就民間借貸“亂象”多
一方面是手里有錢,存銀行覺得利息低;一方面是急需用錢,銀行貸款貸不出,兩者往往一拍即合,成就一單民間借貸。
由于民間借貸利率遠高于金融機構利率,月利率3~6分十分常見,甚至約定一毛、一毛五、三毛等利率的情況大量存在。對出借人來說,司法不介入,即可坐收高利潤;如果司法介入,年利率24%的上限也遠遠超過銀行存款或其他理財收益,借款人為此承擔了巨大的償還利息的壓力。但實際上,實體經濟的經營利潤普遍不足以支撐高額融資利息,民間借貸的高利率也增加了債務違約機會,民間借貸糾紛案件呈高發態勢與此不無關系。
此外,近年來,民間借貸由個人、投資咨詢公司、擔保公司、典當行等向“互聯網+”發展。大學生網貸、無抵押貸款、跑路貸等新型借貸方式發展迅速;出借人為謀取非法利益,采取房屋買賣、貨物買賣等其他合法外觀隱藏真實借貸意圖,一旦涉訴,給查明事實真相帶來很大困難。
全國政協委員、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史小紅介紹,河南法院2018年共受理民間借貸類案件220532件,比2017年度增加20245件,占全省民事案件收案數的比例達到了20.88%。
適當降低民間借貸利率法定上限
史小紅介紹,民間借貸作為金融借貸的有益補充,融資的便利性、快捷性、效率性等方面遠遠高于金融借貸,這也是民間借貸市場越來越龐大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必須要高度重視民間借貸市場存在的問題,對其給予有效引導,使其走上法治化、規范化的發展道路。
她建議,要突出民間借貸“互助性”本位,降低民間借貸利率法定上限。
據介紹,傳統民間借貸往往基于當事人之間的互相信任,無償性、“救急”作用的特點明顯,體現著“濟危扶困”的道義色彩。但法律允許的高利率的存在,使民間借貸逐漸異化為資本逐利市場,也是導致民間借貸亂象的根源。
史小紅建議,相關部門應盡快出臺法律文件,適當降低民間借貸利率法定上限,縮小金融利率與民間借貸利率差。特別是在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存在的背景下,降低民間借貸利率法定上限是降低融資成本,鼓勵資本“脫虛向實”的有效舉措。根據現階段金融融資成本,建議民間借貸利率的上限調整為年利率12%~15%,既使民間資本能夠從借貸中獲利,維護民間借貸市場的熱度,增加融資渠道的多樣性;又不至于使民間借貸成本與金融融資成本差距過大。
此外,她建議,充分發揮司法引領作用,禁止從民間借貸謀取非法高收益;加大宣傳力度,增強人民群眾對民間借貸的風險防控意識。
記者: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段偉朵/文 許俊文/攝影編輯:河南商報 郭爽
來源:大河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