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下午4時,在位于長葛市大周產業集聚區的匯達印通科技公司車間里,工人們正在忙碌,一卷卷經過鑄軋工藝形成的鋁合金卷材,經過數十道工藝處理后,搖身變成了具有高平整度、高感度的多種印刷版材,運往世界各地。
“我們正在準備往土耳其發的貨,要裝兩個集裝箱,共2.5萬平方米。”公司董事長張朝陽告訴記者,今年前4個月,公司對俄羅斯、印度、歐盟、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出口額480萬美元,同比增長45%。
“感謝這個時代,感恩這個平臺。”45歲的張朝陽說,“是腳下的這片熱土成就了我,讓我有能力幫助更多的鄉親致富。”
1992年,高中畢業的張朝陽到廣東深圳等地的電子廠、印刷廠打工,經過多年艱辛打拼攢下“第一桶金”。2003年,他在回鄉時發現,作為遠近有名的“有色金屬之鄉”,大周鎮有著從全國各地收購來的廢舊印刷版材,卻因無人懂市場,只能按“白菜價”賤賣。
何不利用多年在外的“人脈”和信息優勢,依托家鄉資源稟賦,創辦一家印刷版材企業?看準商機的張朝陽在當年就回鄉創辦了匯達印通。憑著質量意識和拼搏精神,企業一步步發展壯大。如今的匯達印通,從起步時的年產值300萬元,發展成為年產值2.22億元的大型印刷版材生產企業。4月26日,匯達印通在新三板掛牌上市,邁出了進軍資本市場的堅實一步。
張朝陽認為,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技術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源泉”。在建廠之初,匯達印通就成立了研發中心,研發投入占到銷售收入的8%以上,并與北京印刷學院等院校聯姻,使產品實現了從低端到高端、從普通PS版到雙涂熱敏—CTP版材的躍升,多項核心技術指標業內領跑。
致富不忘眾鄉鄰。匯達印通不僅為當地群眾提供了200多個就業崗位,還設立了扶貧車間,對口扶貧南席鎮毛莊村,直接帶動10多戶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通過進廠務工,我現在每個月能掙4000多塊錢。”59歲的貧困戶李平說,“在家門口就業,日子越來越好。”
立足腳下這片沃土,張朝陽率領“匯達”向著百年企業目標奔跑。
創客心語
從當初下定決心回鄉創業,到如今企業實現新三板掛牌上市,“匯達”的發展壯大,離不開我們對市場的精準把握,更離不開各級黨委、政府給予的傾力支持、創造的一流環境。
創業維艱,卻有規律可循。回首來時路,搏擊市場,笑對風雨,需要敏銳“嗅覺”,需要創新為本、人才支撐,集聚高端創新資源為我所用。
走對了路,就不怕路遠。瞄準自己的“小目標”,腳踏實地,持之以恒,必能久久為功。
人生的價值在于奉獻,而非索取。我將盡力辦好企業,盡己所能回報家鄉父老,讓大伙兒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本報記者董學彥整理)
記者:河南日報 董學彥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王?
編輯:河南商報 郭爽
來源:河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