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穩天下安。“三農”問題事關國計民生,解決好“三農”問題,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黨的十九大作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部署,確立了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的指導思想和工作方針。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打贏脫貧攻堅戰……睢陽區立足區情農情實情,精準施策,穩步推進,力促產業振興、人才振興、生態振興、文化振興、組織振興“五大振興”,充分發揮文化旅游、區位交通兩大優勢,加快構建“一心兩廊三區四軸多元”發展格局,著力走好具有睢陽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科學謀劃一張藍圖繪到底
“鄉村振興,規劃先行。只有高標準地編制兼具科學性、引導性和實用性的規劃,才能逐步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目標。”商丘市副市長、區委書記曹月坤說。
堅持規劃引領。睢陽區把科學編制規劃作為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高標準高起點做好鄉鎮規劃,立足實際,多規合一、突出特色,分類施策、試點先行,圍繞構建“一心兩廊三區四軸多元”城鄉發展格局,切實推動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全面融合、共同繁榮。
何為“一心兩廊三區四軸多元”?睢陽區區長栗朝舉告訴記者,“一心”即一心帶動,就是不斷強化中心城區的輻射帶動作用,推動城鄉要素跨界配置和產業有機融合,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兩廊”即兩廊提升,就是實施大沙河、古宋河生態廊道提升工程,打造集生態保護、休閑觀光、文化體驗、綠色產業于一體的“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和生態經濟帶;“三區”即三區協同,就是發揮各鄉鎮比較優勢,構筑東中西三大發展片區,形成協同發展大格局;“四軸”即四軸驅動,就是以105國道、商鹿路、商柘路、商勒路為主軸線,構建輻射式交通網絡,打造集聚特色產業的農業農村發展經濟帶和生態圈;“多元”即多元共建,就是依托鄉村特色文化、特色產業、特色種養、特色景觀等資源優勢,推動資源利用和鄉村發展良性互動,力爭實現鄉村全面振興。
同時,該區高標準科學安排鄉鎮區域居住小區、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選址布局,加快推進13個鄉鎮1.5平方公里左右產業園區建設,構建以集鎮區為中心的農村居民30分鐘生產生活圈,推動城區、鄉鎮、村聯動發展。聚焦民生福祉,合理布局學校、醫院、養老院、公交車站等公共服務設施,加快推動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全面提檔升級,為老百姓打造一個文明生態宜居的美麗家園。
目標是行動的導航燈,給人以明確的行動方向。為讓全體黨員干部心中有譜,放開手腳大膽干,睢陽區制定了明確的目標任務: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全區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9%,糧食總產量穩定在15億斤以上;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69%以上;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保持在10%左右;新建改建農村公路155公里、農村居民集中供水率達到90%;林地面積達到22.1萬畝;95%以上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農村無害化廁所基本實現全覆蓋;區級及以上文明村占比達到60%以上。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
強根固本夯實基層黨組織
6月3日,走進睢陽區新城辦事處夏營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貼近基層需求回應黨員關切順應群眾期盼”十八個紅色大字映入眼簾,這里的紅色代辦員正在幫群眾辦理相關業務。
“我們這有健身器材等設備,群眾可以來這里閑玩,也可以來這里辦業務。紅色代辦員幫群眾免費辦理各種事項,不用群眾來回跑,還有開放黨建課堂,不定時召開各種課,宣講政策、教授知識等,黨員和群眾都來聽。”黨群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介紹。
像這樣的黨群服務中心,在睢陽區已呈遍地開花之勢。黨群服務中心集黨員活動、群眾議事、便民服務、政策咨詢、教育培訓、文化娛樂等功能于一體,配套設施齊全,服務項目豐富,基本滿足了群眾的日常需要,有力地凝聚了民心、聚集了人氣,讓鄉村“紅色陣地”愈發鞏固。
近年來,睢陽區為夯實基礎強基固本,著力抓基層黨組織建設,配齊配強村“兩委”班子;大力實施黨支部“堡壘工程”和村黨組織書記“頭雁工程”,深入落實“三·五”基層工作日制度,持續開展“支部聯幫帶融合促發展”活動,并開展觀摩行動,抓鄉促村,把農村基層黨組織建成堅強戰斗堡壘。
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該區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建立健全“三農”工作領導機制,嚴格落實黨委(組)書記抓鄉村振興責任,區委書記擔任全區鄉村振興的第一責任人和“總指揮”,各鄉鎮黨委書記、各村黨組織書記是本鄉鎮和村的具體負責人,區直各單位“一把手”是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總落實人。同時,完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考核機制,納入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實績考核,將此作為選拔任用領導干部的重要依據。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把美好藍圖變成現實就必須以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勇氣和毅力,清除積弊,凝心聚力,以作風改進的實際成效取信于民,奮力推動鄉村振興。睢陽區以開展“講政治、勇擔當、馬上就辦、一抓到底”作風建設提升年活動為抓手,持續把作風建設引向深入,堅決糾正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用擔當和實干把鄉村振興各項工作做得更實、更好、更有成效,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夯牢基礎。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該區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逐漸暢通智力、技術、管理下鄉通道,造就更多鄉土人才;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農村實用人才、提升農民工職業技能等;加強農村人才隊伍建設,健全鄉村人才培養、吸引、流動和激勵機制,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人才支持。同時,該區堅持把返鄉人才創業作為一條主線,通過摸底排查、統籌謀劃、分類施策、擴大宣傳,積極吸納在外務工人員返鄉創業、任職。近年來,全區有1萬多名各類人才返鄉創業,帶動10多萬人在家門口實現就業。
產業興旺讓農民增收致富
“現在我兩口子都在家門口就業,我這一個月能拿3000元左右,妻子每月也能拿2000元,還能照顧家人,多好啊。”在馮橋鎮戶外服裝產業園打工的曹莊村村民劉根樂說。
近年來,馮橋鎮根據實際情況大力發展戶外服裝加工業,如今該鎮擁有戶外服裝企業28家,日產2.2萬件、產值48萬元,年銷售額15億元,安置勞動力1580人。為促進產業發展,該鎮黨委專門規劃建設了戶外服裝產業園,讓企業集中抱團發展的同時,也吸引了眾多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解決了剩余勞動力就業問題。
在睢陽區,很多鄉鎮都和馮橋鎮一樣建立了產業園,大力發展鄉鎮產業。
振興鄉村,首先要振興產業。產業的高質量發展,讓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讓農民持續增收,才能早日走上富裕道路。
近年來,睢陽區圍繞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集聚農業農村發展合力,大力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土地流轉率達45%,并在全市掛牌成立首個農村產權交易服務大廳。倡導高效農業規模化種植,使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不斷壯大,現已擁有國家級龍頭企業1家、省級龍頭企業4家、市級龍頭企業22家,培植農民專業合作社774家。現代畜牧業發展勢頭良好,擁有規模以上養殖場496個、養殖小區31個。在這里,農民出門有活干、在家收益多,農民已經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輻射帶動力不斷增強,農業已經成為有奔頭的產業。
加快發展現代農業,促進鄉村產業興旺。睢陽區將乘風破浪,持之以恒穩步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全面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持續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實施“四優四化”發展戰略,大力發展郭村土豆、李口西瓜、婁店蘆筍、塢墻食用菌、臨河店勒馬花生、宋集煙葉等特色農作物規模化種植,推進高效種養業轉型升級。著力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利用商丘生態食品產業園平臺,大力引進和培育正本清源、宏星牧業、河南牧原、萬象面粉等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增強輻射帶動能力,推進農業與教育、文化、旅游、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緊跟時代步伐,實施“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加快開展農業大數據應用,支持阿里巴巴農村淘寶、支農寶等農村電商做大做強,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新業態新模式。
綜合整治還村民靚麗家園
沿著整潔的鄉村公路,遠遠就看到一棟棟白墻紅瓦的農家小院,白色墻面上紅色為主的彩繪,給寧靜的鄉村帶來無限活力。
走進村內,一條條水泥公路干凈平坦,一盞盞太陽能路燈直立兩旁,一幅幅墻體彩繪藝術氣息濃厚,一個個紅磚青瓦疊壘的小花壇就勢散布于房前屋后,路口的標識牌除了告訴你腳下小路的名字,還指示著村史館、文化活動廣場、黨群服務中心的方向。
這是睢陽區塢墻鎮宋莊村,曾經衰敗雜亂,如今煥然一新、整潔美麗。
宋莊村民程道禮高興地說:“以前這一片兒是個垃圾堆,夏天氣味可難聞,現在好了,垃圾清走了,修了個廣場,種了這么一大片竹子,感覺像城里的小公園,周末還有城里人帶著孩子來玩、學捏面人,他們還羨慕俺類,說俺們這邊空氣好、環境好,還能住‘大別墅’!”
近年來,睢陽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決策部署,大力推進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堅持以農旅融合、全域旅游為導向,以垃圾治理、豐綠增水、文明建設和公共設施提升為重點,不斷加強領導,加大投入,強化措施,狠抓落實,全區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301個行政村也正像宋莊村一樣,正在悄然變化著。
為了打造整潔干凈的生產生活環境,睢陽區實施了以道路提升、河道治理、村莊凈化等工作為重點的農村人居環境提升專項行動。同時,積極挖掘鄉村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建村史館、文化墻和文化徽標,體現一村一韻、一鄉一特色。實施造林3萬畝,改造提升高速、國道兩側防護林,綠化村莊,做到喬灌結合、林果結合、三季有花、兩季有果。農村整體形象明顯改觀,群眾生活質量明顯改善,村容村貌、戶容戶貌明顯提升,基本達到“三無一規范一眼凈”。
為探索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長效機制,睢陽區還按照市場化運作模式,扎實推進了城鄉環衛一體化建設,專門成立了保潔公司,采取“戶分類、村收集、鄉運輸、區處理”模式開展農村垃圾治理。按照千分之三的比例配備了保潔人員,購買、修建了垃圾收儲設備,夯實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的基礎。并建立了智慧監督管理平臺,探索制定了“三級管理四級考核”機制,實現了農村垃圾治理常態長效。目前,該區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率95%以上,安全飲水全覆蓋。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脫貧攻堅的重要內容和重要助力。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不僅美化了群眾生活環境,促使其自己動手打掃衛生,養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更提振了貧困戶的脫貧信心、改善了他們的精神面貌,有效推進了全區脫貧攻堅工作。今年以來,睢陽區集中人力物力財力,推進了“九大工程”“六改”工程,完成了十二項重點工作清零,拆除廢舊房屋4379處,實施危房改造990戶,無人居住房屋全部懸掛標識;投資7900萬元,打通農村斷頭路68條113公里,實現了所有行政村通公路、通客車、通郵政,方便了群眾出行,提高了群眾的幸福指數。
一張藍圖繪到底,萬事從來貴有恒。睢陽區將圍繞鄉村振興的總要求,持續推進城鄉一體化,統籌做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脫貧攻堅、產業發展、基層黨組織“質量提升工程”等重點工作,大力發展都市生態、休閑觀光和綠色特色農業,讓睢陽的農村更富、更美、更文明,讓睢陽群眾有更多的幸福感、獲得感。展望未來,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麗畫卷正緩緩展開,文明村鎮的熠熠光彩在這里不斷閃爍。
編輯:河南商報 王瑩
來源:河南日報

