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郭樹清在全國兩會“部長通道”上表示,這些年有很多金融亂象,這些亂象許許多多都打著金融創新、科技創新這樣的旗號,實際上做的是非法集資、非法融資、非法吸收存款、亂設機構、亂辦金融業務的活動,這是非常有害的。
河南商報此前連續關注了弘山財富、道緣新能源等投資理財App關閉跑路事件,有不少讀者反映,還有很多的理財App也出現了同樣的情況……
網絡投資理財App為何問題頻發?高額回報的誘惑背后都藏著哪些陷阱?消費者應怎樣擦亮眼睛避免上當?今年3·15期間,河南商報推出重磅調查報道——“魚龍混雜的投資理財App”。
此前,《河南商報》報道了弘山財富、道緣新能源等投資理財App關閉跑路一事,近半個月來,河南商報陸續接到讀者反饋稱,普金寶、亞諾財富、溫特寶、聚拍拍、恒鼎投資、眾創財富等近20個理財類App也出現了類似問題。
這些App打著理財的名義,通過不同形式的包裝,讓不少投資者都掉入圈套。這些所謂投資理財平臺,是如何一步步套牢用戶資金的?河南商報記者進行了梳理。
模式
河南商報之前關注的弘山財富、道緣新能源,都是以工程項目為“噱頭”引誘用戶投資。河南商報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除了工程項目,不少App還給理財包裝上五花八門的模式。
A 運營模式與道緣新能源的一樣
“我們遇到的App詐騙,跟你們報道的道緣新能源一模一樣。”
山東東營的朱女士說,去年12月初,她通過一個名為“零易購”的網站,獲知并下載了普金寶App。“光我自己都投進去了15萬元。”朱女士說,普金寶里邊的項目都是新能源項目,投資后可以在比較短的時間里獲得豐厚利息。
朱女士在普金寶的投資,前期獲得了一些回報。可惜好景不長,今年1月19日,她打開App準備提現,發現無法正常操作。“當時提示系統升級、銀行升級,中午12點可以解決,后來推到15點,然后推到24點,又推到第二天上午8點。到第二天上午10點多,徹底打不開了。”
B 托管股票 每天保底2%收益
來自遼寧的李女士介紹,2019年1月,一個名叫“徐文博”的人在微信群里發了一條廣告,稱亞諾財富智能托管股票,每天保底2%的收益,而且每天買入的股票可以在新浪財經上查詢。
2019年1月23日,李女士開始在亞諾財富App上投資。“能看到股票來源,2%的收益也還算正常,感覺挺靠譜。”
注冊App后,首次最少充值1100元。充值后不用管理,每天可享受2%的固定收益。李女士說,每推薦一個人,還能有100元收益。在李女士的推薦下,她的家人及朋友共計投入近30萬元。2019年2月23日凌晨,亞諾財富的微信群突然解散,App也顯示“頁面錯誤”,李女士意識到可能被騙了。
C 支付本金然后每天打卡就能賺錢
去年11月初,石河子市的劉女士在朋友的推薦下下載了一款網絡打卡App溫特寶。
“30元起步,上不封頂。”劉女士說,想要打卡就必須付一定的本金,然后每天6點~9點打卡后,App就會隨機給一定的分紅。“一般都是在1%以上,打一段時間后,本金就能收回,接下來就是凈賺。只要賬戶余額在10000元以上,不打卡也能分紅。”
“這雖然是打卡App,我其實更多的是當做投資理財來看待的。”劉女士說。
意外發生在今年1月,劉女士像往常一樣打開App查看分紅情況,卻發現打不開了。
D 在購物平臺買東西 返還本金和收益
安徽安慶市民陳女士向河南商報記者反映稱,自己在一款名為聚拍拍的App上“投資”了30000多元,想要賺取一些廣告收益,可是錢全部打水漂了。
陳女士說,聚拍拍上,除了購物以外還有一種托管模式。“所謂的托管,就是我們花錢在App上購買商品,但平臺并不真給我們寄送,而是過一段時間后將本金還給我們,同時返還一定的廣告收益。”陳女士說,托管時間從三五天到二三十天不等,時間越長,獲得的廣告收益就會越豐厚。
在投入了大量資金后,2月18日,陳女士發現App無法正常打開。她說,在受害者組建的微信維權群里,大家投入的錢少則幾千元,多則十多萬元。
套路
這些投資理財平臺是如何一步步引誘用戶加大投資的?記者進行了梳理。
A 讓巴菲特相形見絀的回報率
今年2月下旬,被譽為當代最牛投資者之一的巴菲特旗下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發表了一年一度的致股東信。
信中提到,2018年伯克希爾每股賬面價值的增幅是0.4%,大幅弱于2017年同期的增幅23%。記者發現,即便是23%的增幅,在被投訴的App承諾利潤面前都相形見絀。
以溫特寶為例,每天打卡得到的分紅都在所投金額的1%以上。最多100天就能收回成本,一年打卡360天,利潤達260%以上。
B 讓人信以為真的提現誘餌
“我最早投了200元錢買了新手項目,獲得了十幾元利潤,而且提現很快到賬。然后又投了幾千元錢,也能收到利潤,沒想到后來就打不開了。”在普金寶投資的朱女士說。
和朱女士一樣,在這些App上投資理財的用戶,很多前期都嘗到過一些“甜頭”。
剛開始在平臺上小打小鬧,都能正常收益,可投入大量資金后,才會發現其中的貓膩。
C 想提現卻又騎虎難下的窘境
在這些App上理財,一些受害者其實早期是能夠覺察到端倪,可還有不少人在急于收回本金的時候越陷越深。
河北石家莊的張先生在一款App上投入了幾千元錢理財。
當他嘗試提現的時候,被告知賬戶累計金額必須達到100000元以上成為VIP才能提現。急于拿回幾千元本金的張先生就按照客服的意思,又充值了90000多元。原本以為這樣就可以提現了,可客服又告訴他必須購買5批次指定理財項目,才能提現。張先生說,今年1月,他發現App徹底打不開了。
記者:河南商報 韓忠林 陳媛媛 實習生 李娜
編輯:河南商報 郭爽
來源:河南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