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首單小龍蝦養殖天氣指數保險在信陽羅山落地
陽春三月,櫻花盛開,夏季大排檔的必備美食小龍蝦,到了第一撥下苗的季節,養殖戶們在感受播種的喜悅時,也伴隨著憂慮。高溫、暴雨,總讓其心驚肉跳,而一旦出現潰塘、漫塘,會“越獄”的小龍蝦更會讓其欲哭無淚。
不過對于信陽市羅山縣的農戶來說,今年養殖小龍蝦更有底氣了。3月18日,中原農險羅山縣支公司與當地養殖戶簽下了我省第一單小龍蝦養殖天氣指數保險,未來當地養殖戶減輕自然災害損失有保障。
河南首單小龍蝦養殖天氣指數保險落地
據了解,該險種每畝保額1500元,保費不足百元;對于貧困戶,保險費率再下降20%。而為了引導和鼓勵個體養殖戶、龍頭企業(合作社)參保,羅山縣政府印發了《羅山縣政策性小龍蝦養殖保險工作實施方案》,規定參保農戶僅需承擔20%的保費,剩余80%由縣級財政承擔,省級財政給予一定的獎補。另外,貧困戶自交的20%也將由縣財政承擔,最大限度減輕貧困戶壓力。
小龍蝦養殖險推出以來,收到了養殖大戶的積極反饋,在其帶動下,散戶們也參保意愿高漲。中原農險信陽市服務組商業保險部經理、羅山縣支公司經理王勇稱,目前中原農險也正在與信陽市其他小龍蝦養殖大縣積極洽談,計劃在全市推行該險種。
小龍蝦帶來大效益,扶貧脫貧效果顯著
小龍蝦養殖天氣指數保險第一個“吃螃蟹”的養殖戶叫肖勁波,他還有一個身份——羅山縣稻漁綜合種養協會的理事長。
所謂“稻漁共養”,通俗來講,就是在水稻田里養殖水產。這是信陽市小龍蝦養殖的主要方式,稱作“稻蝦共作”。
此前,信陽市印發了《信陽市稻漁綜合種養實施方案(2017-2022)》,對20個示范基地建設和苗種基地建設給予50萬元的財政補助。隨后,各縣區積極響應,紛紛出臺文件對規模化稻蝦養殖和貧困戶開展稻蝦養殖進行扶持獎勵。
肖勁波向記者列了幾個數字,展示了羅山縣“稻蝦共作”發展速度。“2017年初,全縣養殖規模僅有不到3000畝,2018年底是5萬畝,我們的目標是到2019年底達到21萬畝。”
基于近幾年小龍蝦消費熱潮,市場上一度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因此羅山縣的小龍蝦也在北京、天津、西安、石家莊、鄭州等都有著很好的銷路。
羅山縣村民陳廣露向記者表示,他家共13畝地,養殖小龍蝦前,他每年水稻收成只有3000多元,是村里的貧困戶。2018年,他嘗試了“稻蝦共作”,僅小龍蝦收入就達9萬多元,而由于“稻蝦共作”種出來的大米綠色無公害,價格較普通大米高,也實現收入1萬多元。
據介紹,在羅山縣,2018年,共1680名像陳廣露這樣的貧困戶通過養殖小龍蝦實現了脫貧。
作者: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 任冰
編輯:河南商報 王瑩
來源:大河報

陽春三月,櫻花盛開,夏季大排檔的必備美食小龍蝦,到了第一撥下苗的季節,養殖戶們在感受播種的喜悅時,也伴隨著憂慮。高溫、暴雨,總讓其心驚肉跳,而一旦出現潰塘、漫塘,會“越獄”的小龍蝦更會讓其欲哭無淚。
不過對于信陽市羅山縣的農戶來說,今年養殖小龍蝦更有底氣了。3月18日,中原農險羅山縣支公司與當地養殖戶簽下了我省第一單小龍蝦養殖天氣指數保險,未來當地養殖戶減輕自然災害損失有保障。
河南首單小龍蝦養殖天氣指數保險落地
據了解,該險種每畝保額1500元,保費不足百元;對于貧困戶,保險費率再下降20%。而為了引導和鼓勵個體養殖戶、龍頭企業(合作社)參保,羅山縣政府印發了《羅山縣政策性小龍蝦養殖保險工作實施方案》,規定參保農戶僅需承擔20%的保費,剩余80%由縣級財政承擔,省級財政給予一定的獎補。另外,貧困戶自交的20%也將由縣財政承擔,最大限度減輕貧困戶壓力。
小龍蝦養殖險推出以來,收到了養殖大戶的積極反饋,在其帶動下,散戶們也參保意愿高漲。中原農險信陽市服務組商業保險部經理、羅山縣支公司經理王勇稱,目前中原農險也正在與信陽市其他小龍蝦養殖大縣積極洽談,計劃在全市推行該險種。
小龍蝦帶來大效益,扶貧脫貧效果顯著
小龍蝦養殖天氣指數保險第一個“吃螃蟹”的養殖戶叫肖勁波,他還有一個身份——羅山縣稻漁綜合種養協會的理事長。
所謂“稻漁共養”,通俗來講,就是在水稻田里養殖水產。這是信陽市小龍蝦養殖的主要方式,稱作“稻蝦共作”。
此前,信陽市印發了《信陽市稻漁綜合種養實施方案(2017-2022)》,對20個示范基地建設和苗種基地建設給予50萬元的財政補助。隨后,各縣區積極響應,紛紛出臺文件對規模化稻蝦養殖和貧困戶開展稻蝦養殖進行扶持獎勵。
肖勁波向記者列了幾個數字,展示了羅山縣“稻蝦共作”發展速度。“2017年初,全縣養殖規模僅有不到3000畝,2018年底是5萬畝,我們的目標是到2019年底達到21萬畝。”
基于近幾年小龍蝦消費熱潮,市場上一度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因此羅山縣的小龍蝦也在北京、天津、西安、石家莊、鄭州等都有著很好的銷路。
羅山縣村民陳廣露向記者表示,他家共13畝地,養殖小龍蝦前,他每年水稻收成只有3000多元,是村里的貧困戶。2018年,他嘗試了“稻蝦共作”,僅小龍蝦收入就達9萬多元,而由于“稻蝦共作”種出來的大米綠色無公害,價格較普通大米高,也實現收入1萬多元。
據介紹,在羅山縣,2018年,共1680名像陳廣露這樣的貧困戶通過養殖小龍蝦實現了脫貧。
作者: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 任冰
編輯:河南商報 王瑩
來源:大河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