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會由江泰國際合作聯盟和江泰全球救援聯盟主辦。各大洲風險版圖將全球188個主要國家的政治、經濟、營商、安全、旅行、衛生、國別綜合等七個維度的風險,按極低到極高共五個等級進行系統評估,對政治與信用、恐襲與戰爭、安全與衛生以及首次發布的知識產權與高科技風險等四項八類全球風險進行形象化、全景化的直觀呈現,為中國企業走出去和公民出境提供了隨身的風險路書。
本次大會首次針對中國企業與公民分別發布了風險指引,明確建議中國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優化區位落地策略、借力對外投資綜合服務貿易平臺以及金融保險手段,加強風險防控、合法合規經營。同時,中國公民提升出境風險意識,并為做好行前籌劃、妥善應對風險提供了針對性強的參考策略與對策。
海外出行安全面臨新變化
隨著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中國公民出境商務、勞務、旅游、留學、探親等人數增長迅速,在海外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安全風險。
江泰國際合作聯盟和江泰全球救援聯盟主席沈開濤在2019全球救援服務論壇致辭中分析指出,近年來,中國公民出行安全發生了三大變化:
一是中國公民出行覆蓋的區域更廣,目的更加多元,人數規模更大,世界上有人的地方都會有中國人。
二是影響中國公民出行安全因素更加多樣化,既有戰亂因素,也有自然災害,還有人身和財產安全、滯留受阻、個人維權等意外事件。
三是中國公民出行案件處理的復雜化程度更高,出行公民更加注重當地深度體驗,增加了更多管控之外的風險,類似語言不通、群體事件等經常發生。
“我們通過對保險、金融、旅游和留學等機構的調研發現,隨著其客戶群體越來越多地走出國門,對救援服務的需求也越來越高。”江泰全球救援聯盟秘書長陳潔表示,中國公民出行的規模化增長,為出行安全、救援服務等機構帶來了新的商機。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政府領事保護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出行國民的安全保護問題,但工作官員有限,同時受到國際法、雙邊條約以及中國和駐在國有關法律、法規的約束。
曾任中國駐以色列、越南大使館參贊的領事保護專家楊建初談到,領保工作在超負荷狀態下運轉,需要社會共同建立海外安全平臺。
沈開濤認為,只有走政府與市場相結合的救援道路,才能對公民實施及時有效地救助。專業救援企業發揮優勢,為境外中國公民提供生命和健康的救助服務,依靠法律化解各種糾紛。
海外園區不可忽視
“海外園區是中國企業走出去遮風避雨的港灣。”3月22日,2019海外園區招商信息發布會上,中國企業走出去風險發布會秘書部秘書長原越表示,民營企業走出去單打獨斗,困難重重,應優先考慮抱團取暖,海外發展可首選中國投資建設的園區。
沈開濤認為,中國境外園區往往得到國家及政府支持,入園可以避免語言文化差異,中式管理也讓企業更易落地。而海外本地園區往往由于建設較早,地價優惠,產業配套成熟。
目前,中國海外園區按照園區定位類型可分為加工制造型、資源利用型、農業開發型、商貿物流型、技術研發型和多元綜合型六種類型。按照開發主體分為中國境外園區及海外資本投資的本地園區。
原越指出,中國企業走出去最大的風險就是用中國的思維去海外發展。企業走出去,對當地情況缺乏了解,將帶來很多未知風險。因此,企業前期投資調研至關重要,對風險識別、安全保障、糾紛化解等因素不容忽視。
“企業不光要走出去,還要走得穩、走得遠。”參會的我省企業大盛微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項目部經理楊林鎖告訴記者,近年來,企業的部分產品出口東南亞國家,隨著海外業務的不斷發展,他們也越來越意識到風險識別及管控的重要性。
編輯:河南商報 王瑩
來源:河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